正文 生態資本運營研究進展與展望(2 / 3)

二、現階段生態資本運營研究特征及存在的問題

1、研究特征

從目前已有文獻來看,中國生態資本運營研究發展呈現出以下趨勢和特點:從研究內容來看,側重於理論基礎探索和概念框架的搭建,並對生態資本運營的概念、理論基礎、運營方式等理論問題取得了共識,形成了較為全麵的理論框架。從研究方法來看,主要為定性分析。從研究角度來看,從政府到企業,從農業到農村,從生態農業到綠色農業等開展了多角度的研究。從研究的尺度來看,研究主體從專家學者向政府機構延伸,研究客體從資源環境到生態係統升華,空間尺度從國家宏觀層麵向區域微觀層麵拓展。總之,目前學術界對生態資本運營的研究呈現出理論與實證並進,理論研究強於實證研究,基礎研究強於應用研究,多視角、多層次、多尺度的研究態勢。

2、存在的問題

(1)缺乏對農業問題的針對性。農業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是社會分工和國民經濟和其他部門獨立發展的基礎。生態資本運營的目的是緩解生態壓力,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國以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占世界22%的人口,資源和環境的壓力要遠遠高於其他國家。進入21世紀,麵對巨大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壓力,我國農業集約化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化肥農藥等的施用成為提高土地產出水平的重要途徑。中國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使用國,解決農業可持續發展問題是當下生態資本運營研究的重中之重,然而,目前對生態資本運營的研究僅僅停留在什麼是生態資本,如何實現生態資本運營等方麵,如何實現農業的生態資本運營,生態資本運營如何指導農業發展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2)缺乏對農戶行為的指導。農戶是從事農業生產的主體,農戶的行為(經濟行為與環境行為)直接影響農業的發展與國民經濟的運行,生態資本運營總體來講能夠緩解生態壓力,最終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但是在生態資本運行的過程中是否會對農戶的行為產生影響,產生的是正麵影響還是負麵影響,對於這些問題學術界仍未提及。

(3)缺乏生態資本實證分析。實證分析法簡言之就是分析經濟問題是什麼的研究方法,側重研究經濟體係如何運行,分析經濟活動的過程、後果及向什麼方向發展,而不考慮運行的結果是否可取。實證分析法在一定的假定及考慮有關經濟變量之間因果關係的前提下,描述、解釋或說明已觀察到的事實,對有關現象將會出現的情況作出預測。客觀事實是檢驗由實證分析法得出結論的標準。實證研究作為一種經濟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是:從經濟現象的分析、歸納中,概括出一些基本的理論前提假設作為邏輯分析的起點,然後在這些基於現實得出的假設基礎上進行邏輯演繹,推導出一係列結論,並逐步放鬆一些假設,使理論結論更加接近具體事實。目前對生態資本運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分析,缺乏對數據的分析,所以很難對生態資本運營的過程及結果進行有效的評價,或者說難以在對生態資源的價值化過程中進行規範的控製。

三、生態資本運營研究展望

1、生態資本運營關聯廣度有待拓展

對於生態資本運營的概念、內涵、組成,以及運營方式與路徑,目前已經形成了完整的體係,以往備受爭議的生態係統服務價值計算,也在摸索中不斷創新,並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然而,在不同的國民經濟部門,生態資本運營的方式、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工業方麵,生態資本的運營價值主要體現在生態資本存量的多寡即生態資本的數量上。農業方麵更為複雜。首先,農業不僅承擔著國民經濟的基礎的責任,同時也是生態保護的重要領域,在可持續發展的時代,農業的社會責任很多,環境保護是重中之重。一個國家的政府往往出於環境生態的考慮而製定日益嚴格的防治汙染、保護生態環境的政策,農業的生態資本運營無疑可以抵銷政府環保政策對農業發展的負麵作用,同時還因為生態資本投資而獲取相對於無生態資本投資農業的競爭優勢。其次是生態資本投資、管理的長期收益問題。農業投資的首要目的是獲取資源。對農業而言,不能獲得產出的支出當然是一種負擔,而不是資本。生態資本投資之所以能給農業帶來收益,在於社會市場環境的巨大變化。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全球生態環境的惡化,環境保護的呼聲日漸高漲,人們的價值觀念、行為方式以及消費心理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出現了重視環保、崇尚自然、追求健康人生的新時尚。綠色消費的大潮風起雲湧,造就了一個全球性的龐大綠色市場。市場的需求是生態資本投入的根本動力,也是生態資本管理的出發點。生態資本對農業的投入不僅能夠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同時也能帶來意想不到的生態效益,因此,對生態資本與農業發展的研究有著非凡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