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穿古越今迷(2 / 2)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他不是王安石之子,不是包拯義子,又得到仁宗皇帝的賞識。這現代銀行的“雛形”不知道什麼時候才出現。

這一早上就驚喜連連,張逸的出現給王旁帶來很多喜訊,但接下來的談話,讓王旁沉思了。

張逸說到劫匪的情況,告訴王旁這劫匪頭子正是儂智高之子,化名南繼楓。王旁心中更是高興,如果捉到此人豈不是大功一件。

王旁說到:“先生若是助小侄擒得此人,小可定會向朝廷為先生請賞!”

張逸搖搖頭,他的表情變得嚴肅起來,他說到:“都說儂智高叛亂,可在老夫看來,確是很冤屈。這儂智高在廣源州呼聲甚高,乃是一位英雄!”

王旁大驚,驚於張逸為何如此說,更說的直言不諱,但轉念想仁宗朝堂之上都言論自由,民間更是各抒己見,聽聽老先生想法也不為過。於是便向張逸求指點。

張逸說到:“儂智高世襲父職為廣源州大首領,不幸又落難於交趾,四年後複反,立國稱王,自保境土,擁宋有功,屢求內附,反被宋廷奸臣出賣,窮無所歸,陷於絕境,不得已破釜沉舟.....”說到此張逸停下來,若有所思。

王旁知道這交趾就是現在的越南,聽到這番話頓時茫然了,想不到儂智高反宋竟然有這樣的起因。他自認自己是欽佩英雄的人,狄青是英雄,難道抗擊越南的儂智高就不是英雄嗎?若按照王旁自己的觀點,這狄青是宋朝的英雄,而這儂智高確是民族的英雄。

而現在,自己要剿滅民族英雄的後人,王旁啊王旁,你到底要回到宋朝做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王旁一拍椅子扶手站起身來,這奸臣著實的該殺!他咬著牙憤恨的說出這幾句。

哪隻張逸搖搖頭,:“太祖自黃袍加身,最忌武將擁兵自重,這儂智高與狄青大人,其實一樣均自害於這“武”和民聲之上”

王旁說到:“這皇上竟是這麼的小農意識!!!真T.MD的弱智”

王旁聽到儂智高的遭遇,他更加憤憤不平,抗擊越南儂智高這麼大的功臣,不好好安撫竟然派恩師去打。越想越氣竟忍不住脫口而出!

張逸沒聽懂他在說什麼。隻是看他很氣憤,便從沉思中轉過神來,看看王旁。這少年沉穩,睿智,絕對不是奸猾之人,本從外界傳言他保狄青遇難,已看好他幾分。

於是接著說道:“邊境百姓生活,與你所在京城大相徑庭。天高皇帝遠,地方官員苛捐雜稅甚重,儂智高能成勢,也是百姓擁躉。”

王旁知道自己嗎罵的什麼張逸也沒聽懂,於是恭恭敬敬給張逸深深一揖說道:“不瞞先生,小可本是打算借招安之名,剿滅匪患。但聽先生之言,晚輩深感茫然,請先生指點。”

張逸見王旁幾分真性情,自己也讚包拯眼力收此義子。張逸起身相扶起王旁,他看看王旁眉宇軒昂,相貌堂堂,憑自己闖蕩江湖多年,又是這把年紀。看人絕對不會錯,這孩子將來前途不可限量。

於是說到:“我與包拯摯交,說了定會幫你。擺在你麵前兩條路”

第一:走狄青之路

第二:走儂智高之路。

王旁一聽一皺眉頭,這老先生我對他恭恭敬敬,他怎麼給我指點的都是死路呢。:“難道就沒有其他辦法嗎?”

張逸笑到:“你我又不會那穿古越今之術!”

王旁眼前一亮,腦子裏麵無數念頭閃過,他忙追問,先生說這穿古越今之術是何?

張逸笑笑:“我年輕時候和你一樣,走到哪都愛打聽,這也是一傳聞。”他見王旁聽的興趣正濃,就解釋到:“燕雲之地有一傳說:有兩塊神石,形同太極陰陽,一塊可做穿古,另一塊卻可以到未知的........得到這兩塊石頭相拚,便可隨心去任何地方。”

王旁心中一震,自己不就是有這黑色水晶石嗎?但他嘴上說道:“是啊,要誰有這石頭,就可以回到當時,勸說皇上了。”

張逸看看他,“能得自然好,若不能兩石齊得,隻有一石者據說要等到死後,石隨人滅不知所蹤。當然,這都是傳說,誰也沒親眼見過,倒是老夫也不明白,這穿古好辦,但是這越今之石,要到幾代之後,兩石頭年代是越差越遠,又如何能兩石齊得呢?”

王旁被問道也是心裏一驚,但轉念立刻一拍腦袋說到:“小可想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