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謀定而動(2)(3 / 3)

“那也不能哭天抹淚的吧!哭能解決問題,哭能把廠子救活了。”老書記聲調依然很高,但語氣卻明顯和緩了下來,“好了,快吃飯吧,別把身體搞壞了。”

路金山雙手抹了一把臉,擺擺手示意不吃了,歉意地對齊天翔和李政說:“失態了,真對不起,我師父說得對,大老爺們哭天抹淚的真丟人,你們別見笑,跟師傅和師母這兒習慣了,就像自己的家,就像對自己的爸媽一樣。”說著話看著老書記,真摯地說:“這麼多年,你什麼時候見過你徒弟哭天抹淚過,這不也是心裏難過嘛!我也是曙光廠子弟,我對這個廠也有感情,曙光廠養育了我,上學讀書,又進廠工作,還培養我當幹部,當廠長,我不想把廠子搞的像你們當年那麼紅火,可起碼從我手裏交出去的是一個完整的廠子,是一幫能吃飽飯、有事幹的弟兄,可你看看現在這個攤子。我也就是在師父這兒能發泄一下,嚎幾聲了,回家當著老爸、老媽能哭嗎,還不把老兩口急死,我是一堵牆,我得立著;當著老婆孩子能哭嗎?他們本身就為我擔驚受怕的,我是山,我得給他們安全;當著班子裏的老夥計們能哭嗎?我是頂梁柱,我得支撐著這個房子;當著全場職工更不能哭了,我是企業的當家人,我得給他們信心和希望,所以隻能到你這嚎了,誰讓你是我師父呢。”說著話路金山的情緒好了一點,甚至看著老書記都有些嘻皮笑臉了。

“發泄一下也好,適當地減減壓,對自己對工作都好。”李政見縫插針地說著,遞了一支煙給路金山,“長期重壓會出問題的。”

“我沒事了,我這個人就是心事太重,總覺得組織給自己壓這個擔子,做不好對不起國家,對不起企業,更對不起信任自己的全廠的老少爺們。”路金山神情肅穆地表示著,看著齊天翔微笑著問:“看了曙光廠的現狀,你有什麼指示嗎?”

“指示不敢說,隻是剛才聽了老書記的介紹,也看了看廠子的情況,不是很樂觀,主要還是要看你們自己有什麼想法,有沒有信心搞好恢複和生產。”齊天翔想著說著,臉上是嚴肅的神情,話語卻溫煦和緩,“有時候信心比想法更管用。”

“對,還是人家小齊書記說的,咱們自己有沒有信心,有沒有改變的勇氣。”老書記強調著說,眼睛盯著路金山不放,“也就是看你小子有沒有信心和想法,你有信心了,把大家夥擰成一股繩,曙光廠就還有希望。”

“老書記,您是長輩,別這麼客氣,叫我小齊就行,或者幹脆就直接叫我天翔。”齊天翔急忙糾正著老書記的話,客氣地對眾人說著:“今天也就是湊巧,咱們坐在了一間屋子裏,走在外麵也許咱們還都不認識,也就無所謂書記、總經理什麼的了,隻有長輩和晚輩,師傅和徒弟。”

“好,好,叫小齊,叫小齊。”老書記滿意地笑著多李政說:“現在這樣謙遜的年輕幹部可不多了,都是盛氣淩人的,說話都是指示,而且懂不懂都指示,看人家小齊,文雅、謙虛、知禮、敬老,真是不錯。”

“你老眼光獨到,讓人佩服。”李政誇讚著附和著老書記,“正如您老所說的,現在哪些盛氣淩人的都是官員,人家小齊同誌是幹部,所以跟咱們沒有距離。”

“你放著吧,我來收拾。”王姨喊著攔住不讓路金山洗盤子,路金山還是麻利地將盤子送到廚房並洗了之後,才抹著嘴笑眯眯地出來,看著王姨笑著,“您給我下餃子,再幫我收拾、洗碗,我不真成了廢物了嗎!”

也許是真的餓了,在眾人七嘴八舌說話的時候,路金山狼吞虎咽地將一大盤餃子吃了個精光,精神也明顯好了許多,把凳子從飯桌挪了過來,掏出煙來遞給齊天翔和李政,自己也點上一支,深深地吸了一口說:“說到信心,不敢說我有多自信,畢竟現在和過去年代不同了,工人的素質和心態都改變了很多,看不上工人這個職業的不在少數,但我有技工學校,有還在職的中年技術骨幹,隻要產品和研發對路,要不了幾年曙光廠還是會重現生機的。”

“這就對了,隻要你們有信心,你們有想法,總是會有解決問題的辦法的,這麼大個國有企業,這麼多的職工和家屬,這麼龐大的攤子,不靠你們自己的努力,單靠外界和政府的幫助,隻能是領救濟金過日子,餓不死也過不好。”齊天翔讚賞地望著路金山,又看著老書記說:“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有其一個時期的重心和側重,但我不相信,一個國家可以不要重工業,不要大型的有核心技術和競爭力的裝備製造業,可以放任關鍵設備和部件被國外控製,總有改變的一天,總有依賴於國產大型設備的時候,因此我們要未雨綢繆,要有預判,可更要有基本的生存能力,這樣才能等到這一天。”說著話,齊天翔陷入了沉思,“改革開放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改變了社會構成和形態,激勵機製和競爭也加快了經濟的發展和進步,的確是一場偉大的變革,而且極大地激發了人們的熱情和聰明才智,出現百舸爭流的局麵是必然的,也是必須的。但也應該清醒地看到,改革開放之初那種千軍萬馬戰市場的粗放的經濟模式,隻是一種權宜之計,引進和消化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和設備,隻是為產業升級和跨越式發展的一種策略,千帆競渡隻是小江小河可以應對,初期可以也必須,但大江大海的遠航,就不能靠小船了,要有萬噸輪、大航母,這樣才能走向深海,遨遊大洋。如果說民營經濟和私營經濟模式是小帆小船的話,國有大企業,重型製造和大型裝備製造業,永遠是國家實力和強盛的象征。改革發展到今天,是到了重振雄風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