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現丹書鐵卷(2 / 2)

王旁一口答應下來,忙命人去安排好張逸的住處,又命折克雋帶人去接包綬來京城。心裏盤算著到底要讓包綬找誰做老師呢?若說在宋朝尤其是在京城,幫包綬找一名師並不難,更何況王旁身邊的名人這麼多。

對王旁的答複張逸也還算滿意,師徒二人喝著茶又說了幾句閑話,王旁這才問道:“師父,特意為金蓮會的事而來,想必是知道些什麼事,不妨說給徒兒聽聽。”

張逸說道:“金蓮會的事我還是知道一些的,就算查到真凶,恐怕也難繩之以法。到最後抓幾個歌妓,頂了罪不了了之。以往但凡有這樣的事,也都是有人頂罪就過去了。”

王旁一聽不由得一皺眉頭:“師父,這是什麼原因啊?既然朝廷知道真凶,為何不處置 呢?”

“朝廷知道真凶無所謂,最怕是世人都知道……”

王旁更加百思不得其解,忙說道:“還望師父賜教!”

張逸輕輕的哼了一聲:“你啊!不知道的事還是太多了,所以為師才擔心你仍是以前的少年任性。你可知道金蓮會背後的人是誰?”

王旁搖了搖頭:“隻知道是位杭州一位姓林的員外,我也很奇怪,此人並非朝廷官員。卻和朝廷的官員交際甚廣,派人去調查,也查不出來什麼,這林員外就跟有神仙保佑似的,祖上有大筆金銀,但就連地方官都對他敬畏有加。我知道師父您也非官員,但也和官員交往甚密,這年頭有錢能使鬼推磨也是正常,但是不明來路,卻讓我很奇怪。”

張逸笑了笑:“哪有查不明的來路,我告訴你吧,這戶人從祖上就有免罪金牌,這可是大宋朝對他家祖上的虧欠。這家人偶爾擠兌一下朝廷,無非是想要個正式的身份,但朝廷多是大事化小,從太祖就有遺訓,不殺他家後裔。我估計這件刺殺太子的事,也會不了了之的,更何況有金蓮會的人罪。所以才來告訴你,莫要多管此事。”

王旁本來不想管,但想起林秀秀也怪冤枉的,無辜成了替罪羊,但聽張逸這麼一說反而更加好奇:“師父,這倒是為什麼?什麼人竟是這樣的來路?”

“旁兒,你可聽說過丹書鐵券?”

王旁微微一愣即刻說道:“徒兒知道,就是民間俗稱免死金牌,劉邦建立漢朝後,為鞏固統治籠絡功臣,於是頒給元勳丹書鐵券作為褒獎,古書有記載:‘命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定章程,叔孫通帛禮儀;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於宗廟’。”

張逸點點頭:“旁兒這幾年書讀的不少,那我問你,宋太祖可曾賜予過誰丹書鐵卷?”

王旁低頭想了想,如果倒退幾年或者他還真未必知道,但如今穿古石的曆史信息已經和自己融為一體,隻要開動頭腦中的搜索引擎,絲毫不遜色百度穀歌之類。“師父,宋太祖的確賞賜過一人,後周柴榮之子柴宗訓,可是據我所知,後來宋太祖回師開封,建立宋朝,廢黜柴宗訓,降封他為鄭王。不久,柴宗訓被遷往房州。再後來的事徒兒就不知道了。”

“你不知道,為師知道。後來柴氏更姓為林,起初也是小心謹慎,但後來趙匡胤不但賜柴家鐵卷,還多次告戒過宗室中人,將來無論如何,不可以為難柴家人。”

王旁嗬嗬一笑:“柴榮非常器重趙匡胤可以稱的上對趙有知遇之恩,自古有言千裏馬長有,而伯樂不長有。但很可惜,趙匡胤最終還是篡取了柴榮家的江山。還好趙匡胤還有點良心,沒有對柴家趕淨殺絕。”

張逸說道:“凡事都是如此,有利就有弊,若都是感恩之心,恐怕天下也就太平了。雖然宋太祖以來遺訓不為難柴家後裔,但還有一說就是永不錄用為官。”

王旁恍然大悟:“所以,這位林員外就沒事找點事,若是他陰謀得逞,就能毀了大宋江山,若不得逞朝廷也對他無計可施,甚至隻要有替罪的,朝廷不會降罪他?”

“正是,所以我才擔心你在這事上糾結,想必朝廷都不會在這事糾結,你若糾結反而給自己找麻煩!”

王旁微微一笑:“師父放心,您不也說了嗎?如今徒兒也不是那懵懂小子,凡事我知分寸!”

聽王旁這麼說,張逸算是放了心。王旁心裏多少有點不舒服,但天下蒙冤之人太多了,眼下大事還忙不過來了,他哪有心思去管得了一個歌妓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