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種植中藥材的會計核算
財經論壇
作者:餘正信
【摘要】目前種植中藥材企業逐漸增多,建立起一套科學的種植財務核算方法,對企業財務核算的規範化和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十分重要。為了規範種植中藥材相關的會計核算,推動種植產業的科技化、規模化,根據該產業的特點,結合中藥材種植企業的實際情況,本文針對中藥材種植企業的財務核算提出一點淺見。
【關鍵詞】種植中藥材企業會計核算
一、核算分類
種植中藥材企業的生物資產是指有生命的動物和植物。生物資產的形態、價值以及產生經濟利益的方式,隨其出生、成長、衰老、死亡等自然規律和生產經營活動的變化而變化。企業從事種植中藥材的目的,主要是增強生物資產的生物轉化能力,最終獲得更多的符合中藥材市場需要的生物產品。
種植中藥材企業生物資產分類如下:一是生產性生物資產,是指為產出花、果、葉、莖等藥材為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資產,如金銀花、刺梨等。二是消耗性生物資產,是指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將來收獲中藥材的生物資產,如天麻、半夏等。三是公益性生物資產,是以防護、環境保護為主要目的生物資產,如銀杏、杜仲等。
二、核算特點
中藥材產品與生物資產密不可分,當其附在生物資產上時,構成生物資產的一部分。收獲的中藥材產品從生物資產這一母體分離開始,不再具有生命和生物轉化能力、或者其生命和生物轉化能力受到限製,應當作為存貨處理。
中藥材產品的特點:一是中藥材產品從生物資產這一母體分離之前始終處於在產品狀態,品種多、數量大,生產費用持續投入,具有季節性,生長周期長,不均衡,除購入各種種苗支出可單獨記入相應品種、規格采購成本外,日常管理的公共性撫育成本占很大部分,需按一定的方法進行分攤。二是中藥材產品從生物資產這一母體分離之前始終處於動態生長過程中,受自然氣候影響大。有時一年生的中藥材會有一小部分比第二年生長的中藥材規格大。撫育時間越長,區別越大,而中藥材一般是按種類、規格分類出售的。三是絕大部分中藥材產品並非整體或規律性出售。隨著季節的變化,種植基地裏的中藥材會逐漸變得沒有規律性,規格參差不齊,為彌補因中藥材壞死等原因出現的空缺,各種植基地間需相互移補。
中藥材成本核算比較複雜,核算工作量大,計算成本時難以做到完全意義上的準確成本,在進行成本核算時應考慮成本效益原則。
三、核算方法
生產性生物資產在中藥材方麵是指種苗一次性投入,能夠循環產出中藥材產品的資產,如金銀花、刺梨等,核算分割點是按可掛果樹及未掛果樹的分類作為核算的分割點,在分割點之前的投入作為“在建工程”核算;在分割點之後的投入作為“生產成本”核算。消耗性生物資產是指種苗當年投入,當年消耗的資產,如天麻、半夏等,相當於工業企業的存貨,在“生產成本”中核算。在建工程和生產成本主要構成為:人工費、地租費、種苗費、農用物資、設施費、折舊費、機械作業費、其他費等。
人工費是指種植基地的職工薪酬,包括管理人員和臨時工的工資、獎金、津貼、補貼、福利費、社保、住房公積金、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等。
地租費是指種植基地的土地使用費,如以征地方式使用土地,則地租費應包含在征地費中。
種苗費是指種植基地所使用的種子、種苗費用,包括種子、種苗後續補種費用。
農用物資是指種植基地使用的各種農用物資,包括農藥、肥料、其他(防寒、防凍、防蟲等物資)。
設施費是指種植基地使用的各種大棚、中小拱柵、棚膜、地膜、防蟲網、遮陽網等設施費用。對於可多年使用的大棚、防蟲網、遮陽網等設施要進行折舊,對於一次性使用消耗的棚膜、地膜等應一次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