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宋朝用兵弊(2 / 2)

看他一臉絕望的樣子,王旁忙安慰到:“唉,也不是那麼嚴重了,咱們大宋特別重視讀書人,軍隊雖未整理好,而文治方麵仍能複興,而且內部也還沒有出什麼大毛病,慢慢來也不是沒的救。”盡管王旁這麼說,趙仲針心裏還是極為不舒服,又想到是自己不體諒父皇,所以心中有些自責。

王旁見仲針這樣,心想不如現在勸他早日回京城,雖然暫時還沒想到如何將那幾卷書獻出來,但書卷之事和大宋社稷相比,自然後者更重要些,想到這王旁說道:“既然你已經知道你父皇有難處,又見你叔在韶州,不如找他送你回去如何?”

趙仲針馬上站起身來,有些不高興的說道:“不!我出來這麼久,父皇也沒派人找我?!我不想這麼回去!要是以後都不找我,我幹脆就跟著王兄四處走走,逍遙快活也不錯 。”說著便朝休息的禪房走去。

原來他一直還在嘔氣,皇上為什麼不找趙仲針,王旁也不清楚,但他知道趙仲針現在的年齡正是青春逆反期。已經這樣了,也不急於一時,便說道:“也好”也就不再多說了。

太陽落山,寺院無比幽靜,回到禪房的趙仲針比平時安靜了許多,他手中拿了本經書好像在看,但卻時不時的走神。王旁今天說的話,記在他的腦子裏,他總試圖找到解決的辦法,但是這些問題對於宋朝曆代皇上來說都成了走不出的怪圈,更何況是他這麼一個孩子。王旁也不打擾他,他的腦子中也有一堆事要想,剛剛下午自己說的那番話,他越想越覺得有道理。都說大宋是個積貧積弱的朝代,但身處此境才發現事情並非如此。

大宋的文化和科技是在同時期各國中是最輝煌的,不僅如此,大宋的製度沿襲五代之弊,北宋如果不是重文輕武,從思想上統一了國民,內部才沒有出現什麼大問題。而這些,絕對不是一句貧弱就可以概括的,就拿檀淵之盟來說,和平中的發展是多麼重要和來之不易。 兩個人正各懷心事,聽到叩門聲,一個小和尚端著齋飯送進禪房。王旁想起路上見到漢東郡王,便叫住小和尚問道:“這位小師父,今天我們來的時候,見到漢東郡王。他也是來上香的嗎?”

小和尚邊擺著齋飯邊回答著:“是啊!郡王是昨天來的,今天一早上過香就回韶州的郡王府了。”

王旁招呼的趙仲針“仲針,你聽到沒有,漢東郡王府可就在韶州?”

趙仲針抬起眼皮看了王旁一眼:“我還不想回京城,等跟你辦完廣南的事,咱們回臨川,我要好好聽一聽令尊所講。”

王旁不禁笑了笑,自己的話趙仲針還真入心了:“你聽有什麼用?你這次出來皇上到現在還沒找到你,都不知道急成什麼樣子了?再說,你怎麼就知道他沒找你?更何況,你就不怕京城有什麼大事?將來你要是做了皇上,聽我父親的話還有用。要是你做不了皇上,聽了有什麼用?我看你不如就跟我四處逍遙快活算了。”他說罷笑吟吟的看著愁眉不展的趙仲針,心中暗想:我讓你回京城你不回,幹脆逆其道而行,我說不讓你回看你怎麼說。

趙仲針卻嚴肅起來:“你以為我願意做皇上啊?做皇上有什麼好?隻是……如果不做皇上,真的不能解決什麼曆史遺留問題了。我是皇子,又是大宋臣民,唉……怎能不為大宋擔心”

王旁拍了拍他的肩頭語重心長的說道:“當年我義父包丞相也是這麼說,他若不做到丞相之職,如何能為百姓辦事?你要是對太子位,皇位棄權了,我當然願意帶著你。但你若是心中有大宋臣民,就不要在慪氣了!”說完他看著趙仲針。

趙仲針眼圈發紅,歎了口氣“王兄,我聽你的,明日我先上香祈福,等回到韶州城,我就去郡王府找叔叔去!”

他們想的倒是不錯,去了也是羊入虎口自投羅網,他們哪裏知道,趙宗沔來寺廟,是為了上香祈福以求他將來可以順利接替宋英宗趙曙,登上大宋皇帝的寶座。而且那個心懷叵測的秦敏學,也正緊緊的盯著漢東郡王趙宗沔的這條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