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品讀估客行(2 / 2)

王旁心說,要換在前世,出國都出去過,更何況這神舟之內,不過自作做了王旁,還真就變成了路盲,王旁這身體前16歲前是沒人任何記憶的人,沒有任何閱曆的人。而自己在前世也不過是普通人,即使有這穿古石,自己所知道也就是當代之前的一些事。

何裏缽到是膽子心細,走到各處也會辨別方向,所以二人一路走大驛路,倒也沒出大紕漏。

張載說到:“你僅憑地圖這麼一路而來也算不容易,不過要想更快行近,可至驛站找些帶路之人。”

何裏缽說到:“張大人莫非讓我們尋同路之人?那驛站都廂兵,怕旁弟沒有支派廂兵之權吧。而且我們初行到也是住驛館,不過從京城出來所帶驛券用盡”

張載說到:走大驛路自然不會迷路,從汴京通延州途中大驛路中驛站幾百間,其它驛道一般50裏。不過這驛站卻隻供來往官員和使者中途休息、住宿的驛館。官吏若需在驛館住宿,一般要出示朝廷專門發行的“驛券”,若無驛券隻能另尋他處 。

張載繼續說到:“驛站有廂兵負責政府公文和書信,但是民間一些書信或是引路都由一些專門的遞夫負責,遞夫由百姓來做也是一種營生。”

王旁心中一笑,越來越發現宋朝除了沒有後代的高科技,倒是很多與現代近似,這不就是以後的快遞兼導遊。:“張伯可是指點可找遞夫帶路?”

張載一笑:“遞夫以後再找吧”他叫來楊班頭問道:“你若引導他們二人,大致多久能到?”

楊班頭說到:“若有‘黨項馬’,大抵一兩日即可。”張載聽完似有得意的看一眼楊班頭。

王旁倒是聽說過黨項馬,張載:“素問黨項人善養馬,“黨項馬”聲名遠播 。”謝過張載遂準備明日啟程。 何裏缽和楊班頭分頭準備行禮和馬匹。

見已無外人,張載說到:“賢侄,老夫對此石甚是好奇,你那石頭可否借老夫一看?”王旁摘下水晶遞給張載,張載又拿著仔細看看,對著燭光黑水晶中似有炫彩流動。張載凝神想了想,又將石頭交給王旁。

王旁接過黑水晶戴好,張載歎口氣說到,“此物與老夫無緣。”王旁說到:“小可尚不知道此物有何用處。”

張載說到:“那人似說過,若非有靈性之人,即使得到此石,尤其是得到白石,非瘋即癲,白石之中有我輩所不能見之事。”

王旁心中明白,白石都是未來之事,古人很難接受。便說到:“這黑石也隻是偶爾給小可些啟發”

張載一聽眼睛發亮,那我到考考,你試試知這“黨項馬”

王旁閉目凝思,似看到盲目草原上,精騎善射的黨項人,揮鞭驅馬似有一副詩詞映入腦海

他睜眼說到:“黨項人馬種甚好,又精於調教,這個如何調教無法得知。倒是有幾句詩提到黨項馬”

張載點點頭,這技藝之事大抵都在那破碎散落玉石上,偏巧黨項人有此養馬,那詩是什麼?

王旁慢慢讀出,心中感慨,有這石提示張逸所布置之事,便不再是難事。

求珠駕滄海

采玉上荊衡

北買黨項馬

西擒吐番鸚

炎州布火浣

蜀地錦織成

越婢脂肉滑

奚童眉眼明

通算衣食費

不計遠近程

(唐)元稹 估客行

本文加注:

一本人中所有內容,與本人後期新書《穿古越今係列》相關,該係列題材有類似正說穿越不架空的《爭宋》,還有反穿作品,另外還在構思一部由穿古越今引出的懸疑。如果大家覺得還能接受請繼續支持。

對於張載一人,本人前幾章所屬俱有引證,謝謝支持的朋友。

《夢溪筆談》第二十一卷《異事異疾附》 【原文】 嘉佑中,揚州有一珠,甚大,天晦多見。初出於天長縣陂澤中,後轉入甑社湖,又後乃在新開湖中,凡十餘處,居民行人常常見之。餘友人書齋在湖上,一夜忽見其珠,甚近。初微開其房,光自吻中出。如橫一金線。俄頃忽張殼,其大如半席,殼中白光如銀,珠大如拳,爛然不可正視。十餘裏間林木皆有影,如初日所照;遠處但見天赤如野火;倏然遠去,其行如飛;浮於波中,杳杳如日。古有明月之珠,此珠色不類月,熒熒有芒燄,殆類日光。崔伯易嚐為《明珠賦》。伯易,高郵人,蓋常見之。近歳不複出,不知所往。樊良鎮正當珠往來處,行人至此,往往維船數宵以待現,名其亭為“玩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