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廣有九個兒子,個個調皮搗蛋,人人愛惹是非。魯班說明來意之後,敖廣滿心歡喜,決定讓九個兒子去幫助修清漪園。

魯班根據九個龍子的特長,給他們指派了合適的活兒。有的去昆侖太虛真人那裏馱來一座山,即現在的萬壽山;有的開挖昆明湖,有的蓋宮殿、選樓閣……

清漪園在龍子們的努力下終於修造完工了,魯班覺得他們挺賣力,破例讓他們在園中遊玩幾天。可這幾個龍子,壞毛病依舊難改,魯班隻得命令他們回東海龍官。可這龍子們覺得清漪園比水晶宮有趣得多,說什麼也不願意回去。龍王央求魯班給他們指派一些事做,隻要他們不闖禍就行。

於是魯班就給它們分配差事。老大力氣大,負重力強,就被指派到萬壽山上去馱石碑。老大馱著石碑,穩穩當當,不倒不斜。因為極像王八,人們稱之為王八馱石碑。

老二喜歡水,就被安排在界湖橋的橋拱上當泄水口。

老三能避火,被指派到仁壽殿前邊兒防火。

老四辦事兒謹慎,就把它鑲在了東宮門的門環兒上,讓它看門兒。

老五好登高兒,就把它安在了排雲殿的翹角兒上。……輪到老九了,魯班一時竟找不到他了,四下一看,發現老九正在排雲殿的頂上吞那琉璃殿脊呢。

原來這老九有貪吃的愛好,凡是好東西就想吞進自己的肚子。魯班生氣了,順手兒把一把寶劍扔上殿頂,此劍不偏不斜,正好插在老九的脖子上。大脊還被老九吞在嘴裏,就被釘在那兒了。

魯班還怕老九不老實,又用鐵鏈子把它拴了起來。現在排雲殿的頂脊上,用鐵鏈子拴著的脖子上還插著把寶劍,似龍非龍的東西,這就是那位貪心的老九。

直到現在,龍王的九個兒子還留在清漪園裏。濟公上梁的民間傳說

香山碧雲寺裏有座羅漢堂,內有五百零八尊泥塑羅漢。奇怪的是大名鼎鼎的濟公和尚在這兒卻沒有排上座次。關於此事民間還有一個傳說故事。

濟公原是南宋人,本名道濟,因為瘋癲,被稱為濟顛。他樂善好施,厭惡欺上瞞下的官府和公差,人們都尊敬的稱他為“濟公活佛”。

話說碧雲寺羅漢堂排位那天,濟公和尚早早地來到了碧雲寺,天還早,大門沒開,他就四處轉轉,剛走到一個小村口兒,就看見一位姑娘驚慌失措地跑過來求他救命。原來她被馬員外家的二公子糾纏。濟公把姑娘拉到路旁的一間小茅屋裏。

此時,正好有一隻麻雀落在茅屋的窗戶上。濟公心中一喜,猛地一下,用破帽子將麻雀捉住。濟公把麻雀舉到姑娘麵前說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這時那些人已經追上來了,濟公看清二公子的模樣,把麻雀往破帽子裏一捂,不慌不忙地走出了小茅屋。二公子一夥人到他跟前問他有沒有見到一個姑娘,濟公裝著沒聽見,接著往前走。

二公子一下把他攔住,又了他一遍,濟公說沒看見,還讓二公子小點聲別驚動了他的神鳥。

二公子一聽有神鳥,眼睛一直盯著濟公的帽子,還湊到跟前想看個究竟,濟公死死地捂著帽子退後了幾步。

二公子心想這一定是一隻神鳥,於是他願出十兩銀子,濟公不肯賣,二公子又說三十兩、四十兩、五十兩,最後二公子把身上所有的銀子都給了濟公。濟公看了看手裏的銀子,點了點頭,一手接過銀子,一手把帽子舉到二公子麵前,可二公子還沒接過帽子,麻雀呼地一聲,飛起了。二公子一夥人急了,馬上朝麻雀飛的方向追去。

濟公和尚看他們跑遠了,馬上把姑娘從茅屋裏領出來,並把那些銀子都給了姑娘,姑娘感激不已,連連向濟公致謝。濟公又送了姑娘一程。

太陽快落山了,濟公和尚才回到了碧雲寺。等他走進羅漢堂的大門時,所有的座位全排滿了。他在堂裏轉了好幾圈兒,也沒找到一個合適的地方落腳兒。

他抬頭一看房梁,感覺上麵還不錯,就把破帽子在頭上一扣,小芭蕉扇往懷裏一插,爬到了房梁上,從這兒以後,他就在羅漢堂的房梁上“定居”了。

可是,沒過幾天,他就覺得不舒服了,臥不下,躺不安的,於是他決定出去雲遊,為了有朝一日再回到這裏,他請木匠師傅,照著他的樣子,做了一個木頭羅漢,釘在了房梁上,算是占下了地方。七仙女修“蓬島瑤台”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