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事

文/劉塘

30年前我剛到紐約的時候,那裏治安很不好,朋友瞪大眼睛警告我:“如果你在巷子裏被搶了,千萬別喊‘救命’,更別喊,‘有人搶劫’。因為你這麼一喊,原先兩邊亮著燈的窗子,就一下全黑了。相反,如果你喊:‘失火了!失火了!’原先黑的窗子,一下子全亮了,大家都會打開窗子或跑出來看哪裏失火,你就得救了!”

可見“引起注意”是非常重要的溝通技巧。

某公司拍電影,一下子說演員吊鋼絲摔傷,進了醫院;一下子傳男女主角假戲真做,進了賓館。

誰發的新聞?

隻怕是片商,為了早早造勢,引起注意!

甚至有廠商會莫名其妙地道歉。還煞有介事地在記者會上鞠躬,說他們在網上標錯了價,但為了信用,即使“失血”,隻要已經網購的,絕對照樣出貨。

天哪!他是老幾啊?一家新公司,一樣新產品,誰知道?又有幾人會去網購?隻是他這麼一來,大家全知道了。非但“引起注意”,還達到了免費宣傳的目的。

更好的例子,是戲曲演出。

為什麼開演之前要敲打鑼鼓點兒,一鬧就鬧上十幾二十分鍾?接著又有一票背上插著旗子的龍套演員,上來左繞繞,右繞繞?

答案很簡單,前麵敲打鑼鼓點兒,是由早期鄉間的“草台戲”發展而來,目的是告訴四處的鄉民:“戲要開演了。快來看哪!快來看哪!”

“跑龍套”則是為了安定場子。因為大家到了台下,還可能聊天吵鬧,甚至跑來跑去。當龍套演員一出場,知道戲開演了,觀眾才會逐漸安靜下來,把注意力都集中到台上。

接下來,重要的角色登場,就能獲得應有的尊重。

問題是,今天的許多人,即使在職場很久了,還不懂這個道理。

譬如開會時,你這位大老板為了表示大,第一個站起來,沒等下麵的員工安靜,就開始說話。這時候可能還有一堆人在翻資料、咬耳朵,搞不好還有人在偷偷啃麵包、看報紙,你這大老板的感覺會好嗎?你說的話,員工都能好好聽進去嗎?

如果有這種現象,不妨想想戲曲的演出。你的鑼鼓點兒呢?最起碼,你可以喊話:“開會了!安靜!”更好的方法,是讓副手跑一下龍套,先開場,再把“注意力”和“尊重感”引到你身上。

如果你是二線主管,今天老大要說話,你也有責任為他開場。為了禮貌,你可以先小聲問老大:“是不是我就宣布開會了?”老大點頭,你則開始宣布,安靜場子。

最後說個真實的故事。紐約有位著名的華裔律師莫虎。早年在擔任紐約市警局副局長的時候,有一天為800位新升職的基層警官講課。他進場,全體警官要依規矩起立,但是他才走上台,立馬又轉身下台,走出門,再等幾秒鍾,重新進入會場。

為什麼?

因為他發現下麵有三個白人警官沒有起立,甚至還在說話。接著他叫那三個人出去,在門口罰站,課後還命令三個人寫“檢討”,解釋為什麼當時沒起立。

這事情一下子傳遍紐約警界,莫虎副局長說得好:“如果我當時忍下了,就那麼開始講話,以後還能獲得尊重嗎?尤其我們華人,能不讓人看扁嗎?”

俗話說:“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同樣一句話、一段話,你什麼時候講,用什麼方式講,能產生完全不同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能使你獲得不同的尊重”。

對了!你知道日本人拜神之前為什麼先拍兩下掌嗎?

據說是怕神睡著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