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內城商業街(1 / 3)

1.內城商業街

鼓樓、鍾樓地區——北京現存元代的商業街

從元代起,北京就出現了鍾鼓樓商業街。在元代,由於漕運的迅速發展,促進積水潭附近的鍾鼓樓地區發展成為了當時最富庶、繁華的集市貿易中心。

鍾樓附近有從事商業的店鋪、歌台、酒館,貨物小到針頭錢腦、水果小吃,大到麵粉、柴炭以及各種生活、生產用具,應有盡有,百姓們在這裏進行著各種交易。

北京現存的鍾樓、鼓樓位於市東城區地安門外大街,這裏是元明清時代北京城的擊鼓報時之處。鼓樓在南,鍾樓在北,一前一後地坐落在城中軸線的北端,與南麵的景山相對。

鼓樓

鼓樓在鍾樓以南100多米處,占地約7000平方米,通高46.7米,它的底坐是一個高4千米的磚砌台。樓體麵闊五間,形製為三重簷歇山頂、灰瓦綠琉璃剪邊屋麵。雖然從表麵上看它有兩層,其實在兩層之上還有一個暗層。鼓樓的底層為磚石結構,前後各有券門三道,左右各有一道,東北角還設邊門,內砌69級式石階可通往二層。二層以上為木結構,四周修有回廊,外側有望柱和欄杆等可供觀望。

鼓樓內部金碧輝煌,畫有各種精彩畫。二層原本用來報時的宋代銅壺滴漏和鐃神,在清初遺失。清代起改用時辰香定更次,並設象征一年二十四節氣的主更鼓1麵和群鼓24麵,用來報時。現在僅存一麵直徑1.71米,高2.22米的主鼓,鼓麵由整張牛皮蒙成,上麵被八國聯軍在庚子年侵占北京時砍得刀痕累累。

鍾樓

鼓樓始建於至元九年(1272年),在元代為萬寧寺的中心閣,後來毀於戰火。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與鼓樓一起重建,正式取名為鍾樓,但不久後就再次被毀。清乾隆十年(1745年)第三次修建,兩年後建成。這次建築全部采用了可防火磚石結構。

鍾樓占地約6000平方米,通高47.95米。為重簷歇山頂建築。樓體麵闊三間,上有黑琉璃瓦綠剪邊覆頂,下有漢白玉須彌座承托,內設可通往二層的75級石階,底層四麵分別開一座券門,券門的左右各有一座石雕窗,周圍環繞著石護欄。

鍾樓的正中立有八角形的鍾架,原先懸掛著永樂年間所鑄的大鐵鍾,後因為音質不佳,改用了“大明永樂吉日”鑄的大銅鍾一口。鍾高7.02米,直徑3.4米,重63噸,是中國現存體量最大、分量最重的古代銅鍾,有“鍾王”之稱。它的鍾聲悠遠綿長,圓潤洪亮,在過去北京城尚無高大建築的時代,數十裏遠都可以聽到鍾聲。原鐵鍾則被置於牆邊,目前已被大鍾寺古鍾博物館收藏。

元大都最繁華的商業街

據考證,元大都的鼓樓和鍾樓附近十分繁華,有帽子市、皮帽市、段子市、沙刺(珠寶)市、珠子市、鵝鴨市、鐵器市、米市、麵市等。為什麼鼓樓與鍾樓附近會如此繁榮呢?第一個原因是鼓樓和鍾樓都位於都城的中心。

第二個原因就是當年南北大運河的終點碼頭在積水潭,積水潭與鼓樓隻隔一條斜街。元初,大運河的北終點還在通州,從通州到大都,有50裏旱路,都城需用的糧物都得用車、馬轉運,運輸量很大。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忽必烈接受了郭守敬提出的在通州與大都之間挖河道的建議,並派遣他主持整個工程。

在郭守敬的指揮下,一條通惠河成功地出現在了北京城,這條河引昌平的白浮泉水,彙神山諸泉,向西又折向南流,過雙塔、玉泉、昆明湖,入大都城至積水潭,再向東,出大都向東而與大運河交彙。

