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亂第一罪人(2 / 2)

李林甫能堵住朝中大臣們的嘴,但他不可能堵住全天下人的口啊。大唐實行科舉取士製度,那些新科進士們都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之輩,萬一這種人在皇帝麵前議論時事怎麼辦?最好的法子當然是不再錄取進士。國家最隆重的科舉考試,作為主考官的李林甫把所有考生的卷子都壓了下來,然後向皇帝彙報說“野無遺賢”,那意思是大唐的精英都在朝廷之內,朝外沒有遺漏一個有才能的人。可憐我們的詩聖杜甫就在那一屆考試中落了榜。李林甫就這樣把科舉考試給取消了。

李林甫還嫉賢妒能,此公一肚子壞水,他笑裏藏刀,唐人稱他“口有蜜、腹有劍”,“口蜜腹劍”的成語就因他而生。在他的陰謀詭計之下,一個個賢良方正之士倒了下去,譬如張九齡、李適之、嚴挺之、皇甫惟明、王忠嗣……

李林甫思想控製和嫉賢妒能的結果是:朝堂之中再無一個能幹之士,甚至在他死了之後,大唐宰相也後繼無人,楊國忠這樣一個投機鑽營起家的市井流氓竟然也當上了宰相。

安祿山不把楊國忠放在眼裏,卻相當忌憚李林甫。

其實安祿山第一次入朝見駕的時候,並沒怎麼把李林甫當一回事,結果看到禦史大夫王鉷在李林甫麵前畢恭畢敬的,安祿山也不由肅然起敬,轉頭一打聽,居然有好幾位節度使都被李林甫陷害了。安大胖子這才真正對他心生畏懼了。

李林甫的眼睛毒得要命,每次安祿山還沒開口,李林甫就已知道他想說什麼了。安祿山也因此越來越怕他,一跟李林甫說話就緊張,有一個冬天,安祿山在李林甫麵前竟然緊張得直冒冷汗。李林甫打一棒子再給一顆甜棗吃,見安祿山怕成這樣,他就親熱地把自己的外袍脫下來給安祿山披上。

李林甫示好的舉動讓安祿山受寵若驚,安大胖子從此半親切半討好地稱呼李林甫為“十郎”。安祿山在範陽,隻要有使臣從朝中來,他就問:“十郎可有說過我什麼?”如果李林甫說的是好話他就欣喜若狂,如果是壞話他就怕得要死。能讓安祿山這樣的混世魔王在他麵前變得像小貓一樣溫順,足見李林甫城府之深。

大概是報應吧,李林甫“生既唯務陷人,死亦為人所陷”,在他去世後,新繼位的宰相楊國忠也有樣學樣誣陷李林甫勾結突厥將軍阿布思謀逆。案子生成的時候,李林甫已經下葬,皇帝李隆基也老糊塗了,居然叫人刨開李林甫的墳墓,把他身上的金紫衣冠剝了,把墓裏所有的陪葬品都給沒收了,差點就讓李林甫暴屍荒野了。

“安史之亂”爆發後,太子李亨登基,李亨做太子時被李林甫壓迫得愁白了頭,唐軍收複京城之後,李亨甚至想再次把李林甫從墓裏挖出來化骨揚灰,如果不是當時的宰相李泌阻止,李林甫就真的是死無葬身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