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
走上這平台
徐曉陽在濱海
走上這平台
——關於一個檢察網站和兩個“網絡法律人”的成長曆史
殷方網絡是什麼?
網絡給了你什麼?
網絡改變了你什麼?
這樣的問題我問自己,也問了很多人。
從南京到北京,從網上到網下,從虛擬到現實。當問到寒山和一葦時,我想,這個話題已經可以打住了。
2000年的最後幾天,我在蘇州采訪,無意間聽到了關於寒山、一葦和他們網站的故事,就死活丟不開了。在這個古老與新鮮、傳統與現代、溫軟與力量交織一體的都市,在著名的十全街上南林飯店的一間日式平房裏,我抓住他們一口氣聊了4個小時。
讓我們先來聽真實的故事。
故事之一主頁
背景:1998年。麵對新一輪改革,最高人民檢察院把“檢務公開”作為公正執法、提高效率、樹立形象的一個重要舉措推向全國各級檢察機關。10月,蘇州,小巷深處一個區級檢察院,鄭重決定以上網的方式來貫徹呼應(建立“網站”是後來才懂的詞,當時確實隻知道說“上網”)。提出這個建議的是剛剛考進檢察院的一個打字員,用蘇州話說,還是一個“女小囡”(日後她“一葦淩波”的網名將在一些網站成為一麵旗幟,所以本文就叫她“一葦”)。也許正應了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老話,當時她的網上經曆僅僅是在同學家跟著“衝過幾次浪”。把這個建議鄭重地提上黨組會的是年輕的起訴科長(日後,他“寒山一竹”的網名將成為網絡法律論壇上有影響力的人物、本文將稱他為“寒山”)。這時的寒山甚至不懂撥號上網,隻是本能地喜歡新事物,本能地意識到在這個經濟發達又有文化底蘊的都市,“檢務公開”的現代方式應該運用互聯網。他沒想到,這個有點“鬥膽”的想法,在黨組會上,居然一下子就得到了通過。
打聽了一下,做一個網頁居然可以是免費的,隻要你有本事做出來掛上去。一葦和寒山對互聯網這東西一下子就有了好感。他們根本沒想要去找專業人員,自己分了工。一葦攻克技術問題,整整7天,埋頭啃爛了2本如何上網、如何製作主頁的書;寒山負責內容編排、欄目設置。他把這個基層檢察院想讓百姓知道的事條理一番,開出了8個欄目,“檢務公開”“反貪風雲”“刑案追蹤”什麼,中規中矩,像模像樣。主頁做好的時候已經是第七天淩晨,累得頭頸快要直不起來的一葦,最後一個動作是在首頁上下意識的畫上了一棵竹子。(日後,這棵竹子會被那些鐵杆網友們一再地提起,他們至今記得那個樸素的主頁,尤其是記得首頁上那棵清亮挺拔的綠竹。)10月7日,這個命名為“網上檢察苑”的主頁以個人主頁的身份悄悄地掛上了“蘇州熱線”的個人主頁係統。
那天,一葦上著班,整個心卻吊在網上。晚上,她急切又忐忑地打開機器,像守株待兔的獵人般眼睛雪亮:撥號、上網,進入主頁。她一眼就看到了首頁左下角那個小小的方框裏有一個小小的3字,她開心地向寒山報告:有人來了,我們的主頁上來了3個人!(日後的曆史會記載,這是全中國第一個在互聯網上登台亮相的關於檢察的主頁。一葦和寒山絕對沒有料到,一不小心就在互聯網網站的發展史上留了一筆。)
之後,每天到這個主頁上瀏覽的人多了起來,一葦和寒山很認真也很勤勉,在8個欄目裏每天都添加新內容。漸漸的就有人成了這個主頁的常客。三個星期後的一天,寒山開完黨組會已經12點多了,他回到辦公室,照例一手端著盒飯,一手移動鼠標,查看自己的主頁。他發現了一個署名“幫我”的“妹兒”(E-MAIL),說遇到了知識產權保護的問題,希望找到《著作權法》。寒山當即回複,不僅在附件裏給他發去了《著作權法》和《著作權法實施條例》,還在正文裏寫下處理的三種辦法(其實,這在當時的寒山還很可能隻是作為公訴人的職業慣性)。