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粉絲明鑒(3 / 3)

“你憂心說明你的心還沒有冷。”譚平山思索著,若有所思地說:“《曹劌論戰》這篇文章你應該是清楚的吧,中學都讀過的文章,不至於就忘得一幹二淨吧!”譚平山揮揮手,示意郝涵不要打斷他,“平民曹劌要參和齊魯之戰,這等國家大事哪裏是他此類小民用得著操心的,所以他的鄉鄰勸他別瞎操心,都是吃肉的人考慮的事情,你一個勉強溫飽的人多考慮一下天時、考慮一下衣食、最多考慮一下吃飽了以後如何致富也就是了,何必吃飽了撐的,替衣食無憂的人謀劃。想來也是不錯,百姓所能做的就是安定平和的生活,就是衣食住行的溫飽,就是安居樂業的穩定,至於其他的就是政府,也就是肉食者應該提供的服務和保障了。而曹劌卻執著地認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而且豪邁地宣稱‘肉食者鄙,未能遠謀’,義無反顧地去見魯莊公,並以一己之力幫助魯國取得了‘齊魯長勺之戰’的勝利,而他也以‘智、勇、忠、義’載入了史冊。難道我們如今的幹部的覺悟竟不如一個古代的平民?”

“自己的利益,自己所在集團的利益,自己代表集團的利益,往往是肉食者首先考慮的事情,也是首先要權衡清楚的大事,其後才是魯國的國家尊嚴、民眾疾苦,這就是肉食者鄙陋所在。這裏還不包括齊國的親近者或支持的肉食者,或者其他國家的支持者或間諜,以及王公貴族中的別有用心者,或者希望魯國衰落後取而代之者。各種的利益糾葛中試圖聽到公正或智慧的建議,無疑是徒勞。”郝涵似乎明白了譚平山話中的意義,思索著說。

“對,這就是曹劌決意進言的原因,也是他明智之舉。”譚平山欣賞地看著郝涵,微微笑著,“曹劌是幸運的,他處在了一個廣開言路的時代,遇到了一個清醒的君主,遭遇了一場並不複雜的戰爭,因而成就了他的英名。推而廣之,而今的社會進入到和平的時代,硝煙已經遠遠地離開了我們的生活,已經不能用‘你死我活’的廝殺和殘酷來評判成就、驗證對錯了。因此,肉食者的鄙陋還一時不能清晰地判斷,也不能清晰地分辨。戰爭的硝煙遠去,經濟的大戰時時上演,肉食者的角色和舞台更加寬廣,左右決策者的手段也更為簡單,代表的利益和利益集團更為明顯,以‘憲政、民主、自由’為言論焦點的,都是體製外或受體製外影響的集團的訴求,有著明顯的政治上的目的,以‘教育、醫療、養老、房地產’為訴求的,都有著資本集團的影子,利益的最大化莫過於政策的傾斜,而各利益集團的訴求都通過其代言人,通過各種各樣的會議、論壇發布,因此專家、教授、研究人員都成為前台的表演者,各種各樣的奇談怪論充斥著社會角落,形成了一種病毒性瘟疫,似乎決策或政策都來自於智囊或智庫的意見,而民生也可以通過這些專家、教授、公知代言和實現。政治的、經濟的、虛無的、實際的,各種目的所想達到的無非是實際的利益,而分辨肉食者鄙陋的實質,其實不需要看他說些什麼,隻要看他所說需要達到的目的就是了。這時候需要的不僅僅是曹劌,更需要魯莊公,還有一群為民為國的戰士,這樣才會有希望,才會有未來。”

“還是您常說的,隻要心中裝著老百姓,就能夠擺正自己的位置,也能夠發揮自己的作用。”郝涵喃喃地說著,想著,突然臉上就綻開了微笑,似乎想起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