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長假,勤妹子很是超脫地做了兩件事,一件事是讀書,另一件事是參加校友會。先說校友會吧,形形色色的校友會,也許比較有故事性、可讀性。而讀書似乎是一個比較無趣的事情,隻可意會,難以言傳。校友會在一個小餐廳舉行,小餐廳在一個五星級酒店。這一場聚會的亮點、也算是有意思的一個細節是,一位學姐多年未見,突然出現。這位學姐出現之前就有了一些碎片式的傳說。比如,她曾經在五百強擔任區域經理,馬上就要回到長沙來。比如說,她曾在國外的時候做過銷售。比如說,有暗戀過她的同學笑稱她是“人生贏家”,特崇拜她骨子裏有那種adventures?are?forever的精神。。。但是都無意考證各種傳聞的真實度,誰沒在身外留下幾段傳聞呢,何必較真。沒意思的是,所有的傳聞回歸到了一個嚴肅的問題?——?是環境改變了人,還是人去改變環境?勤妹子更傾向於後者。過度被動的接受,而不采取措施,勤妹子覺得這不是自己的性格。她主動和學姐交流的時候,她說:發現我們學校裏的人都會自來熟。學校這個地方比起社會是真誠許多的,所以造就了大家先天的“性本善”。很久以前看到一篇叫做《時間根本不存在》的文章,裏麵說“但對於每一個人來說,更需要去知道的是——現實是當下,當下是變化——擁抱變化而非抵製它,這就是所謂的順其自然”。所以對於每天來到的變化,還是要抱著開放的心態迎接,接著想想對策才是發展之路啊。勤妹子頗有感悟的跟學姐分享了自己做微商的體會,自稱那也是一種“擁抱變化”吧。確實,因為做微商,讓勤妹子跳出了固有的圈子,圈外那麼大,出來看看吧,真就是“動蕩不安的莽撞,好過一成不變的謹慎”。安逸的生活本來不是追求的,卻在一段時間內停留在那裏,這可能就是大家所說的天花板效應吧。通常來形容職場瓶頸的詞語用來形容日常也很貼切。可能本身沒有任何安逸的基因,或者命運還沒有遇到合適的時機可以讓心安靜。時刻追求那種MUJI似的井井有條,不斷被工業風格洗腦,一切都夠夠的了。改變才是常態,不變不是必然。寫到這裏,老李眼前有些髒的鍵盤讓他想起現在手機用的多,台式電腦用的太少,很少悉心照料。老李的電腦桌麵上有一種叫木蘭的花,對老李而言木蘭不僅是花,更能從中讀解出生命的圖景。雖然有時希望生命是另外的樣子,順應人事萬物的慣常之流,像樹一樣孤僻的活著,不被見證的開花,活出高質量的美感。很多人,可能是在不解事的年紀,就記下了不理解的人事,在成年後就好比從冰箱拿出食材解凍加工一樣消化時間留下的緩存。其實,普通人都沒那麼大容量和好質量的冰箱。讀書的事,緣起於勤妹子喜歡的一個人物在最近的微博上說:“一個讀書人在讀書生涯中可能會遇到三次沮喪。第一次是意識到自己的能力比牛人差太遠。第二次是意識到不但中國落後,而且中華文明都是落後的。第三次是意識到世界並不一定會越來越好。如果曆經了這三次沮喪,還仍然是個積極樂觀的人,還仍然對國家和世界充滿希望,這樣的人就可謂通達了。”?於是老李就推薦她讀一讀梁漱溟的《這個世界會好嗎?》。勤妹子跟自己不怎麼讀這種書的習慣較勁似的把這本書通讀了一遍。老先生至死都是積極樂觀的,雖然“世界會好嗎?”這句話是其父親梁濟對他說的最後一句話。1918年11月7日,梁濟正準備出門,遇到兒子,2人談起關於歐戰一則新聞,“世界會好嗎?”爹問,兒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裏去的。“能好就好啊”,梁濟說罷就離開了家。3天之後,投淨業湖自盡。其實梁濟早已為自殺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唯恐後人誤解自殺的意義,早早寫下《敬告世人書》,申明自己並不是反對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也並不反對民國的建立,原來他一直寄很大希望於國會的,認為國會就是全國優秀人物相聚一堂議政參政,但他看到的更多的是國會自己搗亂,打架,彼此相罵,拉票都拉到火車站口,就像“舊上海妓女在街頭拉客”。。。深感絕望。政權的更替並沒有給他看到進步的可能性,而道德的淪喪一如從前。?遭此打擊,又經曆之後幾十年,這個國家曆史真正赴湯蹈火的戰爭和動蕩,70多年一直吃素的梁漱溟到了晚年,依然精神矍鑠,頭腦清晰,更可貴的是,依然樂觀,對現代化進程中出現的許多變化都安之若素。反而是那個采訪他的美國學者,倒是有幾分悲觀的,Alitto在有關現代化破壞習俗、道德日下的問題上和老梁探討了許久,他說:“人類生活的機械化,當然方便的地方以外,農業機械化,技術機械化,我說的是人好像變成了半個機械或者活得畸形的樣子,這個算不算現代化的一個危險?”老梁蛋定地就吐了兩個字:“危機!”讀完之後,勤妹子頗有心得地感歎“這真的是一個通達的老頭,不愧被認為中國最後一個儒家。梁漱溟的精神支柱,一個是佛,一個是儒。老先生一直在提起佛的“相似相續、非斷非常”,其實8個字真的說完了上下5000年。讀孔子的書是有一點新鮮感的,因為它一開頭就是什麼不亦說乎、不亦樂乎,嘿嘿。全《論語》這個書,這個“樂”字是一見再見,全文沒有一個“苦”字。這兩支清泉支撐著他經曆一切沉浮坎坷,並且絕不避世,而是終身積極地投身在社會工作----先是鄉村建設,然後是國共兩黨之間的撮合斡旋上,可敬可佩。但是於當今世人,難能可貴的是,能不能夠從他們的清泉裏汲取這個積極樂觀,沮喪之後依然充滿希望的那種通達。簡單通俗地看到,無需憂慮,簡單規律的無限重複,背後仿佛有一隻上帝的手,萬物自然它自己真的在越變越好!!杞人憂天這句老祖宗的話真是參透了天意。勤妹子這幾天似乎想通了許多之前不曾想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