沒料到,他手上的盒飯還沒扒完,電子郵件的鈴聲就清脆地響起,“幫我”的“妹兒”又來了,這次主題就叫“萬分感謝”。看著這封“妹兒”,寒山愣住了,一時間“互動、即時、交流、高效、神速、虛擬”等等關於網絡的詞蜂擁一般地向他襲來,他有一種被擊中的快樂,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一種嶄新的愉悅。他發現這個掛在網絡上的主頁是活的,是有活潑潑生命、是可以對話的。他發現這個地方是那樣虛幻又是這樣地真實。他還發現,他和這個亦真亦幻的網絡有點相互喜歡。從這天起,他們的主頁上出現了這樣一句話:“全天候在線,有問必答。”從這天起,不管多累多遲,不管加班到幾點,上網查看網友來信,回答法律問題,成了寒山和一葦必須完成的功課。
之二網站
轉眼就是1999年春天。4月的一天,一個朋友看見寒山,問:你們是不是弄了個“網上檢察苑”,有人在《檢察日報》上表揚你們呢。寒山找來當天的報紙,在三版的右下角果然發現了一個標題:《這個網頁好親切》,說“在網上一天閑逛,發現了一個很鮮活的網頁”,說“網上檢察苑”的麵孔是親切的,說這個網頁每天都在刷新,又從首頁的清竹直到每個欄目,一一評點,如數家珍。(署名是STC,今天,你在“濟南萬千網站”上依舊可以看到他的活躍的身影。)那天,寒山和一葦的激動和興奮是無法形容的,(一葦說,就像越過冰冷的顯示屏握住了一雙溫暖的手,就像在寂寞的荒島上忽然聽見了人聲。)他們真的沒想到,這樣一個小小的網頁居然有人關注有人評價有人期許,而且這樣的關注在傳統媒體上得到了反映。(寒山現在還認為,這封讀者來信對他們的激勵和支持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
他們在網頁上貼出“尋找STC”的啟事,在尋找STC的時候,他們掂出了互聯網的分量。他們意識到,不管初衷怎樣,現在,這個網頁已經不僅僅是他們自己的事,好像是和網友共同撫育的一個孩子,他(她)的生命,已經不是可以由他們自己隨意處置的了。
那麼,就決計不能再讓這個“孩子”像流浪兒一樣隨意地夾在個人主頁係統中(因為掛在個人主頁上有隨時被刪除的危險),那麼,就要為這個“孩子”正名立戶,提升規格。
院黨組會上一致同意,正式向電信公司租用主頁空間,申請政府域名。10月,“網上檢察苑”網站正式成立,一個WWW.SZJC.GOV.CN的網址,堂堂正正地站上了“因特網”的舞台。(凡以COM結尾的是商業網站,而以GOV結尾的是政府網站。)寒山說:網址上有了“GOV”,就意味著從“遊擊隊”變成了“正規軍”,就意味著從個人即興的“玩意兒”,變成了一份事業,就多了一份使命,多了一份責任。
所以,從某種意義來說,是那封讀者來信決定了這個網站的命運,也多少有點改變了寒山和一葦的命運。
(你想想,一葦這時候已經是起訴科的檢察官,一年要辦近百個起訴案件,寒山是分管刑事檢察的副檢察長,大的案子還要親自出庭。如果說,作為個人主頁的“網上檢察苑”還可以根據個人的忙閑、情緒作些調整,那麼,作為正式的網站,就成了一項不問心情、不問時間,不問情由必須完成的工作。也就是說不管情不情願,他們的全部業餘時間,必須要全交給這個網站了。當然,這首先還是取決於他們是那種要麼不做,要做就必須做好的人。)
接著,就該說到得獎的事了。
2000年春節後的一天,蘇州電信來了電話,是找一葦的,要她趕緊去見總經理。一葦跑去,瘦瘦的總經理很興奮,說:你們的網頁得獎了,明天就去南京領獎。說著,塞了個證書在一葦手裏。一葦不敢相信,又沒有報名,又沒有宣傳,也沒有專業人員,怎麼可能?捏著那張證書始終都不敢打開看。回到院裏,她和寒山一起打開,才發現,千真萬確,他們得的是“江蘇省首屆政府、企業網頁設計大賽”的銀獎,評價是“更新速度快,互動性強。”一葦懵裏懵懂到了南京,住進了喜來登大酒店,才發現那是一個很大的活動,幾乎所有國內網絡界的權威都到了。站上台上領獎的時候,一葦又一次聽到了這個評價:“更新速度快,互動性強”。那一刹,一葦長大了,她深切地認識了“互動”這個詞,對於他們這個網站的意義。
