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婦科(一)(1 / 3)

痛經

三味痛經散

【組成】

五靈脂250克,鬱金250克,冰片1克。

【製法】共研細末,裝瓶備用。

【功能】活血祛瘀,止痛。

主治】痛經。

【用法】外敷,經前3~5天,選關元、中膠2穴,每穴15克,用白酒調成糊狀,敷於穴位,經來後2~3天去掉。

【療效】治療33例,痊愈31例,好轉2例,一般2~3個周期痊愈。

【案例】張某,女,18歲,未婚。自15歲初潮起,每次月經來潮即腹痛,伴腰痛,惡心。經量一般,周期正常,有時有暗紅色血塊,脈沉細。證屬寒濕凝聚。於經期前2天貼敷三味痛經散於關元、中髎穴,行經未發疼痛。連貼3個月,停藥5個月隨訪未複發。

【按語】痛經外治,總以行氣、活血、止痛為大法。方中鬱金行氣活血,五靈脂活血祛瘀,冰片開竅止痛,用之氣通、血活而痛止。痛經者,經來方痛,故需臨近經前用之。

通瘀止痛散

【組成】炒五靈脂、炒蒲黃、延胡索各6克,細辛、沉香各3克,水蛭、琥珀各2克,肉桂1.5克。

【製法】諸藥共研細末備用。以上為1料量。

【功能】活血通瘀,溫經止癇。

【主治】經行腹痛。

【用法】口服,月經來潮前或來潮時服1料,每次10克,每日3次,生薑紅糖水送下。平時可服通瘀止痛湯(桂枝、桃仁、赤芍各10克,茯苓15克,太子參12克,丹皮6克,水蛭4克)以治本。

【療效】治療91例,止痛有效78例,有效率為85.7%。最多服3料,最少服1料。

【案例】張某,36歲,1987年7月診。主訴經期腹痛1年餘,加重3個月。1年半前人流術後出血過多,複加清宮術,伴發急性盆腔炎。經治療後經常小腹隱痛、刺痛,腰及下肢酸困,經期腹痛加劇,診斷為慢性附件炎。刻下正值經期,經量一般,色暗,有少量血塊,血塊排出後疼痛略能減輕。脈沉細,苔薄白,舌質暗。辨為衝任受損,胞絡瘀阻。當即予通瘀止痛散1料,每次10克,每日3次,紅糖生薑水送下。複診訴藥後疼痛 緩解。改服通瘀止痛湯12劑。第2月月經來潮,繼服本散。前後共服3個周期痊愈。隨訪未見複發。

【按語】通瘀止痛散是在失笑散的基礎上加溫經止痛的肉桂、細辛、延胡索、沉香,化瘀活血的琥珀、水蛭而成。溫經能散寒止痛,且有助化瘀,瘀化經通,通則不痛,故對瘀血阻滯之痛經有良好之止痛作用。

養血通經止痛散

【組成】當歸10克,白芍12克,川芎9克,白術9克,丹皮7克,炮附片9克,吳萸12克,茯苓10克,澤瀉7克,甘草6克。

【製法】諸藥研末後混勻,貯瓶備用。

【功能】養血活血調經,溫經散寒止癇。

【主治】原發性痛經。

【用法】口服,首月每周服3~4天,每日2次,每次1克,飯前1小時溫開水送服,如最後1天服藥正遇月經來潮,則連續服用至月經停止。第2個月開始僅行經前2~3天服用,連服3個月為1個療程。

【療效】治療128例,痊愈93例,顯效19例,進步11例,無效5例。

【案例】陸某,17歲,1985年8月就診。主訴:經前、經期、經後小腹及腰骶部疼痛3年半,加重半年。月經13歲初潮,經期正常,量少,痛甚時虛脫,麵色蒼白,汗出肢冷,乏力納差。苔薄白,質淡紅,脈細數,第二性征發育良好。予養血通經止痛散治療1個月,痛經症狀明顯減緩,服完1個療程後痛經症狀全部消失,隨訪2年無複發。於1992年結婚,生1女。

【按語】 養血通經止痛散由四物湯合當歸芍藥湯加減而成,有養血活血,調經止癇的作用。本散服用量小,每次僅1克,服法除首月外每月隻需服2~3天,可謂簡而不繁,易為患者接受。

痛經外敷散

【組成】當歸、吳萸、乳香、沒藥、肉桂、細辛各50克,樟腦3克。

【製法】先將當歸、吳萸、肉桂、細辛共水煎2次,煎液濃縮至稠狀,混入溶於適量9570酒精的乳香、沒藥液,烘幹, 研細末,再加人樟腦,貯瓶備用。

【功能】溫經散寒,活血止痛。

【主治】痛經。

【用法】外用,經前3天取藥粉5克,用黃酒數滴,拌成糊狀,外敷神闕穴,用護傷膏固定,藥幹則調換1次,經行3天後取下。每月治療1次,連續使用,至愈或微痛為止。

【療效】治療60例,治愈52例(用藥1次治愈者15例,2次35例,4次1例,5次1例),有效6例,無效2例。

【案例】方某,女,18歲。原發性痛經6年,經期準,經量中,經行腹痛劇,伴嘔吐。予痛經散如法外敷1次即愈。

【按語】本方將藥材初步提煉後,再烘幹研末成散,然後進行穴位敷貼,較之僅將藥材研末外敷,更易滲透、吸收,療效更好,見效更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