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青年幹部之“忌”:“沒有沒有”(1 / 1)

青年幹部之“忌”:“沒有沒有”

人才與知識

作者:張建

母親對女兒說:“孩子,我已經走過的彎路你就不要再走了。”女兒說:“要是我不走,怎麼知道那是彎路呢?”母親無語。

女兒沒有說錯,許多事情如果不是自己親身去經曆,怎麼知道是對還是錯呢?母親也沒有錯,自己走過的彎路如果不說,就是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那可是自己的孩子呀。但是怎麼能保證自己說的就是對的呢?所以母親就是那麼一說,女兒也就姑且一聽,做個參考,畢竟路還是要自己去走的。

一次,一位青年科員送給我一份征求意見的材料,我問他:“你看過了嗎?”他說“我看了,”我又問他:“你有什麼意見嗎?”他急忙說“沒有沒有”,態度謙恭,意思是說“我怎麼敢有意見呢”。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我的心裏略感涼意,對他說:“既然你看了就應該有些意見,多少你說出來看看”,看我真心聽他說,他就說了一些意見,我也讚同,隨後就讓他按他的意見給反饋了。

想想我年輕的時候,過手的文件材料一般都不看,好像跟自己沒什麼關係似的,送到領導那兒也沒有想表達自己的意見,隻當自己是一個轉運工具罷了。再看看現在的年輕人,已經比我那時強了很多,一般過手的材料都會看一眼,隻是通常不做表達看法的準備,你不要求他就不說,錯把“沒有沒有”當成了謙恭,以為不說是上策,或可能沒想到領導會聽他的看法。因為自己沒有看法,或者不認為自己有表達看法的必要,或者就不想有所表達,總之一句話,沒有準備。而我們知道,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

有時候,我和上級或者下屬共同參與或經曆某事,如果上級問我有什麼意見或看法,我都會認真地發表看法,因為這時候都是思考、提高和展示的機會,更是學習、請教和共享的機會,通常不會隨意放過。而我征求下屬的意見和看法時,也是希望能有學習交流的機會,當然也有對下屬考察的意味。如果下屬沒有準備,隻是倉促應付或“沒有沒有”,我就會感到遺憾,並知道那是因為他沒有經驗,也沒有準備,就像我年輕的時候一樣,還需要曆練。還有青年跟我說,如果他的領導年齡和他相近,青年下級會出於自保選擇“藏鋒”,顧慮多多,所以會說“沒有沒有”,這和“辦公室政治”有關。當然要看具體情況,對有意識地說“沒有沒有”,不在我說的“無意識錯誤”之列,我不置可否。

在領導征求你的意見的時候,不能說“沒有沒有”,所謂的謙恭不是在這個時候表現的。如果確實沒有意見,也不能說“沒有”,而應該把你認為是優點或特點的東西說出來,因為“沒有”通常是表示不想說而已,除非你沒看過或不知道,這時候你需要說明一下。即使領導沒有征求你的意見,而如果你有看法的時候,也要想些辦法向領導表達出你的意見,這叫主觀能動性,就是給自己創造一些條件,正麵善意地表達自己的看法,盡量簡練,最好具體一些,有可能再加上自己深入思考的東西,看能不能給你的領導多一些東西,因為你總有一些東西是你的上級所沒有的或所需要的。這樣的交流和共享何樂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