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下一風口在哪?(3 / 3)

3、品牌入駐,運營乏力

海爾、富士康、蘇寧、攜程等巨頭一度高調宣布進軍微商,但最後似乎也了無聲息了。所謂的入駐就是把這些企業中的某個產品放到微商平台這個渠道上銷售。雖然已有不少的品牌入駐到各個平台微商,但無不麵臨著同一個問題——運營乏力。微商的渠道成本幾乎為零,但這也意味著用戶的粘性和留存率越來越低。營銷中有句話叫“用戶在哪,廣告就做到哪”。現在大家都知道用戶在微信上,但在微信上找到精準的用戶似乎不那麼容易。微商已經進入了考驗產品和重運營的時代。

雖然有些現狀確實不如人意,短期內也難立馬見效。但微商卻為大V達人、手藝人提供了新的機遇,給電商行業帶來了新的生機。

首先,大V達人造就社群品牌

移動化和碎片化加速了社群時代的進程。今天,無論是明星大V,還是達人自媒體,他們都擁有一批和自己價值理想相左的人,微博鼎盛時期,表現的尤為明顯。不少以“媒體+社群+電商”模式發展的自媒體人獲得了初步的成功,如羅輯思維和吳曉波頻道等。總之,細分垂直領域將會誕生更多的社群品牌,“小而美”的社群商業會越來越流行。

其次,能人零售,解放手藝人

微商是自零售的過程,分銷模式使得人人零售成為可能,但最終能夠長久沉澱下來的是能夠通過培訓提升成為達人零售或者能人零售的群體,達人零售通過自身的影響力去影響粉絲,達成跟風購買,而能人將能夠提供專業領域的購買建議甚至是專業的服務。所謂能人零售對應的是人人零售和達人零售,在分銷模式下,商家完成供貨以及物流的重環節,人人零售門檻降低,每個人都是銷售員,而達人是在垂直領域具備話語權和影響力,主要體現在微博達人電商以及社群微商;而能人可能沒有達人那麼大的影響力,但掌握著專業的銷售技巧以及銷售培訓技能,同時又具備極強的到C端的滲透率。

第三,釋放社交能量,考驗人品價值

開句玩笑話,如果沒有微商,微信的活躍度會不會下降。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微商釋放了微信的社交能量,以及改變了社交變現的可能,如:朋友圈廣告、H5等。雖然業界對微商的“殺熟”頗有微詞,但筆者認為生意本不分“生疏”,不管是陌生人還是熟人,隻要產品好,價格合理,遵循市場原則,這又未嚐不是新的嚐試。隻不過微商和傳統電商不同的是,前者的商業規則將更加透明,更多的是對產品和人品的考驗。

整體來看,微商正在朝健康理性的狀態發展,但由於產品太過於大眾化,營銷方式上缺乏特別的創新,加上市場環境還不是很成熟,致使發展有些滯後。盡管如此,但依舊表現出了它的強勁的發展趨勢。如果說淘寶開辟了網購先河,那麼微商開辟開辟的是社交電商先河。隻不過,現在離社交電商依然很遠。

怎麼看微商與電商轉型的下一個風口?

其實,不管你是傳統企業家,電商人,微商人,還是即將踏入創業之旅的“挑戰者”,你都應該意識到了以下問題的發生:

①?“網紅店鋪”不需要1年的時間,就可以輕鬆超越電商行業裏苦苦經營了3年的“淘品牌”店鋪。

②?微商行業裏賺到幾百萬,甚至過億的明星大咖,80%以上都不是靠刷朋友圈零售產品賺錢的,而是通過打造個人影響力,招募代理為自己創造了超額的財富。

③?傳統電台、電視、報紙等媒體的廣告業務,影響力都在直線下滑,而新媒體產業卻與日俱增,紛紛拿到資本市場的投資,過的風生水起。

④?以前都躲在企業背後的富豪CEO,如今都不得不紛紛走到前台與用戶建立第一聯係,如:雷軍,董明珠,陳歐,羅永浩等等。

不難看出,不管是網紅店主,微商巨頭,新媒體,還是品牌CEO,他們的成功都取決於他們擁有的“粉絲量”,粉絲對他們的信任就等於他們可以超控的財富,所以……微商還是那個微商嗎?這是老李近半年來考慮最多的問題,尤其到了這2017即將到來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