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就這樣,經過長期的演化,蟹足的結構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螃蟹有5對足,分別長在身體兩側。第一對是螯足,也就是一對大鉗子,它們相當於螃蟹的手,用於捕食和防禦敵人;後麵4對都是步足,用於爬行。每隻足由7個小節組成,節與節之間沒有活動關節,隻靠柔軟的薄膜和肌肉連接。因此,當螃蟹走路的時候,各節都隻能順著足的生長方向上下活動,而不能前後擺動。又因為這4對步足的長度是不一樣的,所以螃蟹隻能橫著前進,而不能直接前後行進。
另外,螃蟹的身體也是寬度大於長度的,所以橫著走也比較省力哦。56日本關公蟹為什
麼長了一張人臉?
你們見過日本關公蟹嗎?這種蟹很少被用來食用,因為它們看起來就像長了一張可怕的人臉。據說漁民伯伯捕到它們,都會因為擔心不吉利,而馬上放了它們。
這種蟹原產日本,在日本被叫作“平家蟹”。傳說它們是日本曆史上被源氏家族打敗的平氏家族的武士亡靈變的,所以才長著一張詭異的人臉。因為這個傳說的原因,當地幾乎沒有人捕食它們,認為吃了這種甲殼上長人臉的怪螃蟹,會招致冤魂的報複。類似的傳聞也蔓延到了中國,所以這種蟹就算屢次被捕,也會屢次被放。
幸存的日本關公蟹一代一代繁衍下來,甲殼上的花紋越來越像人臉,也就越來越沒人敢吃它們。而這種由於人類幹預,使得某一類物種的特殊基因性狀得以延續的進化方式,也被稱為生物的“人為選擇”進化。
人為選擇與自然選擇都能促進物種的變化。自然選擇就是因為氣候、地質等自然環境發生了改變,從而導致生物被迫適應環境而進化。人為選擇則是因為人類的介入和有意識的選擇,促進了生物朝著相應的方向發展進化。〖LM〗〖MZ(2〗〖=BT2(〗63吸血蝙蝠有多可怕?〖=〗〖MZ)〗吸血鬼的電影我們看了不少,可你知道嗎,生活在美洲的吸血蝙蝠正是這些電影主角的原型。雖然最大的吸血蝙蝠身長也不超過9厘米,但它們卻有著恐怖的名聲。它們過著群居生活,白天棲息在幽深的山洞裏,到了午夜時分便傾巢出動,開始尋找獵物。吸血蝙蝠從來不挑食,幾乎所有的哺乳動物和鳥類都是它們的美味來源。〖JZ〗〖XC92.TIF;%75%75〗為什麼吸血蝙蝠能襲擊所有的動物呢?那是因為在所有的哺乳動物中,隻有狗能夠聽到吸血蝙蝠靠近時翅膀發出的高頻聲音。其他動物就算受到吸血蝙蝠的襲擊也可能渾然不知。在捕獵時吸血蝙蝠非常謹慎,在找準獵物後,它們會停在獵物身邊,然後慢慢爬上獵物的皮膚。蝙蝠會先找準無毛或少毛的吸血部位,但找到後它們並不急著下嘴,而是又聞又舔,似乎在判斷這個獵物的血液是否美味。接著,它們用尖利的牙齒將獵物的皮膚劃開,然後迅速縮回自己的嘴,觀察被咬者是否有所察覺。由於吸血蝙蝠從來不會深咬,所以被咬的動物一般都不會發現。待到試探夠了以後,吸血蝙蝠才會放心地從傷口處猛吸鮮血。吸血蝙蝠是個貪婪的家夥,一旦開始吸血,就會以每秒5次的頻率連續吸上10多分鍾,有的還會連續吸40分鍾!雖然蝙蝠的吸血時間很長,但每次的吸血量總共隻有50毫升,這點血量對人類和其他大多數哺乳動物來說,都不算什麼,也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但真正可怕的並不是人和動物被吸的血量,而是吸血蝙蝠常常一夜會吸很多動物的血,會造成細菌、病毒的交叉感染,所以蝙蝠是個不折不扣的疾病傳播者。而且在吸血蝙蝠的唾液中有一種抗血凝固的物質,被它咬了以後,傷口就會血流不止,如果不做任何處理,甚至可以一直流8小時!57犀牛是個邋遢的家夥嗎?
