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道德(1 / 2)

“人在做,天在看”,那是老百姓常說的一句話,意思是:別以為你做的事神不知鬼不覺,老天爺看 “人在做,天在看”,那是老百姓常說的一句話,意思是:別以為你做的事神不知鬼不覺,老天爺都在看著。

有話叫天地良心,還有說法叫天良。良心是天,什麼是良心?

良心就是良知,就是道德,由好知與好德組成。每個人做事,頭上頂著道德這片天,道德兩隻眼盯著你看著你,對與不對,該做不該做,都有評判。

道德之天對人是軟辦法,軟中有硬,兩手抓,一手讚揚,一手譴責。你符合道德,就是符合天意,就讚揚;你違反道德,就是違反天意,就譴責。

“凡事當留餘地” ,是處事很重要的分寸、應對進退的涵養。

人不知進退,會跟人衝突,會有災禍。

處事要留有餘地,要掌握恰到好處。

所以《格言別錄》告訴我們,“事不可做盡,言不可道盡”,這兩句話很有味道。

事情不可做得太絕,有句成語叫“窮寇莫追”,敵人已經潰敗,不要把他殺絕,最後他會反撲,可能還會有災禍來,所以事情做得欺人太甚就不好。

我們看,能留有餘地的人,不讓人難堪,讓人有台階下,這就厚道。

厚道的人一定有後福,刻薄的人就折福。

什麼樣的人每天在增福?

跟上天的心相應,就有福。天心無私,無私的人有福。

上天最為忌諱的,“造物所忌,曰刻曰巧”,太刻薄,跟天心相違背,“巧”就是自私自利,用很奸巧的方法來謀私利,甚至還有可能去陷害別人,這樣的人會感來災禍。

不要刻薄,要厚道,時時能體恤別人的立場、心情。人家很難受,要安慰他;人家很難受,還挖苦他、羞辱他,就太過分了。

漢朝有個人叫劉寬。這個名字取得好,代表他父親對他的期許,要寬恕、寬宏大量。

他從小就這麼期許自己,提起這個態度、德行。劉寬確實沒有辜負他父親對他的期望。劉寬是官員。

有一天他在路上坐著牛車,突然有個農民來了,“這頭牛是我的,你怎麼可以偷我的牛?你要還給我。”

突如其來的質問。劉寬說:“對不起,對不起,你牽去吧,牽去吧。”

真的,牛就給人家牽走,他自己走路回去。

後來這個農民回到家裏發現他的牛跑回來了,他很不好意思,又了解剛剛那個是大官,他就更著急、更慚愧,趕緊牽牛去還給劉寬。

牽過去了,當然跪下來求饒,“大人啊,對不起,我看錯了。”

這人已經這麼狼狽了,怎麼辦?假如說,“你給我跪好,不要起來!”那就借題發揮了。

所以仁慈的人,確實是時時為人想,不會記人家的仇。

“你趕快起來啦,牛跟牛當然長得像,所以你認錯了很正常。

哎呀,感謝你,還勞煩你幫我牽回來。”多厚道,給人家台階下。

大家想想,這個農民當下聽完,一定感動得痛哭流涕。

這個人回到家以後,很可能見人就講,“劉寬大人好人啊,好人啊!”到處宣揚大人的恩德。

那劉寬以身作則,厚道的行為做出來,教化一方,一方的百姓都受到感動。

楚莊王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很有成就的一位君王。他忍辱負重,能屈能伸,曆史中說,他三年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一飛衝天。

他沉潛很久之後才出來發揮。所以楚莊王之所以有成就,因為他處事留餘地。他是一國之君,對底下的人都恭敬。

之前跟大家講過這個故事,楚莊王宴請群臣,燈滅了,黑暗中妃子被人非禮,她把人家帽帶扯斷,然後讓莊王點火,把犯錯的人揪出來。

有時人做事情,要為對方甚至要為遠處想,如果馬上把火點起來,請問這個人以後怎麼在人群立足?

每個人看到他,“連君王的妃子都敢非禮”,那他沒有其他的路可以走了,這樣會逼死人。

所以人要留口德,不要去揚人家的惡,留一個讓人家改過自新的機會。

“凡一事而關人終身”,這件事攸關他一生的名聲、名節,“縱確見實聞”,縱使真的了解他以前的事情,也不要常常掛在口上。

“他以前對父母都不孝。”

“他以前離婚。”都講人家這些事情,讓人家在人群中抬不起頭來,這樣不好。

看人要看後半段,浪子回頭金不換。況且倫理道德、中華文化,這兩三代比較忽略,人不學,不知道、不知義,都要能寬恕、包容人家曾經做過的錯事。

其實不要說別人,我們幾十年來哪有不犯錯的?曾經犯的錯,希不希望別人到處去宣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給人留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