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功課(1 / 1)

網上充斥著說走就走的旅行,亦或是再不旅行就老了的帖子。勤妹子一直在醞釀著今年的旅行計劃,這是勤妹子在年關歲末時寫給蜜友的一封信中講述過的一個規劃,發布在微信公眾號“幸福吉娃”,被蜜友轉發不知多少。不過,有個問題勤妹子還是想事先搞明白才好,那就是旅行的意義到底在哪裏?曾幾何時,自己年少的時候,可以孤身一人,在縣城暴走幾十公裏回到小鎮的家;大夏天騎摩托從家鄉跟隨摩托大軍到廣東,曬掉兩層皮;在村莊瘋狂騎自行車,穿梭在山間田園。如今在城市生活幾年時間,找到一種相似的運動,特別讓人著迷,城裏人稱之為戶外運動。勤妹子覺得這一運動跟青春有關,覺得青春是寶貴的,是無可挽留的,是用來揮霍的,不揮霍也留不住的。每當自己有這種感覺的時候,就為這種年輕的衝勁和躁動而驕傲,好比暴走林野幾十公裏後,特別享受那片刻的寧靜,重新再有動力回歸到現實生活中。問題在於,次數多了,是否隻是一種循環重複的怪圈?旅行的意義到底在什麼地方?如果不從中思索出點什麼,是不是隻是一次次單純的體力自虐?勤妹子帶著問題在找相關書刊閱讀,在最近靜心讀完了梭羅的《瓦爾登湖》,然後,有了一些新的領悟,比如,發自內心地懂得了自然的可貴,從自然界最基本的要素中,領悟出人生的各種哲理。瓦爾登湖去過很多次,隻是一個不大的“水泡子”,曾在湖內遊泳釣魚,在湖畔讀書思考......勤妹子從中覺得一種震撼,不是轟轟烈烈的那種,而是質樸純粹的震撼,這一方麵跟勤妹子健康自然的生活理念有關,勤妹子的微店公告位長期貼有一句話“越自然越健康”說的正是這一理念。其實,太複雜的道理勤妹子也說不來,就覺得自己盡量用最簡單最純潔最開放的心去麵對自然,從自然中去思考領悟世界的真理,這絕對不是一些以裝逼炫耀為目的的原生態產品分享理念,同樣,關於旅行也試圖從這一理念去解讀。這種對自我內在力量的一種體驗認可,與書中“愛是在付出後,對自我的肯定”之類的表達似乎有一種異曲同工之妙。勤妹子似乎感覺自己求證了一些模糊的主觀想法,估摸著此為旅行意義之一吧。什麼是說走就走的旅行呢?是拎包就走的旅行嗎?為什麼倍受推崇?勤妹子覺得那倒也是,因為那需要很大的勇氣的,要拋開一切,然後去追求所謂的自由。雖然之前這事自己沒幹過,對此種旅行卻是持肯定態度的。很多時候,這種選擇的旅行,有人說是在尋找自我,也有人說是一種逃避;有人說是一種勇氣,也有人說是一種懦弱。原因很簡單,拋開一切一走了之誰都能做得到,就是拎包就走唄,別管其他的人或事。但是,我們又有多少人真正能一走了之,在旅行中找到永遠的寄托,再也不回來?要做不到,那種旅行的感覺應該不會很爽。勤妹子習慣凡事有計劃,包括旅行,擴展到蜜友圈,似乎就超越了個人旅行的意義,更需要縝密規劃。即便是個人出行,也得有計劃打點處理好一切,輕鬆上路,安心進行純粹的旅行,那才真正地爽!或許可以體驗到自己潛在的勇氣和實力。勤妹子骨子裏有一種崇拜,之前一直崇拜那種拋開一切去荒野探索的魄力。看到電視紀錄片中那些在各種惡劣的自然環境下野逼的生存,覺得非常霸氣,非常爽!在閱讀中有一段句子勤妹子頗有感觸,大概意思就是說,每次在體力到達極限或者在外漂泊久了,總會想起親人朋友,想起家的溫暖。這些在日常的生活中都是最簡單最尋常的事情,但在遠離後,卻愈加覺得它的珍貴和不可或缺。拋卻這些而出世,隻有極為少數的人才能做到。我們大多數人,既然不能完全擺脫,而且在旅行中意識到了,就要在平日中去珍惜這份情誼,這絲絲縷縷的溫暖,不可因為紛繁的現實而湮沒了它的可貴唯美。或許這也就是旅行的意義之二吧,勤妹子心裏不是很確定的這麼想。至於之三,勤妹子感覺似乎想不出來了,領悟有限哈。老李也不知道怎麼往下接,但求可以從更加日常的角度開導開導她。比如,旅行往往是身體的一種體驗,若能加上沿途的思考,才能襯得上是思想的旅行。網上很流行的一句話,“旅行或是讀書,身體和心靈總有一個要在路上”。老李說,用心體會一下,就會覺得這句話說的很好,隻是即便是旅行,也不能隻是身體在路上。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在旅行途中,坐在火車上,靜靜的讀一本書,讀累了,看看窗外飛馳而過的風景。這個場景貌似一條反複播過的廣告。外出的旅行,大多數人都很享受;而日常的生活,卻是一種更為煎熬的旅行。這句話可以寫下來,發到微博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