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非常訊問

朱暉他的青春在部隊度過,沒想到有一天會走進檢察院的大門,更沒有想過,他會直麵那麼多曾經身居要職的貪官。14年的檢察官生涯,他親曆了中國反貪工作在探索中前行的每一步。

對於轟動一時的徐其耀案、王懷忠案,不少人至今依舊記憶深刻。但對於在案件審訊中屢建奇功,使貪官們開口認罪的反貪幹警徐承慶,就連江蘇省檢察院的不少人也是“隻聞其名,未見其人”。一來老徐難得在院裏,一年有三分之二時間都在案子上;再則他為人低調,雖然立功多次卻從不張揚。有兩件小事在同事中流傳甚廣,一是早年經常可以看到他拎個布袋子裝點洗漱用品就上了案,不了解的人以為是民工;二是有一年撲克牌比賽,他和同事決賽對陣兩位檢察長。結果他抓得一手好牌,三兩下就結束了“戰鬥”,一點麵子都沒留。樸實而又直率,是同事們對他的評價。

想見徐承慶不易,他難得休假,這不,才休了一半,新案子又等著了。清瘦的身材,瘦削的麵龐,樸素的衣著,略帶南方口音的普通話,是個紮到人堆裏找不著的普通人。再細看,臉上和手上的些許白斑還是讓他有別於常人。早聽老徐的同事說,他辦案落下了白癜風,可老徐不以為然:“十幾年了,也沒時間好好治。”

家裏也收拾得井井有條,幹家務是他假期的主要內容,他朋友不多,應酬極少,“幹我們這行,社會關係越簡單越好。本來我的性格也不善交際。”

很難想象,眼前這個樸實淡定、話語不多的中年人怎麼就能讓那些驕橫跋扈、巧言善辯的貪官們低頭認罪的呢?從徐承慶的審訊故事裏或許可以找到答案。

“我沒把你當罪人!”

1995年,對於徐承慶是意義深遠的一年。這一年,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總局剛剛成立,中國的反貪工作走上法治化、專業化軌道。這一年,39歲的徐承慶轉業到江蘇省人民檢察院反貪局。此前19年他在部隊負責後勤,已是個老兵。這一年,徐承慶給自己的反貪事業開了個好頭,他承擔了南京市原計經委主任嚴新偉案的追贓任務。這個係列案件非常複雜,十幾個人都有贓款扣押。統計這些贓款時,徐承慶對財務的精通派上了用場。他把這些贓款按照犯罪所得、非法所得、合法所得等分類製作了一套完整的表格,有上百張。最後經他手追回了一千多萬。牛刀初試,徐承慶耐心踏實的性格為人稱道,而這也是一個審訊專家必備的素質。

4年之後,徐承慶第一次主辦大案——連雲港市原副市長鹿崇友受賄案。

在審訊中,鹿崇友時供時翻,讓人頭疼。鹿崇友是生產隊長出身,脾氣暴躁,還有高血壓。徐承慶定期給他安排體檢,每天吃飯前征求他意見想吃什麼,有時候還給他帶幾個水果。沒有審訊,隻有麵對麵地聊天,拉家常。麵對鹿崇友疑惑的眼光,徐承慶說:“我沒把你當罪人。”

33天後,鹿崇友怔怔地看著徐承慶,說了一句話:“你們不把我當罪人,還這麼尊重我,我再不如實交代還是人嗎?”他一點點談,一點點交代。最後認定犯罪所得32萬,非法所得十幾萬,鹿崇友最終被判14年。

“這些高官從人上人到階下囚,心理落差大,人性化辦案往往更能感化他們。”徐承慶第一次大考成功。

“你父親拋頭顱灑熱血,

到九泉之下你怎麼有臉見他?”世紀之交,江蘇掀起一股反腐高潮。江蘇省建設廳原廳長徐其耀就是當年江蘇省立案級別最高的官員,時任省紀委書記曹克明高度重視此案。紀委立案調查,同時省檢察院立案偵查,狡猾的徐其耀隻交代作風問題,對經濟問題一概否認。

要選案件承辦人了,省反貪局老局長季克謙找到徐承慶,“交給你個大任務!”老局長言簡意賅。

徐其耀在江蘇的關係網很複雜,而徐承慶是外省人,關係簡單。徐承慶沒有絲毫猶豫,“執行命令就是天職!”轉身出門時,他半開玩笑地說:“局長,能不能先幫我把保險買好!”話裏沉甸甸的。

徐承慶做了大量的案頭準備。他了解到,徐其耀身世很苦,江蘇濱海人,小時候家裏窮,父親是烈士,他從小學到大學都是組織上供的。對父親,他崇敬;對組織,他沒有忘記培養之恩。

心中有了底,徐承慶先不談案情,而是先跟他拉家常。突然,徐承慶話鋒一轉:

“你父親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有朝一日到了九泉之下你怎麼有臉見他?”

徐其耀默不作聲。

“你要那麼多錢幹什麼?”

“留給子女。”

“你父親又給你留了什麼呢?”

徐其耀抬了抬頭,再次沉默。

徐其耀特殊的家庭背景成為攻心戰的第一輪。

徐承慶繼續追擊:“你不就是沒當上市委書記想在經濟上尋找平衡嗎?可你想想有幾個人能到你這個位子。像你這樣,還不都要去跳樓?”