犀牛是陸地上體形第二大的動物,體形隻比大象小一些。它們的模樣醜陋,整個頭都擠在一起,鼻子上大大的犀牛角,更顯得古怪猙獰。犀牛還有一個特別嗜好,就是喜歡在泥沼裏打滾,把自己全身弄得髒兮兮的。
看到這裏,有人不禁要問:犀牛真的是一個邋遢的家夥嗎?
哎,其實我們冤枉犀牛了,它們在泥沼裏打滾,完全是迫不得已的。
犀牛的皮雖然厚實而堅硬,卻很鬆弛,因此,它們的全身也就自然地形成了很深的褶皺。那些陷在褶皺裏的皮膚因為不見陽光,也不經受風雨,所以比較嬌嫩,容易滋生各種寄生蟲。為了趕走這些討厭的寄生蟲,犀牛隻能在泥沼裏打滾。當犀牛的身上沾滿了泥漿,褶皺裏的寄生蟲則會因為無法呼吸而死亡。
另外,這些髒髒的泥漿還有治病的功效,因為泥巴中含有一種能殺菌止癢的物質。通過這樣的“泥浴”,犀牛往往能治好身上的皮膚病。每當動物園裏的犀牛得了皮膚病時,飼養員就會把泥漿水潑到它們的身上,幫助它們殺菌、止癢、消炎。
犀牛生活在熱帶的沼澤地區,泥漿中的水分還會讓它們感到涼爽。當泥漿幹了以後,會在身體表麵形成天然的保護層,既抵擋陽光的直射,又能阻擋蚊蟲的叮咬。
看來,泥漿對犀牛的作用還不少呢。正是因為以上原因,犀牛才這麼喜歡在泥沼中打滾。不過你放心,它們洗完泥巴浴後,會先把嘴洗幹淨,才去找東西吃。所以,犀牛並不是想象中那麼邋遢。58河馬是不是特
別喜歡洗澡?
河馬是一種強壯的陸地動物,但它們的生活習慣卻與大部分生活在陸地的動物不同。它們喜歡棲息在河流、湖泊附近的沼澤地帶,而且一輩子有大半時間都待在水裏,覓食、交配、產仔、哺乳……甚至睡覺時也不上岸。
那麼,河馬是不是特別喜歡洗澡,所以總也洗不夠,幹脆一直待在水裏算了?
哈哈,當然不是啦!
其實,河馬是一種古老的動物,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7 000萬年。它們曾經遍布亞洲、歐洲和非洲,但現在,它們隻棲息在非洲的熱帶地區。“泡澡”的獨特習性,就是在它們漫長的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河馬身軀龐大,如果長時間在陸地上行走,它們相對瘦弱的四肢根本無法支撐這麼重的身體。而且它們的腦袋也特別笨重,所以不能總是昂首挺胸,這給它們帶來很多不便。因此它們必須常常待在水中,借助水的浮力來支撐它們的大腦袋,讓它們的身體能夠輕鬆一點。
另外,河馬泡在水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為了降溫。因為非洲實在太熱了,河馬的皮又很厚,而且沒有汗腺,它們不能通過排汗來降溫,隻能跳進水裏泡著了。
就這樣,經過長期的演化,河馬養成了一天到晚泡在水中的習慣,並通過基因遺傳了下來。現在,河馬已經是潛水高手了,通常能夠潛水3~5分鍾,有時甚至能長達半小時呢!59鼴鼠為何見不得光?
陽光是所有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條件之一,但有一種動物卻見不得陽光。它們一旦長時間受到陽光的照射,大腦的中樞(shū)神經就會發生紊(wěn)亂,全身各個器官的功能也會失調,在很短的時間內,生命就會受到威脅。
它們就是鼴(yǎn)鼠。
鼴鼠的模樣看起來很像一台掘土機,前腿寬而大,向外翻;爪子強健有力;幾乎沒有脖子,腦袋和身子是連在一起的。正因為擁有這樣特殊的身體構造,所以鼴鼠才特別擅長掘土。
鼴鼠平時都生活在地下,它們的巢穴不僅非常舒適,而且還有四通八達的地道相連。加上巢穴裏潮濕的環境和柔軟的泥土中生長著許多昆蟲和蚯蚓,鼴鼠就以這些小生物為食。因為食物來源充足,所以鼴鼠從出生到死亡,都生活在地下,從來沒有見過陽光。
為了適應地下的生活,鼴鼠的身體構造也逐漸發生了變化:它們沒有外耳,這方便它們在狹窄的地道裏快速奔跑;它們的耳朵孔可以閉合,這可以防止鬆軟細膩的泥土掉入耳內;它們全身長著濃密柔軟的毛,且生長方向並不一致,這是為了減弱身體與泥土間的摩擦。由於長期的地下生活,它們的聽覺、嗅覺、觸覺都非常靈敏,但視覺卻嚴重退化。一隻成年鼴鼠幾乎看不見任何東西,而隻能分辨明暗。
因為終年生活在黑暗的地下,所以鼴鼠已經完全不能生活在陽光下了。一旦長時間受到陽光的照射,鼴鼠就會心跳加快、呼吸急促、體溫升高,並伴隨著身體各個器官功能的迅速衰竭。
所以,陽光雖然美好,但對鼴鼠來說還是生命更可貴。60為什麼說水獺是
傑出的水利工程師?
