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軌電車的運營線路到1930年發展到6條,第一條是西線,由天橋至西直門;第二條是東線,由天橋到北新橋;第三條由東四到西四;第四條自北平橋到太平倉;第五條由崇文門至宣武門;第六條由崇文門至和和平門。
在以後的時間裏,電車公司增鋪新軌,調整行車路線,到1943年,全城的電車行駛路達到七條,運營線路總長43.04公裏,達到最大規模。
到1949年北京的有軌電車線路就固定在這7條線路上。除了運營線路進行過多次調整,再未增鋪新軌。
有軌電車實施的票製,除了普通月票、單一票、分段票以外,還有本票、換車票(持此票可換乘他路車)、季票、半價票、免費票證等。
有軌電車噪聲大、運營速度慢、軌道的鋪設嚴重影響城市的改造,也造成行車安全等諸多問題。但有軌電車作為新興的進步事業,對舊北京的經濟、文化的發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
1950年10月17日,北京的第一輛無軌電車首次試車成功,1957年2月26日無軌電車正式通車。至此在北京有42年曆史的有軌電車,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悄然退出了曆史舞台。
北京擁有飛機的年代較早
北京現代航空事業開始的標誌是1913年9月1日,這一天,僅有62名學員的南苑航空學校正式開學。
半年後,1914年3月11日,南苑航空學校三架飛機首次試航,由南苑機場起飛,飛往保定。
1919年,北洋政府交通部設立籌辦航空事宜處。1920年2月成立北京航空署。同年5月至次年6月,先後自北京試航天津、濟南獲得成功。
1922年,開辟北京至上海航線;1933年北平至洛陽通航,以後又開辟了北平至太原、漢口、廣州的航線,並新修了西苑機場。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美合資的中國航空公司和國民政府交通部屬的中央航空運輸公司,又恢複或新辟了由北平至濟南、南京、上海、漢口、西安、重慶等地的民用航線。但由於某些原因,這些航線都不能正常飛行。
北平和平解放前夕,南苑機場、西苑機場均被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
【鏈接】漫話老北京的有軌電車
20世紀二、三十年代,老北京的交通要道,都鋪上了長長的鐵軌,隨即,北京人以前從來沒有見過的有軌電車誕生了。這種電車行進時,笨重的木質車身,夾雜著叮叮當當的車鈴聲,鐵輪駛過鐵軌還會發出巨大的噪音。
那時,除自行車外,人力車和電車便是一般市民出行的交通工具。電車具有行駛快而收費低的優點。其缺點是行車時間不固定,有時乘客等候許久也碰不上一趟車,有時好幾輛連續行至,人們要想坐電車去辦急事,恐怕會耽誤事。
之後電車公司根據季節和客流量的變化,規定了每輛車的起始時間,以及經過客站的時刻,並且向乘客明示,司機和乘客都要遵守行車時刻表的規定,過時則不候。
電車當時是新生事物,由於是營業性質,當然要賣票維持運營,可有一些軍警和惡客,總是無票乘車,有時還會行凶毆打售票員。為了改變這種狀況,電車公司招考了一批年齡在18~25歲之間,體格魁偉的青年擔任售票工作。這樣才扼製了一些惡客滋事的行為發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盡管電車公司規定人人都要購票坐車,但也有例外發生。
當時四路電車是從北新橋到太平倉的,交道口是中間的必經一站。那時中央警官學校在此,電車公司對警官學校的學生有優待,隻要是著警官學校製服的,按軍人例,不論遠近,買6個銅元的車票即可。
但不肯買票而滋事的事情時有發生。這天,有四個學員從太平倉上車,不僅不照章購票,售票員好言相勸,竟然恃強毆打售票員。
售票員也是血氣方剛,雙方大打出手,最終司機將車開到了總站,電車公司對警校學員加以懲罰,學員回校又糾結了一幫人尋釁報複。雙方之間的矛盾一時鬧得滿城風雨。最終警校以失敗告終。
電車公司由此也得到了教訓,自此之後,所有乘客必須按規定買票,再無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