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度牒引謎團(2 / 2)

包拯一邊緊張的看著王旁,一邊聽那些對話,包拯的名氣還有人不知道麼?自然會有說,這個小生是包大人義子,見王旁贏了那使者,一個滿堂彩,包大人更是脖子梗著,胸部挺著心中很是為王旁驕傲。

一大早剛剛接到禦旨,皇上明日要單獨召見,包拯心中為那九龍杯之事,也正琢磨如何處理此事。見王旁從外麵走來,身後跟著陸慎言,和一個女子。小陸手中還拎著一個包裹。

見到王旁包大人很高興,放下手中的公文說道:“旁兒來的正好。”

王旁上前施禮,這段日子忙了公務忙應酬又是過年,自己也是很久沒和包大人像以往那樣好好說說話了。包拯半責怪的說到:“你這孩子,莫不是玩的瘋了。我這裏和你父那邊都少見你 ”

王旁連忙賠笑說道:“孩兒哪敢,這不忙著把您二老的兒媳給找回來。”說著讓那月下上前見過包大人。

王旁剛剛找到月下的時候,月下臉上有傷,王旁不便勉強她來見,近日臉上傷疤痊愈王旁心想也該是時候了,便帶了月下同來。包拯倒是已經聽說找到月下,今日見王旁將月下帶來,見故人之女心中感慨。

問過幾句二人婚事打算,包大人見月下也是知書達理懂事之人,到也是放心。

王旁對包拯說道:“義父,我在女貞觀枯井前掉落了玉石,前日叫陸慎言去取,竟拾到了一些東西。您請過目。”

說這小陸呈上了包括,包大人見其中有度牒,便叫來師爺為小陸做供詞。

這邊王旁帶著月下去見過夫人,夫人留了月下房中說話,王旁單獨回去見包大人。供詞已經錄好,包大人對王旁說到:“今日你來的正好,定要多留半日。”

王旁本想帶月下再去王安石府上,聽包拯這麼說,正好自己也想問問這度牒的事情。於是吩咐小陸先帶了姑娘過去。將那二人安排好,包拯王旁父子二人來到廳堂的廂房,這房間也是布置了一些書架等物,一張半仙桌上擺著茶具,二人相對而坐。房間裏麵的爐子中正燃這王旁送來的“香餅”。

閑聊之中包拯提到:“這度牒可能會引出一案。”王旁請包拯賜教。

家人給二人煮好茶退下,王旁給包大人茶盞斟茶,問到:“我聽聞市上有倒賣度牒之事,義父可說是此事?”

包拯說到:“這是其一,出家人度牒需隨身懈怠,怎麼會輕易丟失,又和金銀放在一起,有可能涉及交易。”

王旁問道:“這度牒怎麼會有市交易,莫非出家很難的事嗎?”

包拯說道:“宋真宗後期以王欽若和丁謂為宰相,信奉道教和佛教,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稱受天書,封泰山、祀汾陽,詔令丁謂修建了玉清昭應宮,極侈土木,七年始成,有房屋近三千間,“小不中程,雖金碧已具,必毀而更造,有司不敢計其費。”

景德三年八月,諸王府侍講孫奭向真宗提出“請減修寺度僧”,對寺廟修得太多、僧人數量增加太快,加以限製。真宗反駁說:“至於道釋二門,有助世教,人或偏見,往往毀訾,假使僧、道士時有不檢,安可廢其教耶?”

這段曆史王旁不清楚,不過他也聽說過,真宗對各地建造寺院的政策規定也較過去寬鬆 。

又聽包拯說道:“真宗數年對佛教貢獻很多,不過因做了僧侶就可免除稅,役不少人都以出家為名,況大興土木,國庫空虛。至仁宗,依然敬教,但加強了僧侶的考核,對僧侶資格有了明確規定。而且不再增加僧侶人數。”

王旁一聽似乎明白了,這是限數導致的無法濫竽充數說到:“嚴格些倒是好事。”

包拯說道:“聽聞仁宗還有精簡寺廟僧侶的意圖,所以市上就有些不法之人將度牒倒賣,或有人犯罪尋度牒逃避。”

王旁心想犯罪逃避應是有,否則後麵不會有那魯智深和武鬆之類,不過聽包拯這麼一說倒是也理解為何後來度牒會炒到那麼高的價格。

這事王旁可是經曆過,想那2012年之前若幹年,某市出租車運營資質限數量的時候,一張運營證番了六倍。從十幾萬一下子翻到價值六十萬左右。可是這度牒怎麼能到那價格,而且又是官方之物,王旁腦筋開始尋思是不是可以從官方角度下手。

正琢磨忽聽包拯話鋒一轉說道:“今日見度牒之事,我到想起一個事有些牽扯。真宗皇上格外對倭奴僧寂照禮遇,下詔賜法名圓通大師,並賜紫方袍,給予殊榮。”

聽包拯提到倭奴,王旁想到這次朝會倭奴竟沒來供奉,於是問到:“義父,為何今年朝會倭奴沒來供奉?”

包拯說道:“這正是我要跟你說的事,此事關係到我朝顏麵,你聽聽可有好的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