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很多人認為隻有人才會笑,其他動物都不會笑。但研究表明,快樂並不隻是人的專利,笑也不是人類特有的表情,在自然界中還有很多動物笑的曆史比人類還悠久。
科學家發現,人之所以會笑,是基於表達快樂的情緒,而快樂最原始的起源是遊戲。這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動物也會笑,因為遊戲也是許多動物的共性。
老鼠特別喜歡玩遊戲,並且在遊戲中常發出一種獨特的笑聲。這種聲音當然與人類的“哈哈”大笑不一樣,但這種笑聲同樣表達了老鼠快樂、開心的情緒。如果老鼠在遊戲過程中被撓到癢處,會很容易發出笑聲。研究人員通過長時間撓老鼠的癢處,使老鼠建立條件反射。所以,隻要研究人員一抬手,老鼠就會發出快樂的獨特笑聲。同樣的道理,當大人用手指做出撓癢癢的動作來逗弄嬰兒時,嬰兒就會開心地笑起來。
從這個角度看,人類的笑並不完全是意識的作用,更多的還是一種本能反應。比如,我們往往能控製自己說不說話,但卻很難控製自己笑不笑。
除了老鼠之外,自然界還有很多動物喜歡笑呢。
科學家們發現,大猩猩會像人一樣捧腹大笑,而狗也被證明是很愛笑的動物。
狗在玩耍時,會發出類似笑聲的喘氣聲,這與它們平時疲累時的喘息不同。研究人員還向15條狗播放錄有狗狗笑聲的錄音,結果狗狗們聽到以後,就立刻向同伴做出邀請玩耍的動作,並把身邊的球滾向同伴,互相追逐嬉戲,同時還發出與錄音中一樣的笑聲呢!62誰是動物中的夢想家?
做夢對我們來說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比如我們會夢見自己考試考了100分這種開心的事情,也會夢見被野獸追逐這種恐怖的畫麵。那麼,動物會做夢嗎?
經科學研究表明,人在做夢的時候會有一些特別的生理反應表現出來。比如呼吸急促、血壓上升、腦血量陡增、臉和四肢有明顯的抽動現象,同時可以測得眼球在快速轉動,伴隨著腦電波加快。所以,“快速動眼”和“腦電圖快波”常常被用來作為做夢的標誌。
如果用這兩個指標來測試睡眠中的動物,我們會發現:大部分爬行動物和魚類、兩棲類以及無脊椎動物都不會做夢;而幾乎所有的鳥類和哺乳動物基本都會做夢,並且,在哺乳動物中,像狗、貓等動物的夢境還比較長。所以,這些動物都是當之無愧的“夢想家”呢!
那麼,動物的夢裏都有什麼呢?
為了了解這一真相,法國有一個生物學家曾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他用一定的方法阻斷了貓腦部的一個叫“腦橋”的部位,這樣一來,貓夢見了什麼,就會立刻照著夢境去做,就像人類的夢遊一樣。
在實驗中,人們驚奇地發現,被阻斷了腦橋的小貓在熟睡中突然睜開了眼睛,並抬起頭四處張望,接著,它繞了好幾個圈子,然後突然舉起兩隻前爪,並把耳朵貼在腦袋上,猛地朝前方撲去。
從小貓的這一係列動作,我們可以判斷出,它在夢裏正跟敵人英勇地搏鬥呢!63動物也會偽裝術嗎?
大自然美麗又充滿了各種危險,為了能在大自然中保護自己不受傷害,許多動物都進化出了自己的獨門絕技。
雖然不是所有動物都能夠像變色龍那樣將自己身體的顏色改變成環境的顏色,但有的動物卻能夠將自己融合於環境之中,這也是一種“擬色”的保護形式。比如美洲豹,全身長著黑斑,能夠與樹林中的光影融合為一體,而且越靠近臉部的紋路越細密,與眼睛的細長形狀相互交融,將充滿殺氣的眼睛也隱藏了起來。另外,還有生活在綠色池塘中的青蛙、冬天就換白色羽毛的北美柳雷鳥等,都是“擬色”偽裝的高手呢!
