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笑了笑,,又看了看侯書獻:“旁兒說的很有道理,這事現在咱們也不便多說,隻好靜觀其變了。對了,景仁,我跟你打聽一個人,現在三司使戶部判官是誰啊?”王旁知道父親在替自己問朱縣令的親戚,侯書獻剛從京城回來,他肯定知道。
侯書獻想了想:“三司戶部判官……哦,我想起來了,此人叫做王廣淵,英宗沒繼位之前還住在濮邸的時候,他經常去找英宗皇上,他還將自己所作的文章獻給英宗看。為此事諫官司馬光還說:漢代的衛綰不讓太子飲酒,所以景帝對待他很優厚。周代之張美私下將國家的錢給周世宗,所以世宗不喜歡他,反而待他很薄。王廣淵之不忠誠,沒有人比得上他,當時仁宗在位,他卻暗地裏投靠陛下,這哪裏是忠臣之所當為?今天應當追究他的罪行,然而皇上不僅不懲罰他,反而還獎賞他,這樣的話,以後還怎麼叫大家謹守臣節呢?”
聽到王旁對司馬光的好感又增加了幾分,忽然王旁覺得自己前幾年還真是小氣,什麼事都憑著一股猛進,現在看來凡事都有兩麵性,司馬光作為諫官還是很稱職的。若是將來父親要做大事,能夠知人善用,也許事情就會發生轉機,父親就不會有那麼多政敵,而是多了互相提點的戰友。不過王旁還是很關心這王廣淵的去留,他問道:“不知道英宗皇上有沒有采納司馬君實的諫言呢?”
侯書獻搖搖頭:“英宗不聽司馬光之言,而任王廣淵為群牧、三司戶部判官。”王安石和王旁也搖搖頭,這個英宗實在分不清好壞人。看來父親和自己辭官還真是正確的。
侯書獻的到來無疑讓王旁知道了很多他之前不知道的事,而且王旁也發現,自己現在對一些事的想法已經產生了變化,他們幾個人又聊了一會朝廷之中的事。幾個人又聊了一會,王安石吩咐人準備晚飯為侯先生接風,王旁和元澤出了王安石的書房,元澤搭著王旁的肩膀問道:“兄弟,你今天去縣衙怎麼樣?有沒有告訴那縣太爺你做著宰相派的差事?”
王旁從懷中掏出個簿子,從裏麵拿出縣令親筆寫的文書,元澤接過來看看,著急的對王旁說到:“哎呀,你怎麼還是答應辦這差事。”王旁取回來了文書:“你知道這叫什麼嗎?這叫鐵證如山,對了,江南西路轉運使的事,你幫我打聽了沒有?”
元澤說道:“打聽到了,此人姓蔡名挺,字子政。而且還打聽到,他過幾天就會到臨川來。”
王旁一聽江南西路的轉運使是蔡子政,他就樂了。蔡子政當年治理鹽榷很有功績,而且這個人最憎恨官商勾結。在京城的時候王旁還和這蔡子政見過麵,這下就好辦了,他高興的說道:“行啊,哥哥你辦事夠神速的。”
元澤也笑了:“哪啊,你還沒你自己府上吧?你回去看看就知道了,瓦壯回來了,還是他告訴我的,他剛從南豐回來。現在蔡子政就在南豐呢!”
王旁拉著元澤:“走,到我府上去坐會!”元澤不情願的說道:“不去了,你回去趕緊催你的稅去吧,我還有書要看呢。”王旁嘿嘿一笑:“瞅你那樣兒,好好,你去看你的書,我去催我的稅。”說著辭別元澤朝外走。
元澤在他身後招呼到:“唉,你還真去啊? 對了,咱爹爹聽說你錦繡樓有個什麼洗羊羊,說回頭讓你給他準備一下。還有,爹爹問你年夜飯的事……”
王旁說到:“我才不真去呢,這催稅的事我早有辦法,但是現在就先不告訴你。等回頭辦好了催稅的事,我給咱爹弄火鍋,讓他也嚐嚐。至於年夜飯嘛,回頭我給你們想個新鮮的哈。”他說著,快步向自己的府上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