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絕不姑息(1)(2 / 2)

別人不說,單從張衛國的變化就可以很明顯地感覺的出來,從當初自己剛來時的謹慎和防範,就能明顯地感覺到張衛國與自己的距離,這可以解釋為不熟悉,或者是組織幹部的嚴謹,畢竟在他們之間還有一個主管組織工作的副書記樊濤的存在,他自然不會像宣傳部長梁冰玉和紀委書記張建國一樣,因為以往的關係和熟識程度,過多地與自己交往。而事實上自從上任河州市委書記,齊天翔的確很少過問組織工作和插手人事安排,這除了時間的關係,更重要的還是顧忌樊濤的存在,這也有著藏鋒和用人的雙重用意,需要上會的重大組織安排不會避開自己,不需要上會的人事調整對大局的影響微不足道,作為市委書記,他已經漸漸品味到超脫所能達到的境界和作用。

隨著樊濤漸漸地隱身後台,特別是兒子陷身爛尾樓的事情,帶給他的影響和幹擾,極大地打擊了仕途追求的信心,盡管事情平穩地得以處理,並沒有給他的仕途帶來很多的負麵影響,更沒有組織結論和處分,但這來自高層的暗箭卻也預示了他仕途的終結。這就是官場中通行的結論,沒有組織處分就是最嚴厲的處分,不追究其實就是放棄的意思。作為侵淫官場多年的老組工幹部,這樣的結果是他心知肚明,並應用的爛熟於心的方法,而且心裏也明白,這些來自不明方向的算計是自己難以抵擋的,也是他自己的力量難以應對的,而任何的反擊換來的隻能是更嚴重的後果,唯一可以做到就是回避,或者說逃避,而最好的去處就是醫院,需要等待的就是時間,就是勢均力敵的平衡。

樊濤的作法等於將張衛國推到了前台,以往還可以利用樊濤的地位遮風擋雨,現在樊濤退到了後台,自己就要麵對各方勢力的利誘和逼迫了。

除了至今躺在醫院昏迷不醒的龍江,前後幾任市委書記營造的河州官場格局,都是張衛國需要應對和維護的,以往由樊濤代為周旋,現在就要麵對直接的選擇和判斷了。多年的組織工作帶給他的嚴謹,能夠保障的隻是時間,卻不能改變任何的組織安排或暗示。這點是他很清楚的,也是很明白的道理,很多時候應對各方的要求和命令,都像是在走鋼絲,需要的不僅僅的技巧,更是平衡,而這樣的平衡不但能維護自己的地位,更能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

這點齊天翔明白,張衛國更明白,所謂的組織部長,需要做的工作就是為領導遴選的幹部,進行必要的組織程序過渡,而真正能夠主導幹部命運和走向的不是組織部,而是領導幹部的喜好和權力意誌,這並不是他能夠改變的,也是根本難以改變的。這麼多年自己就是在這種回旋中一步步走過來的,能夠在這次市委幹部大調整中再往上走一步,自己也清楚意味著什麼,自己又應該做些什麼。盡管自己不情願,但卻是難以抗拒的,除了壓力,還有誘惑。

因此,當齊天翔將舉報材料遞給他的時候,張衛國就明白了齊天翔的用意,也知道齊天翔此刻拿出這份材料的深意,尤其是翻看到最後落款處的日期之後,更加明白這份材料的分量,以及深深地欽佩齊天翔的老到和高超的政治手段。這個日期之後,他與齊天翔有過幾次接觸,河州榜樣表彰評選過程還有過專題彙報,但卻絲毫沒有察覺到齊天翔的變化,以及任何的態度變化,這就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隱忍了,而是政治智慧的體現了。不用看齊天翔的眼神,他也知道此刻齊天翔的神情,那一定的平靜的,平和的,甚至或許還是溫和的,充滿了笑意的,但笑意和平和之後,一定是審視,是靜靜地觀察和等待,等待他的解釋,等待他的自圓其說,或者還有深深的不滿和不信任。

短短的時間,齊天翔似乎在等待著他的權衡,也是在耐心地等待著他的取舍,盡管齊天翔不知道他會怎麼解釋,但卻似乎已經知道了他將要解釋的說法,以及可能解釋的途徑,隻是需要印證心中的判斷就是了。

能夠這樣公然地啟用免職幹部,而且還是這麼短的時間就獲得啟用,張衛國經曆的絕對不是平靜的過程,除非他主動為之,否則就不是一般的煎熬和壓力了,齊天翔等待的就是他的態度和表達,這點很重要,起碼現在看來,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