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事
文/拉爾夫
不知道你意識到沒有,你使用什麼樣的手機,可能會令一個你從未謀麵的外國人對你的國籍有所猜測。
我在美國參加一個飯局時,掏出了一部舊款的蘋果手機放在桌上,被在座的其他人滿臉疑惑地問道:“你是中國人嗎?中國人不是都用最新款的蘋果手機嗎?”
我不得不解釋說,那是我插了美國SIM卡的手機,是以前用過的舊手機,在中國確實用的是iPhone5S。聞言,在座的客人都鬆了一口氣。
中國人愛用最新款蘋果手機、愛買限量版奢侈品和水景豪宅的名聲,確實已經衝出亞洲,走向世界。這大概也是最近蘋果公司放下身段,首次在中國發布其最新款手機的原因。
與中國人拚命追捧蘋果手機、唯恐自己沒有最新款相映成趣的是,在歐洲和美國,即使是設計如此精美的手機,也沒有辦法一統天下,常常需要靠捆綁運營商、分期付款等方式爭奪市場份額。
這大概與歐美人相對多元的“手機觀”及其背後的人生價值觀有關係。盡管蘋果手機在歐美的都市白領中間非常流行,但仍然有相當一部分人高度關注蘋果公司“血汗工廠”的相關報道,並為此堅決不買蘋果產品。還有不少歐美人是強烈反對高科技侵蝕傳統生活方式的,他們平常隻用最老款、隻有最簡單的打電話發短信功能的手機,並且在周末或休假時徹底進入關機狀態。
此外,在歐美商界人士中,黑莓手機仍然占有很大市場份額。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歐美的企業文化中,工作交流更多是通過電子郵件來進行的,以保證透明公開並備日後查詢,手機聯係一般隻用於緊急事務和家人朋友之間。黑莓強大的電子郵件功能因此顯得非常重要。而在中國,常常事無巨細、無論公私都是打電話,因為很多事情都要靠“商量”而非僅僅按規章辦事。
最近我去歐洲出差、旅行時注意到的一個新現象是,不少歐洲人開始認同中國人看不上的中國產手機。一位英國朋友專門向我提及,華為手機功能全,耐用,價格還不到iPhone的一半,性價比很高,他已經給公司的員工每人買了一部。我笑說,這些優點中國人倒是沒有充分意識到。
在《紐約時報》報道了“喬布斯粉絲”雷軍從北京郊區的一間簡陋辦公室裏創業,夢想生產“中國蘋果手機”的故事之後,就不斷有歐美朋友問我,小米手機到底長什麼樣,是不是好用。在一次飯局上還碰到一個在中國生活多年的日本朋友,她是小米的忠實粉絲,席間熱心地向我這個中國人展示了小米的種種設計優點,並說她已經在日本的媒體上專門撰文介紹了這款“比iPhone還好用”的手機。
這讓我感到很慚愧。中國人似乎更熱衷於攀比各款iPhone,卻從來沒有像韓國人那樣,隻用三星,並且真的憂心忡忡於三星和蘋果的官司打得到底怎麼樣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