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陌上花開(2 / 3)

幾日後,一直呆在客棧閉門不出的她見到了他的貼身侍衛小李。她知道,如果從前在回齊國的路上,她無路可逃,那麼現在她更不必費什麼心思了。

“你來是要帶我去他的太子府?”紫筠漠然問道,他終究還是不會守約的。

“不,薛神醫。我是要帶你去一個地方。”小李說完,轉身引路。

剛下馬車,一個醫館的招牌在風中顯得格外的注目。她一愣,有些好奇的走了進去,醫館牆邊的櫃子上,整整齊齊的陳列著各類藥材,醫書。而另一邊則擺放著幾張方便病人前來看病的桌椅板凳。她一直都夢想著想要有一家自己的醫館,而眼前的一切仿佛按照她心中設想的一般,布置得井然有序,但又絲毫不奢華鋪張。看到她滿意的四處走走,隨手翻開那些陳列在架子上的醫用器具查看著,臉上不經意間露出笑容。小李笑了,悄然退去。

自從那日她免費為街上邢家媳婦引產之後,隨著胎兒的平安降生,越來越多的百姓慕名而來,她的醫館一時人滿為患,神醫薛紫筠的大名也一時在齊國家喻戶曉。

當然,這其間不乏有看她的醫館眼紅,怕她搶了自己生意的商人們的刁難,還有一些被她拒絕診治的達官貴人的威脅和迫害。隻不過,不等她為此皺眉,就有人擺平了。就像她的醫館裏似乎從來沒有缺過藥材,斷過繃帶什麼的。因為連她自己都不知道,他是不是有派人在暗中保護她,觀察她。往往今天快用完的藥,明早就被人補齊了。後來,甚至她都不知道小李是什麼時候來送藥材的。

她唯一知道的,是偶爾她送走病人,累得倚在醫館門上休息時,抬眼總會看到一襲紫袍的身影。偶爾,在醫館人不是很多的時候,他也會來這裏小坐。沏一壺鐵觀音,兩人一邊品茶,一邊閑聊。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詩詞歌賦;近談彼此的生活,遠觀紛爭的亂世。

她發現她漸漸喜歡上了這種生活,以及偶爾和他的交流談心。或許,在過往漂泊江湖的歲月裏,從來沒有一個可以如此和她暢談古今,又可以如此交心的朋友。每一次,待日落西山,他笑著離去;而她因之前勞累而緊皺的眉頭,也舒緩不少。

就這樣,五年的時光如白駒過隙般流過。他依舊是重任在肩的太子,她也依舊是眾人愛戴的薛神醫。他們之間的交集除了一個月內,偶爾三五次的碰麵,交心,如君子般淡如水。

唯一不同的隻是,拋開過去對他的種種偏見,她發現他真的是一個愛民如子的太子;而他的殺伐決斷,縱然她不喜歡,卻足以證明他是一個明君的不二人選。

對他而言,除了她令他印象深刻的善良和仁義,她身上有著他們所固有的堅守和執著。多少次,見她累得汗流滿麵,他心疼的想要給她派兩個助手,甚至是讓她放棄醫館,卻被她一口回絕。她對自己所有的病人親力親為,絕不敷衍,亦絕不輕言放棄。縱然前一日累得倒下,次日照樣早起看病,風雨無阻,從不間斷。

如果一切就這麼繼續,也許他們會就這樣做一輩子的知己好友。直到那日,齊皇去世,舉國同哀。她擔心他太過傷心悲痛,卻找不到去看他的理由,也沒有進宮的途徑。那幾日她人也懶懶的,打發走了幾個病人,躺在臥室百無聊賴,心中卻一直不安,直到三日後,小李的出現。

“薛姑娘,您去看看太子,不,皇上他吧!”小李見到她就抹淚道。

她二話不說,跟著進了宮。偌大的宮殿裏,隻有一個呆在一邊侍奉的太監。她一步步走進去才發現,一副手持弓箭的畫像前正站著一個一動不動的男子。看著那熟悉的背影,耳邊想起小李子的哭訴:“他,他已經三天三夜不吃不喝了。”她的心忽然一痛,就要落下淚來。

走到他身後,想要開口勸,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隻是緊緊的從後背抱住他。似乎是被那熟悉的藥香觸動,他依舊沒有動,隻是用有些冰冷麻木的大手緊緊的拽著她的一雙小手。

身後,小李和太監默默退去,關上了殿門。

在接下來的數日裏,她一直不曾開口說話。隻是任由他在她懷裏大哭了一場,聽著他像個孩子般,絮絮叨叨的哭述著那些從前的父子回憶,那些記憶中的諄諄教誨。他是齊皇生前最疼愛,也最器重的兒子。他們父子之間的感情注定不同於常人,正因為如此,他的悲痛才來得更加的深刻,更加的刻骨銘心。

因為有過同樣生離死別的經曆,她說不出半句撫慰的話,隻是第一次,默默的為他精心準備著各種羹湯,補藥,看著幾日來須發漸白,眼圈烏黑的他一口一口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