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天翔思慮著山口縣的問題,可卻並沒有忽視李群剛的發言,甚至還是專心地聽著他的彙報?
山口縣的邊村鄉,聽上去很普通的一個名字,可知道內情的人來說,卻是大名鼎鼎,甚至用如雷貫耳來形容,也不算過分。根據地的核心,武裝力量總部所在地,曾經的邊區政府辦公也在這裏,可以說是中心中的中心,地位和作用不可小視。隻是建國之後,原有的邊區的稱呼,有些不太適宜,也就順勢改為了邊村鄉,可在從這裏走出去的老革命心目中,這裏永遠是根據地的中心,心向往之的聖地?
齊天翔去過這個地方,而且還是不止一次地到過這裏。作為河海省的高級領導幹部,沒有到過這裏參觀或拜謁,是根本不可想象的事情,齊天翔當然也不例外。邊村鄉處在三重大山衛護中的一個山坳裏,像是三麵堅實的屏障,隔絕著外界的襲擾和進駐。一條小河從山坳間穿行而過,出山的道路也就沿著這條小河盤旋著走出大山,如果沒有這條小河的引導,外界的人是誰很難走進這個山坳,也是不可能知道有這個地方的存在的?
這樣的山坳在華沂山區很多,可想這樣三山夾一水的地方還是不多,而且平靜流暢的河流無論是春夏秋冬,還是枯水或雨季,水量都沒有什麼明顯的變化。從深山中流暢出來的山泉清澈甘甜,不但衛護著山坳,也給這裏的民眾提供了豐富的水源?
山坳很是闊大,隨著山勢的抬升,形成了一個幾公裏範圍大小的一塊平地,成為山區稀有的可以聚集民眾的地方。很多年前這裏就是山民們生活的家園,不多的人群聚集在這裏,利用附近平整的土地耕種,引小河水灌溉,自給自足地過著與世無爭,與外界隔絕的日子。這樣的地方由於堅持著自得其樂的生存方式,與外界很少接觸,也成為不為外界所知的地方,也正是這樣的原因,當時的根據地總部設在了這裏,邊區政府也以此為中心發號施令,最艱苦的那段日子,這裏卻是風平浪靜,很少有硝煙的味道?
隨著根據地的建立,尤其是邊區政府的成立,這個山坳喧鬧了起來,並以此為中心,形成了附近山地環踞的形勢,這裏也建立起了醫院、學校、會堂、辦公場所等設施,形成了一個功能完善,運轉自如的中心,附近的耕地也被逐漸地利用了起來,建起了更多的住所和辦公場地,可小河依然流暢,依然給這裏的主人提供甘甜的山泉水?
根據地外遷之後,這裏恢複了正常的狀態,也暫時平靜了下來。走的人走了,原有的生活也就持續著,這裏也就成了邊區鄉,也就是現在的邊村鄉政府所在地。除了有著重要紀念意義的總部和邊區政府辦公地,建立起了紀念堂得意保持原貌,其他的建築有的依然在使用,像學校和醫院,郵局和商店,也建立了很多諸如汽車站、旅社等公用設施,儼然成為了一個功能齊全的小城鎮?
可以往閉塞、交通不便的優勢,現在成為了劣勢,由於山勢形成的三山夾一河的地形,進去的道路隻有沿著河流盤旋的公路。盡管已經修建的柏油路,而且也架起了幾座橋梁,拉直了進出的公路,可往山外麵去,還是避免不了蜿蜒曲折的盤山路,以及怎麼也繞不開的大山。從這裏盤山到山口縣城,以及到華沂市,距離差不多遠近,隻是在山外分叉了而已。盤山公路也就是翻過兩座大山,就可以到達這兩個地方,後山之外就是山陰市的貴水縣,可卻是大山成為了屏障,根本沒有路能夠到達?
由於紅色根據地的曆史地位,到山口縣和到這裏的旅遊者很多,可最大的障礙還是交通製約,使得從華沂市早上出發,到這裏隻能作短暫的停留,就得離開,否則不僅山路不好走,一個小小的鄉鎮也根本提供不了足夠的住宿條件。這對於一般慕名而來的遊客還不算什麼,對於專程來故地重遊的老革命來說,就是深深的遺憾了?
齊天翔專心聽李群剛的彙報,就是想聽聽他對交通改善的具體舉措,可惜卻沒有聽到這樣的規劃,隻是連篇累牘地介紹他們如何發揚革命傳統,如何關注老區民眾,特別是對革命做出過貢獻的老人生活的照顧。下來還有的就是表決心了,這未免讓齊天翔感到深深的失望,可卻也是無奈,隻能把這份關心放到明天的實地探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