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部長來了(16)(2 / 2)

“好啊!真不錯,好久沒有看到如此熱火朝天的工作場麵了,這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這樣的氣氛中,才能充分體現工人的價值和作用。”姚秉新一進三車間,就被眼前所見的氣氛和場麵感染了,聽了文濤的介紹後,更是興奮不已地說:“勞動創造價值,勞動創造財富,這是任何時候,任何形勢下,都不能含混的價值觀。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可改變不了勞動的實質,更不是宣揚不勞而獲的代名詞。”

姚秉新感慨地說著,望著文濤,更像是對李正和路金山說:“有產品是好事,可好事做好才是好上加好,軍工訂單就是檢驗產品性能的最佳途徑,一定要組織好,生產好這批軍工訂單,這比任何廣告都有說服力。另外也還是要合理地調整生產和作息時間,要勞逸結合,這個時候是最能體現國有企業政治思想工作,以及工人階級主人翁地位的時機了。”

姚秉新很興奮,情緒也出奇地好,帶著這種高昂的情緒,又看了專門進行精密零件加工的四車間,科研中心和試驗機廠,對曙光廠大範圍地精密數控機床的使用,以及研發生產一條龍的產業布局,表示了充分的興趣,不停地觀看著,詢問著。看的仔細,問的更認真,儼然就是一位行內人士,與生產廠家進行著業務探討。

認真觀看了生產情況後,又匆匆地乘車實地察看了工人新村,以及軟件生產園區,一圈轉下來,再次回到曙光廠辦公樓前,尤其是緩步登上辦公樓木質的樓梯,看到走廊和會議室全木質的內飾之後,姚秉新的興奮之情更是難以抑製,臉上的神情充分表明了他此刻的心情。

彙報工作首先由路金山開始,望著姚秉新和齊天翔等領導滿意的神情,路金山的話就顯得內斂和謙虛,語調也平緩很多,似乎對現在的狀況,還是不十分滿意一般。

“剛才姚部長和齊省長,以及各位領導視察了我們的幾個主要生產車間,也看了我們的工人新村,文濤同誌也向各位領導介紹了我們的生產情況,可以說到目前為止,曙光廠的生產和生活,才算是真正進入到正常的運行軌道上來了。”

路金山斟酌著語句,充滿感情地說著:“能有今天的景象,首先應該感謝的是我們的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沒有他們的關心支持,曙光廠走不到今天。其中特別需要感謝的,還是我們的齊省長,曙光廠起死回生的每一步,都離不開他的關注,也是在他的引導下,曙光廠才能得以複蘇,並活了下來。”

齊天翔聽著路金山飽含深情的話語,覺得有些坐不住了,想要製止他,可卻被姚秉新攔住了。

姚秉新望著齊天翔,認真地對齊天翔說:“君子不掩人之功,不諉己之過,這是古人的教誨,我覺得我們共產黨人,應該比古人更有氣量。老路是個實在人,應該聽他說下去,我們大家也都感同身受一下。”

姚秉新說著話,麵對著路金山,溫和地微笑著鼓勵道:“你盡管說下去,想到哪裏說到哪裏,不要隱瞞,也不要有什麼顧慮。”

路金山感激地望著姚秉新,又認真地看了看齊天翔,似乎不願提起過去的事情,可還是忍不住說了起來,“齊省長第一次來曙光廠,還是幾年前他來平原縣調研的時候,是李書記陪他一起過來的。當時齊省長還是我們省即將上任的紀委書記,李正同誌是縣委的副書記,我是曙光廠的副總經理,也可以說是留守幹部。”

路金山仿佛陷入了深深的回憶之中,臉色凝重地慢慢說著:“當時的曙光廠,正處在內外交困的最困難的時期。幾次所謂的戰略調整之後,最精良的設備和技術力量被日資企業合資走了。好不容易建立的農用車品牌和核心技術,以及生產加工設備,被戰略合作夥伴整體搬遷到了西北,廠裏的書記和總經理,跟著過去拿高薪去了。一個以研發生產車船用大型發動機的重點國有企業,隻能生產農用三輪車車廂和金屬構件。三個主要的車間,空空蕩蕩的,全廠能夠正常上班的隻有不到四百人,而企業全盛時期,僅一線工人就有七千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