與“擬色”類似的偽裝術還有“擬態”和“仿形”兩種形式。這兩種形式比較接近,就是讓形體和姿態都與周圍環境保持一致。而把這幾種偽裝術發揮到極致的佼佼者,當數枯葉蝶和竹節蟲。
枯葉蝶就像它們的名字一樣,長得就像一片秋天的落葉。它們不僅顏色與枯黃的落葉相同,就連一對翅膀也與落葉的形狀十分相似。當它們停在樹枝上時,就如同一片將落未落的黃葉,在風中輕微地顫動著。
竹節蟲也是個偽裝高手。竹節蟲以竹子為家,身體由前、後兩個肢節組成,附肢也分成幾個小節。這些小節都長得與竹子十分相似,顏色也相同。如果不是湊近了仔細觀察,根本不可能分辨出哪是竹節,哪是蟲子。64欺騙有利於動物進化嗎?
我們都認為“欺騙”是人類獨有的“不良品行”。可是,最新研究發現,在群居動物中,由於生存條件高度相似,對資源的爭奪十分激烈,所以欺騙行為在這些動物中也非常普遍。
比如,伯勞鳥經常在群內發出假警報,引誘其他同類全都飛出去防禦敵人,這樣它就能獨占食物,用來哺育自己的孩子。
另外,青蛙也是欺騙人的高手。在求偶的季節,雄蛙會發出一種特殊的叫聲來吸引雌蛙。但是,其他雄蛙在聽到這樣的叫聲後,會群起撲向叫喚的雄蛙,以借機搶得雌蛙。有了很多教訓以後,雄蛙學乖了,在求偶之前,發出類似的叫聲引誘其他的雄蛙,等它們來了之後,發起突然襲擊。這樣一來,它就能在求偶前先把對手消滅掉,以獲得與雌蛙交配的機會。
科學家們發現,某個物種的欺騙行為越多,它們的大腦新皮層平均容量就越大,這種動物也就越聰明,從而有利於進化。65為什麼狗的臉
長而貓的臉圓?
很多人家裏都養有小狗或小貓,但卻很少有人注意到,狗狗的臉是長的,而貓咪的臉是圓的。
嘿嘿,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先來說說貓咪。
貓是肉食動物,牙齒的功能主要是撕咬和咀嚼,所以,它沒有像草食動物那樣用來磨碎食物的臼齒。為了支撐大力的咀嚼,貓的下巴必須很結實,所以貓的顴(quán)骨長得很寬,在兩側起著拉伸的作用。因此,貓咪的臉蛋是圓圓的。不僅貓咪,與它一個家族的所有貓科動物,臉都是圓的。
你一定會問,狗也是肉食動物啊,為什麼不一樣呢?
其實準確地說,狗應該是雜食動物,雖然它也吃肉,卻長著臼齒。狗一共有42顆牙齒,各自起著不同的作用:它們有的用來撕咬食物,有的用來切斷食物,有的用來磨碎食物,有的用來咀嚼食物。因為牙齒比較多,所以狗的臉就長得比較長。
我們用這個規律再來看看其他哺乳動物吧!
眾所周知,馬的臉是特別長的,這是因為馬是單純的草食動物。為了便於把草磨碎,馬長了一排長長的臼齒,這樣一來,它的臉就變長了。
動物學家還發現,生活在山裏的狸與生活在村莊裏的狸相比,前者的頭骨要短一些。這是因為生活在村莊裏的狸,經常吃人剩下的食物,牙齒的咬切功能逐漸退化,慢慢地頭骨就變得細長了。
如果再來比較遠古時期的人類和現代人類,更能看出其中的區別。遠古時期的人類骨骼比較粗壯,因為他們主要以狩獵為生,食物多是肉類;現代人類的骨骼則比較細長,因為我們的主食早就變成了柔軟的五穀。66蚯蚓如何幫人
類改善土壤?
在農民伯伯的莊稼地裏,我們經常可以發現蚯蚓的身影。蚯蚓是軟體動物,喜歡在泥土裏鑽來鑽去尋找食物。正是因為它們在泥土中鑽來鑽去,才能夠改善土壤品質,莊稼也能夠茁壯成長。可以說,蚯蚓成了莊稼的好朋友。
無論是在樹林裏,還是莊稼地裏,都生活著許多的蚯蚓。蚯蚓平時以泥土裏的腐爛有機物為食。在享用這些美味的時候,蚯蚓會把泥土一起吞進肚子裏。這些混合了有機物的泥土,與蚯蚓的咽腺分泌物黏合在一起,一起進入蚯蚓的砂囊。蚯蚓砂囊壁上的肌肉具有強勁的收縮功能,在收縮中砂囊壁上的角質膜自然地與泥土發生摩擦,於是,原本粗硬的泥土被磨得又細又軟。當有機物被蚯蚓消化以後,這些被磨細了的泥土又隨糞便排出了體外。
動物學家統計,每10萬條蚯蚓,一年可排放6~7噸糞便。細膩的沙土糞便不僅給土壤增加了營養,還提高了土壤的肥力。而且,蚯蚓的蠕動還增強了土壤的透氣性。它們將粗土翻到土壤下層,將細土翻到上層,增強了土壤的透氣、保水和排水的性能,使水分和肥料更容易被土壤吸收。
蚯蚓的食性很雜,除了不吃玻璃、塑料、金屬、橡膠外,幾乎什麼都吃。於是,世界各地都開始利用蚯蚓來處理人類的垃圾。日本有一家垃圾處理廠,就專門養了10億條蚯蚓來吃垃圾呢,據說每天可以處理50噸造紙廢液。67你了解家裏的小貓嗎?
