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延州險情急(2 / 2)

宋仁宗皺著眉頭看完奏折,合上奏折環視著朝堂上,“延州之事各位可有議?”他問了一下,大臣們麵麵相覷。便有人說,延州守兵精良,料想定能抵擋住西夏部隊。況且這隻是縣令憂心之說。隨著史誌聰總管的一句“無事退朝”奏折被放在了一邊。

讓王旁意想不到的事,他和種儀擔心的事發生了。王旁每日都去馬市,希望再見到那個熟悉的身影,可是再也沒見過,反而看見了對麵橫山上西夏兵營寨占山的麵積原來越大,王旁觀察一日,果然發現營寨數字增加。他心中有些疑惑,難道正如他所料的事發生了?還是月下已經投奔西夏,將他的想法透露了?

這個念頭隻是一閃,急忙打消了,至少現在不可以不信任月下。

當收到邊關駐守到急報,橫山之上了出現西夏增加了駐兵。仁宗坐不住了,他想到種儀所說。於是他再次問道:“延州之事眾位可有良策?”

朝廷一片靜悄悄,仁宗看著滿朝雙手舉著笏板,但都是低著頭一言不語的大臣們。 不由的想起幾年前,遇到邊境或叛亂之事,總有一人會站出來領命而行,而今此人已不在。

他看看韓琦說到:“韓大人,你曾任陝西經略安撫副使、陝西四路經略安撫招討使 。這延州一事你有何打算?”

韓琦一見果然問到自己頭上,那韓琦怎麼會不知道延州的情況,隻是難得現在無戰事,況且雖說他是樞密使,確實無兵權的文官,更何況西北之地帶兵隻有兩人能服眾,一是死了種世衡,二是死了狄青。

這帶兵不是光有文采就可以,士兵死心塌地的跟隨,才會舍得戰場廝殺,韓琦是老油條,這任何一文官去了西北之地,管理兵寨如範庸,範仲淹做的是政績,或者就是憑謀略固城,真刀真槍去搶山,韓琦不會趟這渾水的。

想了半天,樞密使韓琦說到:“皇上不不必過於焦慮,倒是這種儀,乃是名門世家,我看皇上倒可降旨提他一用,就地接管也好,或者此人有方可守延州。”

仁宗聽罷也隻好如此,遂派頒旨官火速趕往延州任命種儀為:“永興軍路安撫使,保安軍 馬/步軍都指揮使 知延州”

種儀接到聖旨謝恩,送走頒旨官走馬上任,按說這是好事,可站在城牆之上他,卻不見的有多高興。

他約王旁見於延州城牆之上,看著對麵滿山的駐紮西夏兵的營房,說到:“這延州精兵二三位萬分布在邊境沿線和州城縣府,現眼前金明寨加上城裏的兵不到五千,看對方山上營寨數估算,對方兵力起碼在三千之上,尚不知山後是否有後續部隊。”

何裏缽已經摩拳擦掌,“兄弟,到底你怎麼想的?怎麼還不告訴種大人去拿下橫山?”

種儀也正有此意,他們看著王旁,王旁腦子裏浮現著那天種建中在自己宅院石前隻會家丁的情景。

現在已成對峙之事,更有一件事讓奪橫山箭在弦上。西夏士兵來搶邊境百姓財物,他們沒有想到從來不管的大宋營寨,忽然殺出一路官兵笨他們而來。平素被搶貫了的百姓也一反常態,掄起鐵鍬斧鎬反擊,這下西夏士兵傻了,被痛打了回去。

這下西夏營寨的士兵老實了,可是他們回頭看看山上的營寨,怎麼駐紮了這麼多日,絲毫不見動靜。

這邊宋營也是奇怪,王旁不知道,那日馬市遠遠看到那個像月下的人,西夏兵已經上橫山,而此時月下已經被帶去了西夏興州首郡興慶府,留在山上的西夏兵正在等待接替冷青的主帥梁乙埋的到來。

梁乙埋此來正要借著這次兵壓橫山,給自己的剛剛當上西夏皇後妹妹梁氏,獻上一份大禮,他要親借地勢優勢猛虎下山攻打延州。

注: 察舉官員,處理田訟。前文已述及勸農使具有“凡農田事悉領焉”的重要權力。此外,還具有推薦官員的權力。天禧四年九月,詔“諸路轉運使副、勸農使各舉幕職、州縣官堪京官知縣者二人,限十日內具名以聞。”[41]天聖二年(1024)六月戊寅,仁宗同意“自今轉運、製置發運、提點刑獄勸農使副使,知州軍、通判、鈐轄、都監崇班以上,並令奏舉本部內幕職、州縣官。………舉主但有轉運、製置發運、提點刑獄勸農使副使兩人,便與依例施行。”[42]還有處理田地爭訟不服上訴的責任:“中江為梓之三萬戶縣,生齒既眾,分地既陋,其爭鬥之辯,侵越之訴番已。遽作紛午,交衍鞭之,庭而械之獄者,亡虛日矣,所決一未厭其願,則號寬唱屈,奔走跳蕩於勸農使前者,絕複續焉。”[43]可見民眾將“勸農使”視為地方官員的上級,可以“號寃唱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