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鎮這個地方,出名的是她的秀氣。何為秀氣?山花秋月為一種秀氣,舞墨弄茶亦為秀氣,燈火人家也算一種一種秀氣,塘鎮的秀氣,憑的是流觴曲水的秀氣。旗龍河從天邊來,貫穿小鎮東西。河兩岸的人傍山吃山,臨水吃水,靠著這旗龍河,自然也要靠著河養家糊口。江南水鄉,雖不上繁華,卻也算是富有,遠離北方番人,安靜祥和。縱使是戰火連綿的歲月,這裏也如詩畫一般,不幹世事。
梅蘭竹菊,花中四君子,江南小鎮,怎麼說也得占上一個。唐鎮就是應了這個梅景。旗龍河兩岸,每隔五米就栽上一棵臘月梅,入了冬,別的鄉鎮除了白再無他色,唐鎮這裏,卻是紅的正美。從遠觀望,就像是赤紅的霞,籠罩了鎮子。花美了,這裏的水也就顯得更靈動了。因為地域的原因,這裏的水終年不凍,即便冬天下了雪,也是輕飄飄的,落在水麵上,化作點點晶芒,散入湖底。唐鎮善產錦鯉。從這河岸綿延百裏以河為生的人家,家家戶戶都是捕魚能手。冬天魚都順著河跑到下遊了,夏天的魚多,都回來產卵了,錦鯉的捕魚期也到了旺季。每到六月,南北兩岸的人家都讓家中的長子出來,兩三人成一夥,結伴向上遊的胡老爹那借一艘船,順水而下,進行捕魚比賽。誰捕的魚多,捕的魚大,就能保證誰家的後代衣食無憂。若是能捕上一條金尾錦鯉,那更是祖墳上冒青煙的福氣。金尾錦鯉萬中難遇一條,傳說它的前世是一位薄幸的美人,思念已故的郎君投河而死。故事雖然老套,但人們還是對故事中的人深深著迷。如果誰家的小夥子捕上一條金尾鯉魚,那麼他就有機會邂逅一場絕美的愛情。
畫梅的家在旗龍河南岸五十米左右處的一幢木屋中。從一座橫跨河麵的一座小橋開始,順著一條小石子路走,能從梅的掩映下看到一扇大門。門與木屋皆由紅木所建,門的兩側掛有一副木刻對聯,題著:白月著梅映龍首,錦江金尾抖龍鱗。裱了金粉。木屋的主人是魁媽媽。現在的魁媽媽是個眼角盡是皺紋的老太婆,佝僂著腰,眼眉低垂。但在畫梅和別人的印象中,年輕的魁媽媽是一個很美的女人,會彈琴,會裁衣,會刺繡。小時候魁媽媽教給這個姑娘很多的本領。每天晚上,畫梅坐在魁媽媽的懷中,借著燭火學女紅。點點燭光加深了魁媽媽在畫梅心中的印象。記憶中,魁媽媽的手溫潤如玉,不似現在這般蒼老無力。畫梅機靈,學得很快。到了現在的這個年紀,畫梅的手藝在鎮上也算數一數二的了。
畫梅住在木屋,住在一起的還有幾個年紀小一點的妹妹,於是每天她的任務是最多的。之前還有幾個姐姐和阿姨的,但後來卻都漸漸消失了。魁媽媽給出的解釋是:這群小丫頭片子都嫁人了,臭婆娘也都嫁出去了。於是,畫梅才知道了,原來女孩子長大是要嫁人的,要跟另一個男人住在一起,給他生孩子,依舊像現在這樣每天做家務,但卻隻是為那一個人做了。但是,嫁人,是不是就意味著離開原來的生活呢?她不知道,也沒機會去思考,因為每天的活計實在太多了。做完活後,還要為妹妹們補衣服。要說這畫梅和魁媽媽關係,畫梅自己清楚,魁媽媽不是她的母親,也和她,和妹妹們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因為她看到過這些妹妹,都和她一樣,是被魁媽媽收養的。魁媽媽告訴畫梅,畫梅是從旗龍河漂流到唐鎮的。她睜開眼睛,看到的第一個畫麵,是漫天的白雪,和低落水麵的梅。雪花輕觸到畫梅的臉上,傳來一席溫涼。她躺在搖籃中,倚著河岸慢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