痛哭流涕的徐其耀突然撲通跪在了地上:“救救我!”

從那刻開始,徐其耀開始陸續交代經濟問題。

辦案的4個月,徐承慶沒睡過一個安穩覺。案後,徐其耀的親屬對徐承慶說:“案件辦得公正,你既當了檢察官,又做了人。”

最終法院認定徐其耀犯罪所得385萬人民幣、1萬多美金,折合人民幣400萬。另外非法所得近90萬。徐其耀因為受賄罪被判死刑緩刑兩年。

徐其耀在法庭上表示:“永不翻案。”

“你別想再渾水摸魚!”

2001年案發的安徽省原副省長王懷忠案是徐承慶辦過的最棘手的案件,也是他參與案件中被審人員職務最高的。此人曾做過好幾屆政法委書記,反偵查能力極強。

中紀委此前審了7個多月,王懷忠拒不開口。中紀委領導形容他是“洞庭湖上的老麻雀,見過風浪的”。

2001年11月,徐承慶在北京見到了王懷忠。

第一次接觸,王懷忠穿著毛巾睡衣,敞著懷,提溜著拖鞋。徐承慶第一句話就是嗬斥:“看你穿得像什麼樣子?!”“老麻雀”一驚,連忙換上西裝。但是坐下後蹺起二郎腿,依然是居高臨下的派頭。

徐承慶再給當頭一棒:“你現在不是副省長,是犯罪嫌疑人!”王懷忠一震,知趣地坐正。

雙方麵對麵,腰挺直,眼神對峙,像兩個江湖高手的對決,比毅力、比意誌。

“開始就要把他身上的霸氣去掉,從精神上擊垮他。”徐承慶說。

即便再是“老麻雀”,他畢竟犯了罪,心裏虛得很。王懷忠急於知道專案組到底掌握了他多少犯罪證據。

“對省級幹部‘兩規’是很慎重的,中紀委領導都很重視。你就像是池子裏的一條大青魚,現在我們把池裏的水放幹了,你別想再渾水摸魚!”意思很明顯,別存僥幸心理。“打擊隻是手段,不是目的。黨的政策是懲前毖後,治病救人。”從法律政策上耐心說服。

徐承慶還列舉了同年貴州省原省委書記劉方仁案、江西省原副省長胡長清案的查辦,從兩個人的結局對比暗示,態度決定出路,交代不交代,結局截然不同。

“從法律政策、案例到前途命運,我細致耐心地對他曉以利害,不急不躁。讓他自己在矛盾心理中權衡思量,最終交代問題。”在這場與腐敗的對決裏,徐承慶憑借“組合拳”完勝。

在徐承慶和其他辦案人員的不懈努力下,在突擊審訊的第10天裏,王懷忠交代了第一筆犯罪事實。徐承慶他們乘勝追擊,33天後,王懷忠又交代了收受巨額賄賂的經濟問題。

王懷忠長歎一聲:“隻是簡單跟我講大道理哪怕是體罰,我都不會講。你們這一招很厲害。沒想到我王懷忠最終落到身敗名裂、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地步。”

王懷忠被判死刑。

承載新使命

此後幾年,徐承慶又參與辦理了省人壽公司原副處級幹部王睿案等案。2008年整整一年時間他撲在省廣電係統貪汙案上。徐承慶從一名反貪新兵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檢察官。

中國反貪進程也在大踏步前進。2005年,江蘇省檢察機關全麵實行訊問犯罪嫌疑人24小時全程同步錄音錄像,標誌著審訊規範化和人權保障邁上新台階。同年,高檢院明確提出加強執法規範化建設,堅持打擊犯罪與保障人權並重。2008年,新的《律師法》頒布實施,偵查工作程序的規範文明和保護犯罪嫌疑人權益有了更強烈的現實意義。

近幾年,規範化始終是反貪主題詞。

對於規範化的意義,徐承慶的體會太深。當年,王懷忠曾在法庭指斥辦案機關變相刑訊逼供。是否刑訊逼供,由事實說話。公訴人當庭提供了徐承慶他們當時辦案的全程監控錄像和王懷忠飲食起居的原始記錄。事實顯示,辦案過程規範文明。而這也給日後的反貪案件偵查提供了彌足珍貴的經驗,那就是偵查程序一定要縝密,所有原始記錄都要留檔。

規範化和人性化,也成為徐承慶始終恪守的原則。“我在辦案中不騙人,不唬人,不講過頭話,更不隨便承諾。”“犯罪嫌疑人也是人,也有自尊,需要尊重。”

這兩年,徐承慶主要承擔“傳、幫、帶”的責任,培養新人對他來說一樣是個挑戰。從案頭準備到審訊技巧再到如何攻心,徐承慶傾囊相授。他說審訊沒有捷徑可走,自己有三樣法寶:

第一,上案前,對案件的情況要爛熟於心,包括嫌疑人出身、背景、學曆到性格、愛好、家庭,隻有把這些吃透了,才能找到突破他們心理防線的辦法。“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一定要找到這把鑰匙。”結案後,對經驗和不足進行思考總結,使認識得到升華。

其次,審訊的過程其實是揣摩心理的過程。隻有細致入微地觀察,才能洞悉嫌疑人的內心世界,一舉擊潰其防線。“不要放過對方每一個不經意的眼神和小動作,那可能泄露了他內心的真實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