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因素是為了把成本中心轉化為收益中心。萊昂斯公司最初是一家夥食店,以低廉價格供應優良食品。1914年,它開設的許多“茶店”在倫敦很出名。然後,它進一步多角化,在同一市場中建設、飯館、旅館、食品工廠、洗衣店、汽車貨運業務。但是這些業務雖然都是盈利的,卻導致企業力量的分散。所以,多角化也應有最低限度。
由此可見,無論集中化是多麼的可取,都應以多角化來協調,以免企業過分專業化;無論多角化多麼可取,都應盡可能地考慮集中,否則企業會陷於分裂和混亂之中。所以,高層管理者的任務就是:使多角化有一個共同的核心。
多角化經營的方法
德魯克為企業管理者總結了幾種多角化經營的方法,企業管理者要熟練掌握,以有效突進企業的多角化經營。
(1)從基礎發展和企業收購
這兩種工具是互相補充的。采取從基礎發展方式時,人們可以在發展過程中獲得所需的能力、技術等,在發展過程中學習。而在采取企業收購方式時,則必須在收購後就擁有這種能力和技術。
(2)放棄不適當的項目
對企業來講,對於那些不適當且不成功的項目,應該盡快地予以擺脫;否則,它會成為吸取本企業各種資源的無底洞,並淪為企業的沉重包袱。
(3)建立合資企業
合資企業的重要性不僅是為了經濟上的方便而結合,而且是調節經濟力量和政治力量之間的緊張關係,並使之具備生產性的一種方式。
積極推行多角化經營
對於多角化經營,稻盛和夫始終持肯定的態度。這在他的企業經營過程中表現得非常明顯。
最初,京瓷公司一直是圍繞陶瓷的優良特性、新用途而開發新的產品。1975年,研發出可結晶綠寶石後,京瓷公司便走上了多角化經營之路。當時,日本的綠寶石原石匱乏,稻盛和夫決定以此打開寶石市場。雖然人工綠寶石最初被消費者和代理商所抵製,但稻盛和夫頻繁舉辦促銷會,並先後開發出變色寶石、紅寶石等再結晶寶石,從而推動稻盛的珠寶事業逐步走向正軌。
緊接著,稻盛和夫又成立了日本太陽能株式會社,生產太陽能電池。1979年,京瓷兼並了莎益博工業,正式進軍信息通信產業。再後來,稻盛和夫創辦了KDDI公司,並成為日本第二大通信企業。
對於多角化經營模式,稻盛和夫的父母是持反對態度的,他們覺得:“僅僅京瓷公司就已經讓稻盛和夫身心很疲憊了,業務拓展得更開闊,會使之難以應對。”
但稻盛和夫心意已決。他說:“既然有可以幫助別人的機會,為什麼不去做呢?”在稻盛和夫的價值觀中,隻要能夠為員工、企業和社會帶來好處,那麼這件事就是值得去做的。而這也是稻盛和夫推行多角化經營的主要出發點。
參考文獻
[1]彼得·德魯克.21世紀的管理挑戰,朱雁斌,譯.1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2]彼得·德魯克,動蕩時代的管理,薑文波,譯.1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3]彼得·德魯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許是祥,譯.1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4]彼得·德魯克,管理:使命、責任、實務,王永貴,譯.1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5]彼得·德魯克,成果管理,朱雁斌,譯.1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6]彼得·德魯克,管理的實踐,齊若蘭,譯.1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7]彼得·德魯克,旁觀者,廖月娟,譯.1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8]彼得·德魯克,管理前沿,閭佳,譯.1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9]彼得·德魯克,非營利組織的管理,吳振陽等,譯.1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10]彼得·德魯克,巨變時代的管理,朱雁斌,譯.1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11]彼得·德魯克,創新與企業家精神,蔡文燕,譯.1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12]彼得·德魯克,公司的概念,穆鳳麗,譯.1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13]稻盛和夫,六項精進,曹岫雲,譯.1版,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14]稻盛和夫,幹法,曹岫雲,譯.1版,北京:華文出版社,2010.
[15]稻盛和夫,阿米巴經營,陳忠,譯.1版,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
[16]稻盛和夫,稻盛和夫自傳,陳忠,譯.1版,北京:華文出版社,2010.
[17]稻盛和夫,創造高收益1.喻海翔,譯.1版,北京:東方出版社,2010.
[18]稻盛和夫,創造高收益2.喻海翔,譯.1版,北京:東方出版社,2010.
[19]稻盛和夫,創造高收益3.呂美女,譯.1版,北京:東方出版社,2010.
[20]稻盛和夫,經營為什麼需要哲學,曹岫雲,譯.1版,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21]稻盛和夫,經營十二條,曹岫雲,譯.1版,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22]稻盛和夫,活法1.曹岫雲,譯.1版,北京:東方出版社,2010.
[23]稻盛和夫,活法2.廖月娟,譯.1版,北京:東方出版社,2009.
[24]稻盛和夫,活法3.曹岫雲,譯.1版,北京:東方出版社,2009.
[25]稻盛和夫,活法4.喻海翔,譯.1版,北京:東方出版社,2011.
[26]稻盛和夫,活法5.喻海翔,譯.1版,北京:東方出版社,2012.
後記
聞悉本書即將出版,不勝感慨。這本書從最初的調查研究到中途的設計與寫作,以及隨後的出版審閱等,都是一個艱難而且辛苦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學習的過程。之所以是自我學習的過程,是因為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裏,圍繞這本書的研究與寫作,我獲得了各種各樣的幫助,這些幫助包括心智上的點拔、具體寫作過程的指導和資料收集論證上的協助。
在這裏,要特別說明的是,這本書的創作融入了團隊的智慧,我們團隊中的大部分人都參與了這本書的撰寫或資料收集分析工作。這些人包括:洪少萍、孫科柳、李瑞文、秦術瓊、宋鬆紅、譚海燕、譚漢貴、王曉榮、楊兵、楊選成、袁雪萍、孫東風、孫麗、李國旗、石強、孫科江、陳智慧、安航濤、李豔、薑婷、潘長青等。
在此,對以上人員衷心地表示謝意!
作者
2012年12月?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