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喜憂參半(1)(2 / 3)

向有誌說的很細,很認真,而且還有著饒舌,可齊天翔卻聽的很耐心,很專注,也許是齊天翔的神情鼓勵了向有誌的情緒,繼續認真地說:“我們河陽縣是傳統農業縣,除了靠近山區的幾個鄉鎮,大多處在靈水流域的衝積平原上,土地平展連片,肥力較好,很是適合農作物的生產和機械化作業。但由於承包之後無形中割裂了土地所有權的歸屬,使得整體農田水利設施沒辦法投入,以前建好的無法使用和維護,基本上處於荒廢的境地,大型農業機械更是無法展開,新的農業科技和優良種子難以推廣應用,某種意義上存在著倒退的現象。”

“對於這樣的現狀,我們也曾嚐試了很多辦法,包括推出集約化種植和訂單農業,以及效果較好的土地流轉等形式,但由於前幾年發生的‘包菜事件’,副作用至今也沒有完全消除,農民不再相信任何形式的聯合或規模經營,對土地流轉也心生疑慮,寧願土地粗放耕種,也不願交出去。在這樣被動的情況下,清荷村進行了土地收歸集體的管理方式,我們覺得很好,但還是謹慎地跟蹤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才開始總結他們的做法,在全縣沿河鄉鎮進行推廣。”

也許是擔心齊天翔不耐煩,向有誌加快了講述的速度,齊天翔很快意識到向有誌的變化,微微笑著溫和地說:“你不用著急,慢慢地說,說細、說透,這樣我才能聽明白。”說著話側過臉對馮俊才吩咐道:“讓你的哪些大小幹部先走吧,都站到路邊像什麼樣子。”

“沒事,讓他們等著吧!”馮俊才看了一眼遠遠站著的隨行人員,因為沒有允許,誰也不敢往跟前來,就試探著對齊天翔說:“我看不行就讓他們先陪同姚副秘書長先進村安排一下,事先沒有通知村裏,農村條件有限,恐怕到時候倉促之間手忙腳亂的。”

齊天翔點了下頭,同意了馮俊才的建議,望著馮俊才轉身離開的身影,想了一下之後轉過臉來,微笑著對向有誌說:“你接著說吧!”

向有誌得到齊天翔的鼓勵和首肯後,咧嘴笑了一下,扶了扶有些滑落的眼鏡,認真地說:“相對於土地租給大戶,農民更相信村一級組織,這一方麵源於村組織的所有人都是本鄉本土的人,有些還有血緣關係,比較容易相信。另外村民們認為自己手中有著村幹部的選舉權,可以限製村幹部的行為和部分決策,更重要的是隨著村級賬目公開,可以監督村裏集體資金的管理使用,畢竟村組織還是一級組織,值得相信。其實村民們的擔心還是土地的歸屬問題,土地一旦流轉,是不是還能夠如期回來,回來後的土地還是不是原來的樣子,而且一家一戶的效益很難有效保證,遇到天災或人禍,受害最大的還是老實巴交的農民。”

看到齊天翔專注的神情,向有誌接著說:“土地交給村裏,就等於存在了村裏,不但安全,而且還有收益,這就是村民們貼切地稱之為‘土地銀行’的原因。村裏將村民的土地集中後,選擇有豐富種植經驗的老把式管理,在種子選擇、品種選定、耕種、施肥、澆水和田間管理等方麵,即依靠自己豐富了經驗,又接受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深翻細作,機械化作業,不但發揮了集體種植的大農業特色,而且提高了畝產和單位效益。”

為了強化自己的觀點,向有誌指著麵前的玉米地說:“像這一片玉米,各家各戶種植的話,很難形成這樣整齊劃一的長勢,今年夏天氣溫高,旱情比較嚴重,但這樣的地塊就沒有受到嚴重的影響,不但保證了苗情,而且也能保證產量和收益。說句不誇張的話,不考慮玉米收益,單單秸稈收益就可以額外增加每畝百十元的收入呢!”

“奧,這麼厲害。”齊天翔笑著望望向有誌,心情舒暢地說:“那依你這位農業專家看,這裏的畝產能夠有多少收益啊!”

“畝產一千五六百斤,單季收入二千元還是可以保證的。”向有誌認真算了一下,信心滿滿地說:“他們今年播種的是省農科院種子所的‘先優002’,有著穩定性強、出苗率高,耐旱和抗病蟲害的特點,試驗階段畝產可達一千公斤,今年是這個種子大麵積推廣的第二年,種子所很重視,不但派人進行詳細的技術指導,而且還多次對田間管理進行一對一免費服務,使咱們的農民得到了很大的實惠。”

“這樣就太好了,任何形式對農民利益的盤剝,不管打著什麼樣漂亮的旗號,都應該引起我們各級政府的高度注意,什麼農商對接,什麼公司加農戶,不都是想著農民的利益蛋糕上分走些什麼嗎?什麼都不如農科對接來的實在,什麼都不如農民實實在在的收益可靠,什麼花都不如農民臉上燦爛笑容暖心。”齊天翔抒情般地說著,對馮俊才和向有誌露出了開心的笑容,情不自禁地誇讚著,“你們這樣的引導很有意義,也很有必要,不要光想著要政績,要繁榮,實實在在撲下身子,因地製宜發展當地經濟,不貪大求全,也不嘩眾取寵,認認真真為老百姓辦事,這樣得來的口碑比任何豐碑都高大巍峨,也更堅固牢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