貓是人類最熟悉的動物之一,它美麗、優雅、慵懶、乖巧的特點讓人情不自禁地喜歡和疼愛它。可不管你是與家裏的小貓同在一個被窩裏睡覺,還是讓它四腳朝天露著肚子跟你玩耍,貓咪總是讓人覺得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神秘感,讓你在感覺親密的同時,也有一種說不出來的陌生感。
家裏的小貓每天都做些什麼?平時它總是這邊窗口站兩分鍾,再到那邊窗口站兩分鍾,然後就蜷在沙發上呼呼大睡,一睡就一整天。難道“閑逛”和“睡覺”就是它們生活的全部嗎?
動物學家們發現,貓的一生中,85%的時間都無所事事。有人說,是古埃及人在幾千年前馴養了貓,並使之成為人類的伴侶。可許多事實都說明,其實是貓自己選擇了人類,並“馴養”了人類。
想一想,在家裏每天是誰在喂貓食物、打掃貓屎,給貓洗澡、梳毛,逗它開心;又是誰每天埋頭大睡,特立獨行,目中無人呢?
全世界幾乎都已經承認,除了人類以外,貓是地球上個性最鮮明、最獨特的動物。它聰明,懂得識別主人的情緒;在它需要你的時候,會百般討好,讓你無法拒絕一個如此溫柔的小生命;在它不需要你的時候,會冷漠高傲,甚至用輕蔑的眼神讓你知難而退。所以貓咪真是一個讓人愛恨交加的小東西。
貓還得對全世界每年數以億計的老鼠的死負責。可是,在大多數情況下,貓捕捉它們(特別是家貓),並不是為了填飽肚子,而隻是為了炫耀自己的本領。所以說有可能這一秒鍾家裏的貓是冷血殺手,但下一秒鍾,它又可以變成溫柔、撒嬌的孩子。68馬的聽覺是不是很厲害?
雖然馬有一對漂亮的大眼睛,但卻好看不中用,因為馬是一種視力很差的動物。在自然界中,馬為了生存必須躲避敵人的攻擊,為了彌補視力不好的缺陷,馬進化出了非常發達的聽覺係統。
馬耳位於全身的最高點,它的耳翼非常大,能最大限度地收集聲音。同時馬的耳肌很發達,能大角度地旋轉活動,所以馬甚至無需轉動頭部,就能準確判斷聲音的來源。馬的外耳主要用於捕捉聲音來源的方向;中耳則將音量放大,相當於音響的作用;內耳則負責辨別聲音的頻率、音色等。
馬耳分辨聲音頻率、音色的能力遠遠超過人類。它能夠分辨1 000次和1 025次的振動波,因此馬能聽到人類無法聽到的傳自遠方的聲音。所以,草原上的牧民如果走失了馬,一般都會讓家裏另外的馬領路去尋找。當馬聽到迷路的同伴的聲音,就能準確地找到同伴的位置。
正是因為馬發達的聽力,使人類更易於訓練、使役馬匹。因為馬的聽覺反應敏銳,對聲音有超強的辨別力,所以人類在早期訓練時,就用多次重複的口令來加強馬的條件反射,從而達到駕馭馬匹的目的。在訓練馬匹的時候,不需要對它大吼大叫,隻需要輕微的聲音馬兒就能接受。而過高的音量或音頻,對馬來說是一種傷害,使馬易受刺激或感到痛苦。當馬聽到槍炮聲、汽笛聲、鑼鼓聲等聲音時,會感到驚恐,變得暴躁不安呢!奇異的動物家族69渡渡鳥為什麼滅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