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全日製自考”與“教育公平”
當代論壇
作者:劉亢
溫家寶曾提出:“沒有教育機會的均等,就談不上社會公平。誰能享受良好的教育,誰就能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否則就難以融入現代社會。”教育公平問題並不能簡單地等同於教育問題,它是關係到人民利益分配以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大問題。黨的十八大報告中也提到“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並提出要逐步建立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社會公平保障體係,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全日製自學考試製度的實施和發展正是為了堅持以人為本,實現教育公平、社會公平,促進社會和諧,考慮到眾多中青年對知識的需要,使廣大中青年能公平地獲得受高等教育的權利。“全日製自考”的出發點是為了實現社會的公平、教育的公平,但“全日製自考”的實施過程中出現了一係列的教育不公平現象。教育公平與不公平同時顯現在“全日製自學考試”之中。
一、全日製自考的產生及發展
全日製自考的產生可以追溯到1988年,國務院根據憲法第十九條“鼓勵自學成才”及現實要求頒布《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暫行條例》,自學考試形式逐步發展擴大。“寬進嚴出”的自考政策為社會培養了大量的可用之才,為不能順利進入正規高校的高考落榜學生提供了再次學習的機會,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
全日製自考即全日製自考助學班,是我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與正規全日製大學相結合的一種學曆教育形式。參加高考應屆畢業生可不參加高考後國家統一招生就能進入全日製自考助學班學習,學生能根據自己興趣選擇就讀專業在校進行脫產學習。“全日製自考”學習形式采用教師指導和自學相結合形式,學校為學生提供宿舍和其他公共學習設施及配套管理。按國家政策規定,“全日製助學班”學生能夠享用就讀院校的各項教學資源,享有公平地受教育權利。學生學製期滿後,通過國家規定的所屬專業課程考核可獲得由省考委和主辦高校共同頒發的受國家承認學曆的畢業證書,教育部統一上網對通過畢業審核的學生進行電子注冊,符合教育部相關規定的學生也可申請學士學位,擁有全日製普通高校畢業生的同等待遇。畢業證書在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中國教育考試網都可以查詢,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世界許多國家認可。
國家頒布的一係列與全日製自考相關的政策無疑造福了一大片高考失利的學子,一定時期內在各大省市,乃至全國範圍內得到了快速發展,由於優厚的國家政策,全日製自考學生數量也不斷發展壯大。
雖然有國家政策的指導和要求,落實過程中相關政策的不完善仍然造成了全國眾多院校的全日製自考助學班膨脹無序發展,高校各項實施方案都嚴重違背了國家有關自學考試的初衷,在民眾中也產生了極多不良影響。自2007年起,國家教育部陸續頒布文件規範整頓自考院校,各省市高校也相繼完善自考製度,嚴峻的形式有所緩解。
總體來說,全日製自學考試維護了社會公平,教育公平,旨在促進社會的和諧、可持續發展。
二、教育公平的科學內涵
教育公平是指全體社會成員可以自由平等地選擇和分享各層次的公共教育資源。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價值在教育領域的延伸和體現,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教育公平包括三個方麵的公平,即:教育起點的公平、教育過程的公平和教育結果的公平。
教育起點公平即受教育權利的公平,指尊重和保護每一個人的基本人權與自由發展。受教育權利的公平是最基本的教育公平,主要體現在價值層麵和製度層麵,其衡量標準可定位於“讓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機會”。
教育過程公平主觀上主要體現在教育者在教育活動過程中公平對待每個教育對象,客觀上主要表現在教育活動的有形投入上,最終體現為教育質量的平等。其衡量標準可定位於“讓受教育者都有機會獲得適合個人特點的教育”。
教育結果的公平是指人的發展的公平,主觀上表現為經曆教育過程,每個人都能有效利用社會提供的各種機會,取得符合其個性、智力、能力的學業上的成功,為個人未來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最終體現為學業成績平等;客觀上體現為社會認同的平等。教育結果的公平是一種實質性的公平,其衡量標準可定位於“讓受教育者人人學有所得,學有所用”。
實現教育公平是全世界各國都在努力追求的目標,是我國現階段主要任務之一,實現教育公平有助於實現社會公平,構建和諧的社會主義社會,隻有通過從理論和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完善教育途徑,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兼顧社會公平,才能逐步真正意義上實現教育公平。
三、全日製自考製度體現教育公平
我國是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我國高等教育的入學率與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差距,人人都能通過高考進入全日製統招高等學校學習幾乎不可能,基於有限的社會資源、教育資源,國家必須通過特定的統一考核,即高考,選拔一批能優先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淘汰一批在某些領域相對有劣勢的人群,而全日製自考的出現目的在於彌補教育的不公正狀況,彰顯“以人為本”的社會公平、教育公平。全日製自考製度本著教育公平的理念出台並實施。這個製度從教育的起點、過程和結果都體現著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