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徐卓浩的祖上(2 / 2)

不怕你龔自珍、顧太清能妙筆生花,就算你有一萬張嘴,這種事情總是說不清。於是流言飛語、指責叱問向他們襲來,讓他們毫無招架之力。 最後,龔自珍被逼得無安身之處,隻好帶著一車書,鬱鬱地離開了京城。龔自珍一走,似乎傳聞更成了事實,顧太清有口難辨,終於被奕繪與妙華夫人所生的兒子載鈞逐出王府,在西城養馬營租了幾間破舊的屋子,安置自己和一雙可憐的兒女。

當時龔自珍卻倒了大黴,久任京官的龔自珍突然辭職南行,“不攜眷屬,獨雇兩車,以一車自載,一車載文集百卷,夷然傲然,憤而離京”。他自謂出走理由是“罡風力大簸春魂”,意思是高空的強勁風力簸蕩春魂,使之驚恐不安,借喻仕途凶險。有人說,這其實是打馬虎眼,他逃之夭夭,是因為京城有人要索他的命。龔自珍孤身逃亡江東,路費不足,隻好到處蹭飯,好在他文名大,朋友多,還不至於吃閉門羹。其《己亥雜詩》中有句“僥幸故人仍滿眼,猖狂乞食過江淮”,即描寫這段不堪回首的經曆。

但是更加倒黴的事情還在等著他,據他的兒子龔橙,也就是龔孝琪說:““……有一天,有個老仆送來密縫小布包一個,我老子拆開看時,內有一箋,箋上寫著娟秀的行書數行,記得是太清筆跡:‘我曹事已泄,妾將被禁,君速南行,遲則禍及,別矣,幸自愛。’

我老子看了,連夜動身向南。過了幾年,倒也平安無事,戒備之心漸漸忘了。不料那年行至丹陽,在縣衙裏遇見一個宗人府的同事,便是他當年的賭友。那人投他所好,和他搖了兩夜的攤,一夜回來,覺得不適,忽想起才喝的酒味非常刺鼻,道聲‘不好’,知道中了毒。”結果就此暴卒!

龔自珍就這麼被毒死了,據說主使的就是奕繪的正室的兒子,嫡子載鈞。人家是皇親國戚,龔孝琪自然鬥不過。所以就一心要給自己老子報仇,就想到了借助的洋人的力量。

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但是不知道是其中還有一個狗頭軍師在其中起了重大作用,而這個人就是徐三。

當年英法聯軍搶劫圓明園的時候,其實是很猶豫不決。這些洋鬼子自詡是文明世界的文明人,英法聯軍曾經為了是不是幹脆搗毀紫禁城或整個北京而猶豫過很久。最後決定搗毀的是圓明園這一中國皇帝的“私人財產”,以便精確打擊“皇帝的傲慢和感情”。

結果英法聯軍到達圓明園之後,還曾被管園大臣文豐“當門說止之”,並且已經退去。

但是就因為其中活躍著一些漢奸,如龔孝琪和徐三這種人,才終於導致了圓明園被整個燒毀了。

當年胡家在北京城就是出名的坐堂算命的世家,徐三在胡家學藝,隻是這個人喜歡偷奸耍滑的。再加上以前學藝都有對外人留一手的習慣,所以徐三其實本事並不怎麼樣。

他出師以後在京城混不下去了,結果就跑到了上海去,不知道怎麼在上海就結識了龔橙既龔孝琪。結果兩個人在一起簡直就是一拍即合,馬上就混到了一塊去了。

原本按正常的情況,龔孝琪再是憤恨載鈞,人家是皇親國戚的,他也報不了仇。偏偏遇到英法聯軍打進了北京城,就是徐三攛掇著龔孝琪讓洋鬼子來搶掠圓明園,為的就是圓明園之中藏著的一件寶物。

“什麼寶物?”胡大爺說的故事夠曲折跌宕的,大家都聽的入神。這時候胡大爺隻是頓了頓,就有人接口問。

胡大爺打了個哈哈,道:“什麼寶物我怎麼知道?”

丁立聽了牙都有些癢癢的,這老頭子不知道才怪了,一道關鍵的時候就開始打馬虎眼。

“總之呢,那個徐三得了寶物,就不敢再呆到中國了。跟著一個法國軍官就去了歐洲……。胡可俠出國留學的時候,曾經到處尋訪過,卻沒有找到徐三或者是他後人的消息。”

就有人又問:“胡可俠是誰?”

這回丁立和胡大爺一起打了個哈哈,卻就不說話了。不是有意隱瞞,卻是事情解釋起來太麻煩,而且也沒有必要。

丁立現在已經可以確定,那個徐卓浩就是徐三的後代了。果然是有什麼樣的老子就有什麼樣的小子,徐三那廝不是什麼好東西,這徐卓浩自然也不是什麼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