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廠的幹群基礎太好了,這樣的場麵讓我感到意外,很久沒有見到這種群情激奮的場景了。”進入到曙光廠食堂的小餐廳,齊天翔似乎還沉浸在車間的氣氛中,感慨地說著:“這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要好好的珍惜和保護,更要認真地加以利用,使其煥發出勃勃生機,創造出更為巨大的精神感召力。”
麵對王金龍、李正和路金山專注的眼神,齊天翔接著說道:“這麼多年來,隨著企業的轉型發展,企業所有者和管理者,與職工的距離越拉越大,不僅僅是收入差距,還有就是企業的感召力和向心力,與職工主動工作的積極性,產生了嚴重的背離,甚至說離心離德也不過分。企業主想著利潤和利益最大化,職工想著收入和更好的發展前景。企業發展和重大事項用不著征求職工的意見,更難以考慮到職工的切身利益,職工更是為了掙錢而工作,創造性和主動性是很少見到的。急功近利的心理狀態下,企業除了管理和生產,企業文化建設的投入很少或者沒有,這樣的企業和職工狀態,能夠做成百年企業,或者蓬勃發展,說到哪裏我都不信。”
“說的是啊!政府管稅收,企業管經營,職工就是出力掙錢,誰都不願為誰多付出一些,這樣的狀況能長期良性發展,的確是個奇跡。”王金龍看著齊天翔,緩慢地說:“國有企業,尤其是大型國有企業,自建設之日起,就建立起來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體係,有很多還是借鑒了軍隊的管理和建設方法,黨團組織建在基層,甚至是班組,隨時可以發揮黨員團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也可以更好的凝聚力量,形成一種戰無不勝的戰鬥力,精神和組織的力量還是無限的,產生的效果更是無限的。”
路金山接過王金龍的話,充滿感慨地說:“想我們剛進廠哪會,不論是思想學習,還是學技術,包括思想狀態,隨時都有師傅和組織關注著的,覺得自己是有組織的人,也是組織中的一份子,做什麼事情首先想到的還是組織和影響,根本不會考慮自己的利益得失,因為有黨員領導幹部,以及先進模範在做著表率呢,不努力工作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
“這樣的自覺和自律,以及企業的集體主義環境,造就了企業的向心力和感召力,也形成了凝聚力。餓著肚子搞建設,先立業再立家,以及一顆螺絲釘精神,不僅僅創造了困難時期建設發展的奇跡,更創建了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齊天翔望著餐廳的幾個人,神情堅定地說:“這些老一輩創造出來的精神財富,不能在我們這一代身上失傳了,更不能經濟上去了,道德下去了,社會風氣下去了,一切向錢看不能成為社會價值取向,更不能成為社會道德的標準,我們不能沒有精神家園,更不能成為金錢的奴隸。”
“我完全讚同齊省長的說法,我們不能沒有道德準則,更不能沒有社會底線。”李正似乎一直在認真地思考,等到齊天翔說完才慢慢地說:“什麼法無禁止即可行,這完全的不負責任的說法,法律之外,公共秩序呢?道德約束呢?公理良俗呢?這些都可以不要了嗎?幾十年的法製建設,我們的法律不可謂不多,規定的也不是不嚴密,可效果呢?法律的漏洞還是屢屢被利用,亂象還是越來越多,因此這些都不是法律的問題,而是底線的問題,就是我們社會的底線在哪裏?搞不清楚這些,再多的法律也是擺設。”
看著齊天翔的神情變得嚴肅,看向他的眼神也專注了起來,李正沒有敢再感慨下去,更不敢再繞圈子,而是認真地接著說:“過去老話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害人終害己,頭頂三尺有青天’,這些都是社會約定俗成的準則,也就是社會的底線,不害人是最起碼的標準。”
“可現在這樣的底線都沒有了,變成了為了錢一切都可以不管不顧,隻要利己管它害不害人,有毒的原材料可以加工成產品,甚至是食品,蘇丹紅、吊白塊、三聚氰胺、氫化物,無所不用其極,好像是隻要毒不死自己,什麼都無所謂。”李正不由的有些激動了,激憤地接著說:“以至於到現在,農民不吃自己種的蔬菜,廚師不吃自己作的食物,工人不穿自己生產的衣服,都寄希望於別人能夠合規、誠信、守法生產和經營。社會陷入了互害模式,可害來害去最終損害的還不是自己?而每一次此類事件的發生,都會給社會一次震撼和擔憂,也使更多的人再發問:這個社會的底線在哪裏?一個沒有底線的社會,還有沒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