在動物界中,水獺可算得上是修築水壩的高手,被稱為傑出的“水利工程師”。
水獺又叫海狸,主要生活在水中,平時以近水岸的樹葉、樹皮、嫩樹枝為食物。但是,它行動遲緩,不會爬樹,因此,它在陸地上尋找食物和進食也就十分危險,很容易被熊、狼等猛獸當作美餐。所以,它總是把食物拖回水中再慢慢享用,可水流又常常會衝走它辛苦找回的食物。於是,水獺就不得不修築堤壩以保護自己的食物。
水獺前肢瘦小,長有尖利的爪子,能夠精準地抓住物體,而它的後肢強壯有力,能夠支撐身體直立行走。水獺依賴這些身體特征,能夠一趟一趟地搬運修築堤壩需要的材料。
樹枝就像是我們用來修築堤壩的鋼筋,而石塊和泥土就好像是人類使用的水泥和磚塊。水獺會先用石塊打下堅實的“地基”,然後有序地搭起樹枝,再在樹枝上壘上泥土、小石塊、雜草等物,慢慢地,堤壩就成形了。
水獺的堤壩並不是一兩天就能修好的,而是一件非常浩大的工程。所以水獺會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繼續這項工程。有些水獺修建的堤壩長度可達到500米,高度足足有4米呢。這些堤壩直接切斷了江河的水流,圍成一個屬於水獺的池塘或湖泊。這些水域,因為蓄了足夠深的水,所以冬天水麵也不會結冰,是水獺舒適、安全的家園。曬曬我們的鄰居〖LM〗〖MZ(2〗〖=BT3(〗66你知道什麼動物需要夏眠嗎?〖=〗〖MZ)〗我們隻知道有好多動物要冬眠,比如蛇、熊、烏龜等。那是因為呀,冬天氣候寒冷、食物稀少,所以它們覺得還不如蒙頭睡大覺呢!因為睡著了就不知道冷和餓了呀。可是你聽說過夏眠嗎?到底是什麼動物要夏眠呢?它們夏眠是因為怕熱嗎?其實需要夏眠的動物還真不少,最著名的一種就是海參。〖JZ〗〖XC97.TIF;%40%40〗海參是一種全身長滿肉刺的動物,生活在海底的石縫和泥沙中,以海水中的各種小生物為食。那些小生物對海水冷暖的變化非常敏感,白天氣溫較高,海水表麵比較溫暖,它們就浮到海麵;夜晚氣溫下降,海水變冷,它們就退回海底相對溫暖的環境中。海參晚上就守在海底,等著吃這些日升夜沉的小生物果腹。夏天來了,不喜歡活動的海參可慘了!因為在夏季,陽光強烈地照射海麵,引起上層海水溫度大大升高,即使到了夜晚溫度也不會變得冰冷。於是,這些海參賴以生存的小生物們幾乎會一直全都浮上海麵,一邊享受海麵豐盛的食物,一邊抓緊時間進行每年最重要的交配繁殖活動。可這也斷絕了海參的食物來源,迫於無奈,海參隻能選擇睡覺來度過這一段饑餓時期。所以,夏眠也是生物為了適應環境而逐漸養成的習性。〖JZ〗〖XC98.TIF;%40%40〗除了海參外,還有不少動物也要夏眠。在南非有一種奇特的樹魚,到了炎熱的夏天,它們就從水中上岸,爬上陰涼的大樹,在樹蔭的保護下睡上一到兩個月。非洲還有一種肺魚,當雨水充沛時,它們就用鰓痛快地呼吸。到了幹旱的夏季,它們就鑽進泥洞裏,從皮膚上分泌出一種黏液,使泥洞的內壁變硬,保持洞內水分不流失。然後,它們通過洞口用肺呼吸,不吃不喝地睡上幾個月,等待雨季的來臨。請你開動腦筋,再去找找看,還有什麼動物需要夏眠?61為什麼動物會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