之三論壇
這個從天而降的大獎把寒山和一葦逼上了一個新的台階,這個大獎迫使他們把自己小小的網站放到整個中國法律網站的坐標上麵,這個大獎也把他們的思考引進了新的層麵。他們必須要用更加專業,更加客觀的眼光來分析形勢,構架自己網站的發展方向。寒山分析形勢:已經到了2000年,法律網站已經風起雲湧,作為最早也最基層的法律網站,“網上檢察苑”的許多功能,特別是一般的法律谘詢功能已經被瓦解替代了。隻有另謀新途,才有生存空間。
寒山一下子就想到了論壇。法律論壇,那是他心醉神迷的地方。那麼,就充分享用網絡互動的特點,建立一個論壇,為法律網友們提供一個交流的平台吧。他喜歡那種平等親切的氣氛,喜歡那種理性的深入廣泛的交流和討論。
2000年5月1日,《網上檢察苑》的新欄目“網苑說法”論壇開張,定位在“刑事法律實踐問題”的討論。作為論壇的首任版主,向來理性的寒山在開壇第一天寫下了“法海無邊,迷人自渡”八個字。(日後,這句很有點禪氣的話成了這個論壇的象征,並像經典廣告一般在無數網友中流傳。)
其實,無論是對於“網上檢察苑”這個網站還是對於寒山和一葦,真正有著決定性意義的是這個論壇的建立。
總之,在寒山的引領下,這個論壇幾個月後就成了人氣很旺、名聲很大的地方。
寒山、冷眼、STC的文章成為最初的一批熱門帖,使論壇迅速實現了從以“灌水”(轉帖)為主到以原創為主的轉變。
論壇先後引導了幾十個論題。其中關於“罪行法定”、“性賄賂”、“結合犯和想象犯”,關於“沉默權”、“法律的專業化和共同體”、“法律的尊嚴是寂寞”等論題吸引一批網上法律精英,甚至吸引了海外法律界的加盟。這裏,凝聚了一批固定的網上法律人,也逐漸形成了視野開闊、論題廣泛、開放大氣、精英薈萃的局麵。
回憶起來,寒山得意的是在8月份請到了呈宏出山,出任第二任版主。那時候,論壇的法律討論已經涉及麵很廣,需要一個視野開闊,知識構架開放,學術水平高又有親和力的人掌門。在網上已經知名的呈宏是最佳人選。果然他一掛牌,有了更強的感召力。
(現在,打開“網苑說法”,已經可以看到一批個人專欄:呈宏、華英雄、林霈、沈浪、水木清華、踏雪無痕等等。)
大量真實的和虛擬案例的討論是這個論壇的又一個亮點,很多人在這裏得到了切實的幫助。
(見到寒山和一葦的那一天,正遇上東北的郭姑娘找到蘇州來。就聽到了這個故事。2000年11月,這位郭姑娘以“苦人兒”名字在論壇上發表帖子:《苦人兒的故事》,講述自己深愛的男孩剛從監獄出來又偷了別人的摩托車,在法律上會怎麼處理,自己已經生不如死,怎麼辦?“網苑說法”當天主持討論,一時間幾百人發帖子為她出主意想辦法,幾千人點擊。郭姑娘在網上得到了精神慰藉得到了一次係統的法律學習甚至得到了人生觀和愛情觀的洗禮。現在,“苦人兒”已經走出情感誤區,她的男友也得到了公正的處理。她下定決心飛來蘇州,她一定要親眼看看這些網上好人真實的模樣,一定要做一次麵對麵的感謝。於是,在這個區檢察院普普通通的辦公室裏,郭姑娘見到了“恩人”寒山和一葦,她說根本想不到寒山居然是一個這樣隨和親切的副檢察長,而一葦是這麼年輕漂亮的女孩兒。)
到2000年12月,短短5個月,“網苑說法”論壇回答了200多個問題,發了3000多篇文章,出了137期電子雜誌,有了2000多個訂戶,點擊量達到5萬多次,日平均點擊量達到260。當然,寒山最開心的還是論壇旗下,結集了一批意趣相投、有相當法律理論和實踐水準的網上法律人。
