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波美度是什麼意思?蜂蜜濃度的確切含義則是指蜂蜜中可溶性固形物的百分含量。由於蜂蜜濃度越高,比重就越大,濃度與波美度兩者成正比,故在實際工作中就把蜂蜜的波美度稱為蜂蜜的濃度,成為了一種習慣性的叫法。實質上兩者是有區別的,不是一個概念。蜂蜜的波美度受溫度影響最大,當溫度升高時,波美度變小;而當溫度下降時,波美度變大。為了統一比較標準,國際上規定了以20℃作為標準溫度。因此,蜂蜜產品標簽上的波美度,都是在20℃時所測得的。在標準溫度下,蜂蜜的波美度/含水量之間的關係如下:40/23。1,41/21。2,41。5/20。2,42/19。2,43/17。有的蜂蜜產品標簽直接標注了波美度值,大部分產品標簽則隻標注了蜂蜜的質量等級(一級品或二級品)。根據蜂蜜新國標,一級品的含水量一般不超過20%,二級品的含水量一般不超過24%。根據上麵的對應關係,我們可知一級蜂蜜的波美度應該在41。6度以上。前麵全是廢話,簡單講38-40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很快,40-41又是一個過程,41-42是最艱難的過程,一旦達到42蜜蜂負荷非常重,有可能付出生命代價,所以即使同種蜜源蜂蜜,至少分三種價位,很多人標榜他們家蜂蜜有43度,我是沒見過,我接觸的過百蜂農,養蜂世家也沒有人見過43的,超過43的更是天方夜譚。為什麼會出現43度蜂蜜,勤妹子總結有兩點原因:第一、蜂農故意愚弄消費者,因為我們製定的標準最高就是43度,當然個別腦殘要跨越這個標準,說他家有43。8的。第二、就是蜂農確實不會換算,用一些不精密儀器測出來多少,直接就說多少,其實波美度是一個嚴格的數據,要根據各項指標換算的。最重要的是波美度隻是反映一個蜂蜜在蜂箱釀造的一個數據,消費者不要掉了這個陷阱裏麵,也就是說剛分離出來具有參考價值,很多淘寶賣家愚蠢到測量結晶蜜來愚弄消費者。蜂蜜拉絲測試靠譜嗎?現在蜂蜜廠商為了迎合顧客喜歡濃稠蜂蜜的心理,會在蜂蜜中添加增稠劑,或者高溫蒸發走水份以達到一定的濃稠度,這種摻假蜜加工蜜拉的絲絕對比真蜜還要漂亮。真正純天然的蜂蜜,剛搖出來時,是不太濃的,所以拉絲不能判斷真假。由以上幾點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是:①天然蜂蜜的濃度一般在40—42度之間,太高濃度和太低濃度的都需要仔細辨別。②蜂蜜隨著溫度變化而結晶,表觀上會覺得夏天的蜂蜜稀,冬天的蜂蜜稠,實際上是一樣的蜂蜜,波美度沒有改變。我們衡量和考究時要根據正確辦法測量出來的波美度來判斷優劣而不是表觀的濃稠程度。③天然的濃度才有比較的意義,人工濃縮的產品即使再濃,價值也大打折扣。有關結晶的蜂蜜常常是很多人疑慮比較多的問題。如果不想要結晶蜜的請去超市買高溫濃縮的,因為蜂蜜基本都有結晶,結晶就像水與冰,掌櫃還沒蠢到撒幾個白糖到蜂蜜裏麵,讓你看到,除非腦袋給驢踢了。隻所以不去掉結晶,就是為了大家買到原汁原味的蜂蜜,其實要去掉結晶很簡單,把蜂蜜加熱超過60度打破蜂蜜結晶核就OK了,超市的基本就是,所以超市的基本不結晶,但是那樣做了後,對人體最有益處的營養就升天了。不要說買的時候是液體,怎麼過一段時間出來沉澱,天冷了自然就結晶了。你也可以翻過來想想,見過化開了幾個月的白糖又結成白糖的嗎?“我怎麼放冰箱1個月還沒結晶”---原因如下:蜂蜜在13~14℃時,最容易結晶,若低於此溫度時,雖然葡萄糖的過飽和程度加大,但由於蜂蜜中果糖、麥芽糖、糊精和膠狀體物質等在低溫下的粘滯度和密度卻大大提高,從而降低和阻礙結晶核的運動和擴散作用,結晶反而遲緩。你的蜂蜜結晶怎麼像白糖,這和人一樣,高矮胖瘦,每個品種都不一樣。天然蜂蜜容易結晶,這個很多人現在都知道了,結晶狀態有的像油脂,有的顆粒狀,像白糖,實際上結晶的粗細和蜂蜜的品種,結晶時候的條件有關。結晶跟四個方麵有關:合適的低溫,低溫持續時間,結晶核以及蜂蜜品種。不同品種的蜂蜜結晶粗細可能不同,13度左右的溫度有利於結晶的形成,過高或者過低不利於蜂蜜結晶的形成。蜂蜜中含有的結晶核(花粉微粒或者其他細小的已結晶蜂蜜)。也有好奇的朋友從百度裏找到一些方法,比如燒紅的鐵絲插入蜂蜜中鐵絲上有焦狀物質的蜂蜜。勤妹子也嚐試過,這個辦法一般用來檢測蜂蜜中是不是雜質比較多,雜質多的蜂蜜鐵絲上的焦狀物質就多。但是現在的假蜜很多事用純淨的糖漿做的,其中的雜質比天然蜂蜜的還要少,這種辦法我覺得起不到什麼作用。天然蜂蜜中含有更多的花粉微粒,可能的結果是焦狀的物質比隻有糖漿的假蜜更多。總之這個辦法在我們這邊沒辦法檢驗,估計在一些造假很厲害的地方有一定效果,希望知道的朋友可以互相交流。勤妹子每次從蜂場接回新蜜也會做一個實驗,滴到紙中看看浸開的蜂蜜是什麼效果。這個辦法用來檢測蜂蜜是否摻水,說是摻水蜂蜜會浸開,不摻水蜂蜜不會。實際上並不完全是這樣,這個辦法可以檢測蜂蜜的含水量,含水量大的容易浸開,含水量少的不容易浸開。但是容易浸開的不一定是摻水,可能是不成熟蜂蜜或者是某種天生含水量就比較高的蜂蜜(國標中規定荔枝蜜,龍眼蜜和烏桕蜜的含水量比一般的蜂蜜要高,品種問題),而且天然未加工的蜂蜜含水量肯定會比人工濃縮的蜂蜜要低,毛邊紙浸開的程度也會比濃縮蜂蜜要大。所以這個辦法也需要根據實際選用,如果都是天然蜂蜜,當然是含水量少的好(特別品種除外);如果是濃縮蜜,即使不會浸開,含水量再少,也不會比天然蜂蜜要好。這個辦法隻能檢測含水量,對真假沒辦法檢測。這些都是來自實踐,回到實踐,勤妹子分享給大家,就當現身說法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