至此,積水潭每天都有大量的船隻出入,從而為鍾、鼓樓的繁華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鼓樓前在元代時是北京城重要的商業區。根據古代都城“左祖右社,前朝後市”的規製,鼓樓正處在皇城之後,而且附近多有權貴宅第,不遠處的積水潭和什刹海也都是商賈雲集之所,因此帶動了鼓樓前商業的發展。直到王府井、西單等商業街興起後,鍾鼓樓商業街才逐漸衰落。1949年後,鼓樓商業街重新繁榮,不僅保留老字號,而且新開了許多商店、飯店和風味小吃店,成為北京城北地區的商業中心之一。

曾經盛極一時的鍾鼓樓,雖已經不是商業核心區,但是其仍然聚集著大量的商業企業,而且其沉澱的文化和曆史更使其在北京眾多的商業街區中展現出獨特的吸引力。鍾鼓樓上千年的曆史變遷,逝去的是過客,留下的是文化,古老的文化氣息與現代商業的融合,使其散發著獨特的魅力,仍是北京商業版圖上一顆璀璨明球。

鼓樓、鍾樓地區老字號

鼓樓前至後門一帶非常熱鬧,各種店鋪一應俱全:油鹽醬菜店有南洪泰、寶瑞興、謙益號、洪興號;

幹果海味鋪有乾德號、大順德、聚盛長、聚盛隆、新茂魁;

綢緞布匹莊有天興號、謙祥益北號、通興長、永通誠、複興隆;

鞋鋪有乾有齋、全安齋、全順齋、聚茂齋、慶榮升;

首飾樓有信遠樓、瑞成樓、義泰樓、泉興樓;

茶莊有同裕號、吳肇祥、榮源號、彙源號、祥泰號、和豐號;

煙葉鋪有北豫豐、北益豐;飯莊飯館有慶和堂、合義齋、福興居;

大茶館有天彙軒,此外還有照像館、理發館、鍾表鋪和平易錢莊等。

什刹海地區——元代南北大運河的終點碼頭

什刹海位於北京城西,又名“十刹海”,因其四周原有十座佛寺而得名。

唐代,什刹海是海子園的一部分,元代,為南北大運河的終點碼頭。當時水麵寬闊如海,彙集了眾多南北往來的糧船、商船,呈現出“舳艫蔽天”的盛況。

什刹海沿岸周邊有許多酒樓、歌台、茶肆,並形成米市、麵市、緞子市、皮毛市、帽子市、牛市、馬市和專門收賣驅奴的人市,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明朝初年,這裏的區域逐漸縮小,形成西海﹑後海﹑前海,三海水道相通。

什刹海自清代起成為遊樂消夏之所,這裏碧波蕩漾,岸邊有婀娜多姿的垂柳,遠處有雄偉的高山,風景十分優美,是當時著名的遊覽勝地,被譽為“北方的水鄉”,同時是集古都文化、民俗休閑、享受時尚、感受曆史為一體的勝地。

元朝曾依托這一片水域在東岸確定了都城建設的中軸線,所以什刹海也是元、明、清三代城市規劃和水係的核心。

東四地區——明代北京最繁華的商業地區

東四大街遠在元代就是十分繁華的商業街,當時稱十字街。明永樂年間,在東四大街路口修建了東、西、南、北四座牌樓,即“東四牌樓”,東四地名因此而命名。“東四牌樓”均為四柱三樓式,東側牌樓上書“履仁”,西側牌樓上書“行義”,南北的牌樓上書“大市街”。這四座牌樓雖在1954被拆除,但東四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以東四命名的街道除南、北、西大街外,還有東四頭條至十四條胡同。其中三條至八條胡同形成於元代,街巷嚴格遵循大街24步、小巷12步的規格。街區內排列整齊的胡同,布局規整的四合院,顯現了完整的“魚骨”式的胡同模式。

東四一帶在元代是全城三大商業中心之一,直到明清時代仍然十分繁華。這裏與朝陽門、東直門、崇文門相鄰近,是糧食、木材和外地商品進京的必經之路。在朝陽門附近還有許多貨棧、倉庫,更加推動了金融和商業的發展。