2001年3月12日,我在北京見到趙誌剛(網名“冷眼觀潮”,《正義網》的首席執行官),親耳聽到了他對“網苑說法”論壇的權威評價:“風氣正、人氣旺、論題質量高,在中國十多個大的法律論壇中是頂尖的,應當排在前三位”。正因為如此,這個小小論壇被大大的《正義網》指定為谘詢合作論壇,作首頁鏈接,而且,是免費的。(首頁鏈接的最低價也應當在2萬元以上。)
一葦在“網上檢察苑”當家的同時,在其他法律網站也很知名。2000年11月,《正義網》開設“檢察網蟲俱樂部”,招聘版副,一葦玩笑似的在網上“競爭上崗”,不料,幾輪網友投票,她都得了最高選票,網友們公認她作為“網上檢察苑”的創始人和網管,有豐富的經驗,在網上有名氣,又大度親切。11月2日,她“走馬上任”,當上這個大網站的“俱樂部”版副。(千萬不要以為當上版主版副之類的“大官”會有高薪或者任何好處,純粹是個義務。一葦原本已經忙得不可開交的生活中又加了一項: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和下網前的最後一件事,就是整理“帖子”,還要引導討論,作原創性發言。)(《正義網》的趙誌剛對她的評價是:“有親和力,非常稱職”。)
2000年的11月26號,上海遠程教育集團給一葦發來邀請信,年輕的一葦出席了中國首屆互聯網法律問題研討會。
問答
故事說完了,又回到了那些最初的問題。網絡是什麼?網絡對於你們意味著什麼,網絡是否改變了你們的表達方式最終也影響了你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現在我已經知道這些問題有點大而無當,寒山已經說過網絡大約隻能是某種延伸而不至於本質上改變什麼。)
然而,我還是執拗地問。
幾個小時的講述、追問、回答以及到後來的討論和爭論,顯然已經使寒山走向抽象。現在,係統理性的思考、對話和闡述,於他應當已是一種積澱已久的噴發。我想他是一定會被這些問題魅惑的。寒山笑了,他自始至終都這樣紳士地笑著。他拿出手機(這幾小時裏,手機一直是關的)給什麼人打電話,編了個什麼理由,說會議延遲到晚上再開。
他說,以前,人們知道我上網,見麵就問今天有什麼小道消息,網戀是怎麼回事,網上能強奸嗎?我先是作些解釋,後來一笑了之,再後來就幹脆說最近很忙,沒時間上網。
現在我來認真回答你的問題。我們先界定一下,隻說我自己,隻談網上法律論壇,隻說網絡上的法律人。因為網絡法律人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比較嚴謹,自律,用公認的話說,是網上的法律論壇特幹淨。
(特有的嚴謹和邏輯使我想起他公訴人的出身。)
“從根本不懂撥號上網到今天,兩年多時間,我經曆了一個對網絡由神秘、恐懼到把握、駕馭的過程。從網絡技術層麵來說,我今天對它認識已經還原為本質:工具,但是這個工具具有一些革命性的特性,最重要的是平等、互動和速度,所以,準確地說網絡就是一個平台。”
由此可以引到第二個問題:網絡給了你什麼或者就是網絡改變了你什麼。
“這個平台對於我,至少有三個意義:第一,我的法律職業得到了延伸,更廣泛、更深入、更純粹地討論法律問題或者提供法律服務。由此派生出的意義是視野很開闊了,知識更新快,迫使你學習,看書、思考,漸漸地,這些就填滿了你的業餘生活空間,當然也就改變了你的生活方式。(比如昨天中午一看論壇在討論有關隱私權的一個案例,他就直奔書店一口氣買了七八本書,理清了思想到論壇發言,把給愛人的助動車上牌照的事忘得一幹二淨。)要說生活最大的變化是什麼,就是時間不夠用,要充電。在公共汽車上的30分鍾裏,我的手上總拿著書的,這兩年裏,我買書已經花了好幾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