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灤縣特色城鎮化新格局(1 / 2)

灤縣特色城鎮化新格局

中國經驗

作者:盧宏秋

樹立全域統籌發展理念,明確中等城市發展定位

一是樹立全新發展理念。灤縣堅持以人為本、組團發展理念,堅決摒棄“攤大餅”的發展老路。為加快建設層級合理、城鄉一體的新型城鎮化格局,大力實施全域城鎮化戰略,聘請了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等20多家規劃設計單位,科學編製中等城市規劃68項,構築以新城中心區、古城旅遊區、響嘡工貿區、灤河新區、高鐵新區和灤河風景區“五區一河”為重點,以中心鎮為依托,“一核多星”組團式發展的中等城市布局;統籌推進城市、產業、生態、文化協調發展、交互相融,切實提升城市吸引力、聚集力和對外影響力。

二是確立“新三城”發展新目標。灤縣堅持把城市建設的目標和追求,放到高標準提升城市文化魅力、生態品質上,在完善城市功能、鞏固“國家三城”創建成果的基礎上,積極創建“新三城”,加快建設獨具特色和魅力的現代化中等城市。創建國家優秀旅遊城市,堅持把旅遊業作為城市轉型升級的突破口,推動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創建國家生態園林縣城,把生態涵養融入城市建設全過程,突出“小城大綠化”特色,增加城市“綠量”;創建冀東文化名城,以挖掘“古灤州”豐富文化內涵和弘揚灤河文化為抓手,自覺擎起“中國灤河文化之鄉”大旗,打造灤河文化品牌。

三是構建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灤縣按照“以城帶鄉、統籌發展”的全域城鎮化發展思路,加快推進城鄉規劃發展、生態建設、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領域的一體化,促進“強鎮”變“小城”,著力構建“中心區凸顯、特色區聯動、節點鎮崛起”的新型城鎮化層級結構,形成上接京津冀都市群、下聯新農村建設的發展新格局。

彰顯文化生態特色,建設富有內涵特質的魅力之城

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灤縣依托良好的文化生態資源,發展壯大文化旅遊產業,把文化“軟實力”轉化為城市建設發展的“硬支撐”。

首先是突出“集群化”,統籌文化產業布局。在綜合考慮“五區一河”的產業分工與合作的基礎上,灤縣強化“生態保護、統籌協調”的理念,構建“六位一體”文化產業發展格局。新城中心區重點發展科教文化、現代商務、新興產業;古城旅遊區著力發展生態、文化及相關配套產業;響嘡工貿區重點發展工業旅遊文化,大力建設綠色、生態、環保的現代經濟區;灤河新區加快建設具有濱水特色的城市新區;高鐵新區以津秦高鐵灤河站建設為引擎,建設功能完善、產業聚集、綠色生態的新城區。“一河”大力發展濱水文化生態觀光遊、水上娛樂體驗遊等項目,突出生態休閑功能,大力建設國家級水利風景區。

其次是突出“產業化”,做好“無中生有”文章。近年來,灤縣堅持“無中生有、有中生新”發展思路,跳出“資源詛咒”的陷阱,積極探索轉型升級、綠色崛起的新路徑,走出了一條“資源轉化+龍頭引領+集群帶動+品牌保障+專業運營+配套支撐”的文化旅遊產業發展之路。深入實施灤河文化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高端項目集群發展工程,讓塵封已久的文化曆史重新煥發生機和活力,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支撐。

最後是突出“品牌化”,傳承灤河文化基因。作為灤河流域唯一因灤河命名的城市,灤縣主動擔負起組織、帶動灤河流域28個縣區文化交流和發展工作的任務,成功舉辦了三屆“中國灤河文化節”,成立了中國灤河文化研究中心、中國皮影藝術研究基地和中國地秧研究基地,特色文化品牌已初步形成。目前,正在創建省級文化產業園區,建設灤河文化產業走廊,為打造城市特色基因提供了文化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