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農業為本(4)(2 / 2)

“這正是我感興趣的,這樣規整高效的全鋁架玻璃大棚,我在一份介紹材料上看到過,沒想到在咱們河陽縣東河沿村看到了,真是不簡單。”徐方打斷了向有誌的介紹,饒有興趣地四下裏觀望著大棚,感慨地說:“這樣的大棚盡管高效,科技化程度高,可一次投入可是不少啊!農民能夠承受這樣的投入和產出比嗎?算長賬是劃算的,但作為基礎條件和收入水平,還相對較差的農民來說,壓力還是蠻大的。這樣的規模化種植和投入模式,在國外都是企業化運作,這樣抗風險能力要強一些,效益和投資回收也相對穩定。”

徐方的話使向有誌一時語塞,為難地看著徐方,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才好,轉過臉看著馮俊才,又看看齊天翔,沉默了一會,才慢慢地說:“這原本是一場經營騙局,是不法商販打著農業產業化化的幌子,與政府某些人聯手搞得一個圈套,目的是推銷大棚產品和圈錢,繼而騙取國家的農業配套資金。”

“在政府的主導下,商人的忽悠騙過了許多善良的農民,貸款幾十萬,甚至近百萬元,全部投入到大棚之中,結果是災難性的。”向有誌沉痛地講述著:“沒有高附加值產品,沒有穩定的市場和營銷手段,結果幾十萬元投入建起來的玻璃大棚,種植的還是以往普通覆膜大棚的品種,說好的高額回收難以兌現,農民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到現在幾年過去了,大多數人家還是難以翻身。”

徐方驚訝地看著向有誌,又看著潘富貴,得到了肯定的答複,使得他的心情很是複雜,不解地望著馮俊才問:“這些問題的出現,這些坑農害農事件的發生,難道就沒有什麼應對措施嗎?就沒有辦法為這些農民挽回損失嗎?”

馮俊才在徐方連珠炮似的責問中,苦笑地望著齊天翔,得到了他眼神的示意,才慢慢地看著徐方說:“這些問題的出現原因的複雜的,騙子之所有可以得逞,除了政府某些人為利益的主導外,還有一個主要原因不可忽視,那就是農民膨脹的致富欲望,以及不切合實際的幻想,加之農村信用社不加限製的貸款,都使得騙局最終形成了災難。”

“什麼樣的種植品種,可以承擔幾十萬,或者近百萬的投入,而且是要在支付不菲的銀行利率的情況下,三年就會收回投資並盈利的?如果當初有人清醒地幫農民算一下投入收益帳,這樣的騙局就絕沒有得逞的可能。”馮俊才思路清晰地分析著,認真地說著:“痛定思痛,現在我們采取的方法,除了盡可能提高種植農戶收入外,就是最大限度地發揮規範大棚的優勢。去年王亮他們就通過租賃和訂單的方式,啟動了幾個大棚,後來我們又通過種植品種優化,縣裏投入部分資金,與村委會聯合,收購了幾個大棚,並吸收有興趣的農戶參與,建立了村集體為主的農場經營模式。經過一個冬天的經營和銷售,現在看來,情況還是樂觀的。”

“馮書記說的太對了,剛開始遇騙時,全村立時像是天塌地陷,覺得這日子簡直就沒法過了。幾年時間所有村民都處在六神無主的境地,不知道該怎麼辦?繼續種菜吧,一年的收入不夠付銀行利息的,後來馮書記協調銀行,同意停息掛賬,可掛賬也是帳啊!那幾年全村沒有一家能過得了安生日子,嫁閨女娶媳婦這樣喜慶的事情,也都辦得清湯寡水的,沒有錢,更沒有情緒,過的那是一步一個坎,一天一作難啊!”潘富貴說著說著動情了,眼圈不由紅了,強忍著難過說:“齊書記來看過我們,而且還來過幾次,馮書記來的次數就更多了,向縣長,姚縣長更是來了多次,一起幫我們想辦法。換班子,換思路,我和富民就是去年換屆時接任的村支書和村長,新班子上任之後,就是想辦法,找路子。結果發現還就是集體經濟這條路管用,一起抗風險,一起渡難關,現在已經嚐到了點甜頭,下了我們就更有信心了。”

“就是要有信心,信心比金錢更管用。”齊天翔動情地握住潘富貴的手,另一隻手親昵地輕輕拍著他的肩膀,提高了聲調說:“我相信你們能擺脫困境,因為你們是一個集體,身後是各級政府的支持,再加上全體村民的辛勤努力,好日子就一定不會太遠了,大家說是不是啊!

齊天翔的講話激情洋溢,富有感染力,立即引起了大棚裏眾人的一致響應,並熱烈鼓起掌來,頓時使大棚裏的氣氛歡快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