昔時,這裏有許多資金雄厚的錢莊和名聲大震的店鋪,如:富冠京師的“四大恒”錢莊,恒信公、華盛東綢布店,永安堂藥店和以“大八件”著名的合芳樓,製黃白蜂糕的美蓉齋和瑞芳齋餑餑鋪等。

元代滅之後,明代於永樂年間改建北京城,後又將南北大運河終點碼頭積水潭廢棄,改在東便門外的大通橋為終點碼頭。這是東四地區繼鼓樓、鍾樓之後,成為北京最繁華商業街的首要條件。

元代時,朝廷在通州建有13座糧倉,當做儲糧之用。

據《日下舊聞考》記載,明代將管理漕糧的總督倉場公署設在裱褙胡同。通州和北京都設糧倉。北京城的糧倉大多建在朝陽門內左右和東直門等處。

到了清乾隆年間,原通州的官倉隻留兩座外,其餘多移至北京。北京有糧倉十三座,朝陽門內南側有祿米倉,北有新太倉、舊太倉、南新倉、富新倉、海運倉等。

此外,雖然定東便門外的大通橋附近為漕運卸糧之地,但是由於糧多船多,大通橋一處不夠使用。因此,必須有一部分漕糧在通州卸。而後改用大車、騾馬馱運至北京進朝陽門入倉。

不管是在東便門外大通橋卸下的糧食,還是在通州卸下的糧食,都要改裝車、馬,運進朝陽門。眾多的馬夫,搬運糧食的夫役和管理糧倉的人員,就都聚在東四牌樓,喝水、吃飯、休息。

東四地區成為繁華商業區的第二個條件是,明代,東四牌樓以南有官妓院,有演奏樂器的娛樂之所。現在的內務部街,在明代時,叫“勾欄胡同”。現在的演樂胡同,是明代樂隊演習奏樂的地方,現在的本司胡同,是明代管理官妓院、管轄戲曲、音樂活動的“教坊司”所在地。

此外,燈市口的繁華興盛,對東四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在明代,正月觀燈是當時極盛的一種風俗。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時,每年正月就“放燈十日”以與百姓同樂。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就在東四牌樓迄南設燈市。

從正月初八日起,至十八日在此放燈。並賜百官假五日以觀燈。當年,從二郎廟往西,其街很寬闊、整齊。街中列市,珠玉古玩、兒童玩具、日用雜品之貨攤,應有盡有。

而且還有文娛玩耍之地,據《帝京景物略》記載:“童子捶鼓,傍夕向曉,曰太平鼓”,有童子“跳白索”以為戲。

等到太陽西落,即滿街張燈,從二郎廟往西觀之,如同星月之街,五光十色,煞是好看。

各色紗燈上都畫著山水風景、各種花卉和曆史故事等圖畫。

更好看的還有冰燈“細剪百彩,澆水成之”,千姿百態。

在燈市期間,觀者如雲,遊客若狂,老幼男女,從四麵八方擁至燈市。其中有很多官宦、富豪、文人墨客也來此觀燈。但是,燈市缺少賣茶水、飯食的店鋪和貨攤,觀燈者就到東四飲宴休息,東四的商業自然大受裨益。

此外,東四東側的三官廟廟會對東四的繁榮也起到了重大作用。

三官廟始建於明成化年間,供奉天、地、水府三元的神,故稱三官廟。

這座廟規模大,香火旺。每逢開廟之時,香客擁擠不堪,東至朝陽門,西至東四都是人群。

據傳說,明成化以後的皇帝都到三官廟上過香,三官廟廟會的興盛,間接促進了東四地區的經濟繁榮。鑒於以上原因,東四地區成為明代北京最繁華的商業地區。

東四地區的老商號

老北京有句俗話叫“東富西貴”,“西貴”,指的是西城住的都是達官貴人,皇親國戚,那麼“東富”是什麼意思呢?

“東”指東四地區,說到“富”可有說法了。

東四有控製北京金融市場的四大錢莊“四大恒”。這四個恒字號錢莊是恒興號、恒和號、恒利號和恒源號。

除恒源號位於東四牌樓東側外,其餘三號都在大市街(指東四南北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