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是王旁年輕,學識淵博,為人聰明。非常重要的一個理由,就是王旁並非宋國的官員。這條可以避免很多麻煩。直到李錫哩見到王旁,他更加確認王旁就是自己想要找的人。王旁年輕英俊,最關鍵一點,王旁帶有一種氣場,是那種桀驁不馴,一種和自己完全相反的性格。梁落瑤是喜歡挑戰的女人,太溫順的她不會喜歡。
而這又讓李錫哩擔心起王旁來,怕他惹惱了梁落瑤,因此,他覺得有必要直接向王旁交代清楚這厲害關係。
想到此,李錫哩說道:“想我西夏國:自太祖統一黨項各部,成為傑出的黨項領袖;再到父皇征服回鶻、吐蕃,統一河西;推行政治製度、文化建設,終於完成本族獨立自主的大業。卻因沒藏訛龐的陷害,父子反目夫妻成仇,現在江山落入外族之手,梁氏專權我有所不甘。”
“梁家與我有恩,我並未想陷害梁氏家族,使之陷入萬劫不複,但又不想天下不安,故想請王公子,以美男計讓那梁氏皇後,摒棄專權,若是推翻李諒祚也無非因為他好狠鬥勇,驕縱淫欲無度。西夏如果若再繼續與宋遼周旋,我恐國力不濟,危矣!”
說道這他歎了口氣,心中許久無奈與糾結,總算是一吐為快,這些話他能對誰說呢?王旁一直靜靜的聽著。
“李諒祚的生母,沒藏氏也是位秀外慧中之人,沒藏家族是能夠掌權都是靠她的功勞。”
王旁聽李錫哩這麼說,更是仔細聽,他對這位李諒祚生母的評價。但是他卻聽到一個自己沒聽過的版本。
李諒祚的生母沒藏氏,在沒有登上太後寶座之前,不是皇後,也不是貴妃,甚至於連名份都沒有。沒藏氏的前夫是西夏國的開國功臣野利遇乞。而野利遇乞的妹妹野利氏卻是西夏建國後的第一位皇後,可見拓跋家族與野利家族的淵源有多深了。
說白了,野利遇乞是李錫哩的舅舅,而沒藏氏原來是李錫哩的舅媽,舅舅死後,舅媽改嫁給了自己的父親。但是舅舅野利遇乞能征善戰,驍勇異常,隻因功高蓋主,成為了李元昊的一塊心病。後來,李元昊借用宋朝反間計,順水推舟地將野利遇乞腰斬,並將其妻沒藏氏收入宮中。
沒藏氏先是遁入空門的,因為與亡夫的感情甚好。但是迫於李元昊的壓力,最終入宮侍寢,也不能說與李元昊一點感情都沒有。可是名份卻是始終沒有落在她的身上。
出於妹妹野利氏的排擠和自己淡薄名利的心態,沒藏氏再次走出皇宮,而是再次遁入空門。出家後不久便開壇講經,贏得了僧俗的普遍愛戴,成為當世的一代佛學宗師。而李錫哩的父皇李元昊的情感完全迸發。從經壇下靜靜的聆聽講座,到騎馬打獵時左右嗬護,李元昊始終亦步亦趨地圍繞在沒藏氏的身邊,直到有了愛的結晶。這也是李元昊一生中唯一一段值得後人讚詠的愛情故事。
“咳!”李錫哩重重的歎了口氣。如果隻聽到此處,多美完美的愛情故事。隻可惜,李諒祚的好色確是繼承了他們的父親李元昊。才導致一場宮廷的血雨腥風,以及野利家族和沒藏家族的反目。
李元昊太子的媳婦沒移氏,他又動心了,將太子的媽媽野利氏從皇後的位置降至嬪妃,再立沒移氏為新皇後。從此躲進賀蘭山滾鍾口的行宮裏,終日尋歡作樂去了。
依靠榮登相國位置的沒藏訛龐,此時不得不為自己的將來考慮了。李元昊的喜怒無常,和沒有名份的妹妹,是他恐懼不安。這才引起他挑唆太子弑父,笑到最後的老謀深算的沒藏訛龐,沒有野心爭奪著一切的沒藏氏。
沒藏訛龐萬萬沒有想到:最後竟是諒祚十五年後,將自己的全家滿門抄斬了,理由是專橫跋扈獨擅朝政。而宣穆惠文皇太後沒藏氏依然故往,悠然的享受著禮佛的清幽,和情人帶來的快樂。最後的結局:男寵李守貴與吃多已,一場爭寵,李守貴殺太後與吃多己,後被沒藏所殺。
情愛與血雨腥風,彌漫在西夏的宮廷,李錫哩本是避而不及,眼下他卻要拉著王旁一起擠進去。而且王旁能否順利,全身而退出?還是上演一場宮廷情變?
如果李錫哩不講述這些,若是王旁以他現在的才學和氣質,隻有兩條路,第一,陷入其中,是死;第二,拒絕陷入,還是死。李錫哩沒有看錯人,王旁有能力征服這個女人,至於怎麼做,要看王旁自己。但是無論怎麼做,眼前的興慶府對於王旁來說,已經是險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