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著名景觀和宗教名勝
古都北京曾有“燕京八景”的說法,然而,伴隨著歲月的風霜雨雪和兵災人禍,這些景觀大多都淹沒在曆史的風煙之中了。
北京著名景觀除了頤和園、圓明園遺址外,還有八達嶺長城、明皇十三陵、周口店遺址、什刹海等。這些景觀,無疑是古都北京人文曆史的象征。
八達嶺長城的關城建於1505年,位於北京市延慶縣,史稱天下九塞之一,是萬裏長城的精華,在明長城中獨具代表性。八達嶺長城在明朝嘉靖、萬曆年間曾有修葺,樓台段長城地勢險峻,是明朝重要的軍事關隘和北京的重要屏障。
明十三陵是我國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區境內的天壽山,總麵積1200多平方千米,距離北京約50千米。陵區地處東西北三麵環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區周圍群山環抱,山明水秀,景色宜人。
十三陵自1408年5月開始修建長陵,到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葬入思陵為止,是我國曆代帝王陵寢建築中保存得比較好的一處。
什刹海也寫作十刹海,據史料記載,它四周原有10座佛寺,因此有這個稱呼。什刹海在元朝稱作海子,是處一寬而長的水麵,明朝初年,水麵縮小,後逐漸形成西海、後海、前海,三海水道相通。這裏自清朝起,就成為京城人遊樂消夏的地方。
什刹海景區是老北京風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曆史上這裏曾建有王府、寺觀、庵廟等達30多處,現存十幾處。周邊還有大量典型的胡同和四合院。
恭王府是北京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位於什刹海西北角,始建於18世紀末。早期是乾隆年間大學士和珅宅第,1799年和珅獲罪,宅第被沒收賜給慶郡王,1851年改賜給恭親王愛新覺羅·奕,成為恭王府。
恭王府是北京現存最完整、布置最精的一座清代王府。著名學者侯仁之稱之為“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恭王府分為平行的東中西三路,是世界最大的四合院。
景山地處北京城的中軸線上,原是元、明、清三代的皇家禦苑。是北京城內登高遠眺,觀覽全城景致的最佳地點。
在600多年前的元代,這裏還是個小山丘,名叫青山。明朝興建紫禁城時,曾在此堆放煤炭,故有煤山俗稱。明朝永樂年間,將開挖護城河的泥土堆積於此,砌成一座高大的土山,叫“萬歲山”,又稱大內的鎮山。景山一名是清初改稱的。
山上的五座亭子,為乾隆年間興建。當時山上叢林蔽日,生機盎然,山下遍植花草果木,有後果園之稱。是一座優美的皇家花園。
香山又叫靜宜園,位於北京西郊,距市區約25千米,最高峰海拔557米,是北京著名的森林公園。1186年,金代皇帝在這裏修建了大永安寺,又稱甘露寺。寺旁建行宮,經曆代擴建,到清1746年定名為靜宜園。
香山紅葉最為著名。每年10月中旬到11月上旬是觀賞紅葉的最好季節,紅葉延續時間通常為一個月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