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有人還是清醒地看到了項目潛在的風險,特別是巨大投資之後的收益風險,以及項目投資周期的回報率,但在一片熱火朝天的興奮裹挾之下,一些反對和質疑的聲音顯得微弱,很快就淹沒在了迅速推進項目的進程之中。
其實這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從始至終都被漂亮的外衣的華麗掩蓋下進行著。由於有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推進,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的親自關注,以及縣政府和鄉鎮組成的高效農業項目工作組的強力推進,剛開始還抱著懷疑態度的菜農逐漸動心了,尤其是村裏的種菜狀元潘英賢的積極參與,打消了很多菜農的顧慮,紛紛開始了投資。
一切都是計劃和規劃好的,配套的服務措施也是到位的。似乎就料到了一個全鋼架玻璃大棚七八十萬的投資,是一家一戶菜農說難以承受的,縣裏動員了農村信用聯社的工作人員現場辦理貸款手續。從簽訂合同,到辦理貸款,都是在地頭一條龍就辦結完成了,菜農就等著當農場主,享受著按電鈕的輕鬆工作帶來的愜意和豐厚收益了。
辦完了所有手續,等到現有材質不同、大小不一的塑料大棚拆除完畢,博農集團的設備和安裝技師也就到位了。很快以往布滿低矮破舊大棚的平川地裏,就聳立起一棟棟全鋼玻璃大棚,專用的用電線路也架設到了地頭,燈光隨著設備開始運行之後,夜晚的星空下,遠遠望去就像一顆顆閃爍的星星一樣璀璨奪目,成為河陽縣一道靚麗的風景。
隨著大棚和滴灌設備,以及空調的安裝到位,安裝技師撤出現場之後,農業技術人員進駐的大棚,他們帶來了優良的水果玉米種子,手把手指導著菜農種植,並詳細講解著蔬菜的田間管理和具體要求,直到看到每一戶菜農都種植完畢,並不再有任何的問題之後,才安然離去。隨後更是過幾天就來到大棚,進行具體的指導和幫助。
盡管拆除大棚和建設新棚用去了將近二個多月的時間,耽誤了一季蔬菜的種植和收益,但看著大棚裏綠油油長勢喜人的水果玉米,菜農們還是內心充滿的喜悅和期待的,就等著一個半月之後玉米收獲之後豐盈的收入。
按照技術人員的介紹,以及回購協議,水果玉米是按穗收購的,每穗玉米不論大小,一律按五元收購,而且是現場收購,現場結付。一個標準大棚,栽種一萬餘株玉米,按一株玉米兩穗計算,保守估計就是十萬元,刨去種子、農藥、用電和用水,以及貸款利息近四萬元,純利收入六萬元。一年栽種三棚,純收入可以達到十八萬元,四年不到就可以收回全部投資,集團與菜農簽訂的是十年包購合同,到時候所有擁有大棚的家庭,就全成為了名符其實的百萬富翁。
這樣美麗的遠景之下,看著大棚裏顆顆挺拔的玉米,簡直就像看著一顆顆搖錢樹一樣,每個人的心裏都是美滋滋,充滿著甜蜜的滋味。
就像每個騙局的結尾一樣,玉米豐收在即,博農集團卻消失的無影無蹤,看著將要成熟的玉米,盼望著收獲的菜農怎麼也等不下去了,可不但是菜農,就連縣委、縣政府的人也聯係不到博農集團的,北京昔日大寫字樓裏豪華的辦公場所人去樓空,災難毫無征兆地就降臨了。
消息傳來,東河沿村一片嘩然,百萬富翁的夢想瞬間破滅,家家成為了百萬負翁,不但半年的辛苦化為烏有,每家還都欠著農信聯社七八十萬的貸款,而且都是以土地和房屋作為抵押的,一夜之間家家成了無家可歸的人。
震驚之餘就是恐慌,恐慌漸漸穩定下來之後,矛頭就不約而同地指向積極倡導,並率先示範的潘英賢頭上。騙子找不到,縣委、縣政府惹不起,就隻好把怨氣撒在同村人身上。
麵對全村人的埋怨,想想自己背負的一百多萬元的貸款債務,又氣又急的潘英賢百口莫辯,積鬱之下隻好用農藥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用鮮活的生命給了全村一個慘痛的交待。
出了人命,不但驚動了新聞媒體,也驚動了省委、省政府,輿論嘩然之下公安出麵,不但抓獲了博農集團的涉案人員,而且也牽出了縣委、縣政府利益交換的內幕,盡管嚴肅處理了相關人員,可潘英賢的生命卻是再也挽回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