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旁淡淡的說道:“這小子和我有幾分交情,雖然兩國兵戎相見,可我也不能看他棄屍大宋境內,你看,我這三萬大軍送李諒祚回興慶府,作為西夏皇上,他麵子會不很大啊。”
蕭英一聽直咧嘴,這哪是要送屍,這明明是要殺到興慶府才算完。“那我這趟說和的事,可是無功而返了。”
王旁說道“這可不一定,要是他家皇後願意親自來接回遺體,也許我們就少走些路。”
蕭英想了想,這應該是王旁撤兵的條件之一,但肯定不是王旁的全部條件,他實在不清楚王旁的想法,於是說道:“這是必須要讓西夏做的,至於和談條件恐怕不是這麼簡單吧。”
王旁指著不遠處的一座山城:“那裏就是鎮戎,我要在那裏辦點事,正好能停留幾日。所以如果蕭大王真有心說和宋遼之間的事,就趁著這幾天趕緊讓西夏拿出誠意。我的要求挺簡單的,慶曆和議以來,每年給西夏的歲賜折合銀兩差不多二三十萬兩,算上物價的通脹和這麼多年的利息,這二十幾年的我要讓他都還給我大宋,這是一個六千萬兩白銀;另外此次發兵是西夏引起的,我大宋發兵所需的軍費糧草我給他折算六千萬兩。蕭大王,我要求的條件不多吧?”
蕭英聽的頭都大了,這還不多?他撓著頭說道:“西夏這麼一個小國,怎麼會有這麼多銀兩呢?他要是有的話,那我大遼多餘來說合,幹脆咱們一起把西夏瓜分了算了。”
王旁讚同的點頭說道:“行啊!蕭大王願意,可以馬上回去搬兵。到時候咱們就地就可以把西夏分了。”
蕭英忙擺手,心說這王旁說話不能全信,再說他這次來就是怕西夏忘了,回去一說這主意還不招皇上罵啊,這主自己可做不了。
“好!我跟王爺你一起到鎮戎,等我過了關,馬上去找西夏皇後去談。她要是能同意,你可以要各處攻打西夏的軍隊都撤了啊。”
“蕭大王放心,我說到做到!”
蕭英怎麼能放心呢,兩個六千萬兩白銀可不是小數字,他隻怕傾盡西夏全力也拿不出來。王旁心中有數,這麼多年西夏東征西討,光掠奪就不少銀兩的收入。西夏的青鹽,黨項馬賣給吐蕃,大遼和宋國也賺了不少。尤其是近幾年,王旁有在西夏的經驗的鹽場,藥場,更知道鹽是無本萬利。青海湖水曬曬就是白花花的銀子,別人以為西夏窮,王旁可不這麼認為。
王旁的要求的確挺高,但他知道西夏肯定拿的出來,而且是剛剛好能拿的出來。這一次,即使王旁不能攻入西夏,也足可以讓西夏一時半會兒沒法翻身,更可以讓趙頊的那建好三十二座庫房裝滿三五個。
蕭英以為王旁瘋了,嶽立等人也嘀咕,王爺這次別算錯了吧?西夏能拿出那麼多銀兩嗎?
大隊走了多半日,快到黃昏的時候,隊伍來到鎮戎城下。折克雋等人越走越氣,心裏都憋著一股火,這鎮戎的知軍也太傲慢了,竟然都沒有列隊迎接王旁大軍。隻有王旁和蕭英有說有笑,似乎根本沒拿曹田有沒有迎接大隊當作一回事。
宋軍在鎮戎城前停了下來,鎮戎城上的士兵已經看傻了,漫山遍野的大軍密布在鎮戎城外,明明看到是宋軍的軍旗,可是沒有曹田的命令,誰也不敢開開城門。但眼前的陣勢,足矣讓他們感覺到一種壓迫感。
王旁大軍列開隊伍,王旁並不急著叫人去叫城,他命令手下士兵支起大帳。片刻的功夫,大軍在鎮戎城外紮下營,王旁命令將中軍大帳紮在隊伍營帳的最前麵,隨即,王旁、嶽立等人走進中軍帳,這才讓一名先鋒營的副將騎馬來到城下,高聲喝到:“鎮南王大軍在,鎮戎知軍快點開城門迎接。”
鎮戎的城門吱呀呀的打開了,從裏麵出來一隊人馬。其中一員將領正是鎮戎的知軍曹田,他的身後跟著他帳下的兩名將軍和四五名副將,他的身邊還有鎮戎的通判以及鎮戎的官員。
曹田帶領這些人出了城門他並不下馬,趾高氣昂的問著王旁先鋒營的那名副將:“嶽指揮和王監軍在哪裏啊?”
那名副將看著曹田那模樣就生氣,不過王旁早有吩咐,他用手一指身後的中軍大帳:“鎮南王以及馬步都指揮正在中軍帳,等曹知軍前去參加。”
曹田這才注意到,王旁等人根本沒在城門下等著,眼前黑壓壓的幾萬大軍成排連營,最前麵一座大帳,大帳之外兩排侍衛筆直而立,留出一條路正通往中軍大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