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解決民憤(1 / 2)

元康百姓不肯相信,那頭目又開始胡說八道“你們別聽這狗皇帝的花言巧語。他們這些人的嘴巴最是毒辣了。”

沈承策憤怒,掃了一眼轎子中的頭目,聽口音是元康遺民,看來是他自己心中有問題卻要來煽動別的百姓。

沈承策也是毫不客氣回嘴“既然你說朕不能讓你們安居樂業,那麼請問你又有何主意讓他們安享盛世?光是靠嘴上功夫沒用,你無權無勢如何解決百姓的溫飽問題?搶奪還是廝殺?如此跟賊匪有何不同,若是你在本國境內到處惹是生非,朕定不會饒你,可能牽扯著其餘百姓不能安居樂業。他們隻是向往平淡的生活,可你們這麼做隻會讓他們陷入痛苦之中,他們還要為你的作為付出代價,他們根本不想做野蠻人不想做賊匪,卻也被你逼得不得不如此做。他們的後世子孫一輩子背上小土匪的罵名,沒有出路沒有未來,難道這就是你所說的盛世?”

這麼一說,百姓們才反應過來,其實不論誰做主江山都會經曆一場戰爭,他們剛剛經曆了一場生死折磨。若是要推翻沈承策另立新主必定要再經曆一場腥風血雨,上次那一戰已經死傷無數,不少家庭支離破碎好不容易安定下來再來一場豈不是要絕種了?

百姓們想來想去總覺著不劃算,何況他們元康遺民本就沒多少,根本鬥不過炎陽國的千軍萬馬如此草率行動與以卵擊石有何不同。

百姓們開始有些猶豫,並且沒有人再響應那頭目的號令。

頭目見此情景立刻命人請出主子來壓製。沒過多久有一定轎子落下,轎子裏走下來的是一位戴麵具的人。那人衣著華貴風度翩翩倒是有些高高在上的氣度。隻是橫看豎看,此人的心計似乎沒有那頭目深沉,可為何那頭目對此人如此敬重。

沈承策死死盯著來人看,那人卻想著法子的逃避沈承策的目光。

他為什麼要逃避,難道是覺得愧對於朕?看來真是朝廷中人,否則也不會遮擋臉麵,說白了就是不想讓人認出他的模樣。

沈承策叫囂“這位公子,敢問朕與你有何過節,你為何煽動百姓造成混局,這對你有何好處?莫非你是覺著朕治國無方?那麼朕倒是請問請問你,若你是這江山的主人,麵對這局麵你會如何處理?”

那人雙手靠背,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樣回道“若我是這江山的主人定不會讓此等局麵發生。元康好端端的一個國家不爭不搶與炎陽國無任何糾葛,怎麼就發生了戰爭。若我是你,我定不會滅了元康吞並了他們的土地。我會和平共處與元康結成兄弟同盟共同發展。如此不費一兵一卒卻能使兩國和平共存就不會有百姓顛沛流離的慘況了。”

“好!”一旁聽著的頭目立刻拍手叫好,其餘同夥也跟著拍手。

老百姓一聽這話立刻又站在他們這邊,感覺這主人說的極有道理,好端端的兩個國家為何要打仗。若是不打仗就不會有這麼多麻煩,也就不會鬧成今天的局麵。根本就是炎陽國皇帝殘暴好戰,根本就是他私心太重。

百姓們強烈要求沈承策給一個說法,並且包圍圈越來越重,人們手拉手做成了一道道人牆將沈承策和溫大人包圍其中,如果不做一個合理解釋是不會放過的。

對此,溫大人有些後怕,緊張的看著沈承策“皇,皇上如此該如何是好?”

沈承策不慌不忙站在包圍圈中任憑百姓瞪著自己,依舊是保持王者該有的冷靜之氣。

“看來你們隻知其一不知其二,當初我朝可並沒有要吞並元康之意。是元康惹了大國的圍攻,我朝曾幫助過你們的,隻是對方太過厲害一下就滅了元康,朕也是為了保全你們這些百姓的正常生活才不得不出此下策。那些大國的人囂張跋扈,如果元康真就成了他們的附屬國,你們還有好日子過嗎?曆朝曆代哪個刺史是從遺民中挑選出來的?又有哪個國家願意讓本國百姓與遺民一同居住甚至可以通婚?朕就是怕你們心生嫌隙所以采取了這個辦法,讓溫大人做刺史。並且允許有才之人參加科考,難道這些還不夠證明朕的心意嗎?”

這麼一說好像真是如此,有不少百姓已經開始退去。各種議論聲也開始響起,有些年紀稍長的不想再僵持下去了“哎,說起來皇上對我們已經很好了。所以政策都是一視同仁,我們也不吃虧。何況山河破碎都是常有之事,我們又何必為那些事情煩惱。不管江山誰做主都與我們無關,我們隻要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就成,誰坐江山還不得要各種爭鬥。你們又怎麼保證換了皇帝之後就一定是太平盛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