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10、石勒蘇益格(2 / 3)

****

4月25日,在英國的斡旋下,英、俄、法、瑞典、普、奧流過在倫敦召開了會議。各國都提出了有利於自己的方案。有的主張兩公國與丹麥王國成立君合國,同時在政治上完全獨立;有的主張兩公國完全脫離丹麥,由奧古斯登堡或者奧爾登堡大公掌權;有的主張把石勒蘇益格按民族分開。會議沒有能夠達成一至協議。

5月,倫敦會議被迫中斷,戰爭再起,奧普聯軍在日德蘭半島繼續向前推進。英俄法仍然保持中立,丹麥再次被擊敗。

6月12日,丹麥提出停戰協議;7月1日,雙方簽訂預備合約。丹麥放棄它對石勒蘇益格、荷爾斯坦、勞恩堡等公國的一切權利,割讓給普魯士和奧地利。

三周後,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首相俾斯麥、奧地利皇帝弗蘭茨、外交大臣雷赫貝格,在美泉宮舉行了為期三天的會議,商談易北河兩公國的分割問題。

“尊敬的奧地利皇帝陛下,”俾斯麥在麵對這位比自己年輕15歲的皇帝的時候,態度很是恭敬,“關於石勒蘇益格-荷爾斯坦,普魯士希望能夠將這兩個地區交由普魯士來監管。做為回報,普魯士將在奧地利在歐洲其他地區的爭議問題上,保證能夠支持奧地利做出的任何決定和行動。”

“僅僅隻是這種口頭上的支持,我想,普魯士獲得的利益和付出的代價也太不成比例了。”外交大臣雷赫貝格道。

“全歐洲都知道,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區雖然都處在費迪南德一世國王的統治之下,但是還有撒丁王國的問題,我想意大利和奧地利遲早會麵對撒丁地區的統一問題。”俾斯麥拋出了撒丁這個不穩定因素。

“正如您所說的,那是意大利的問題,而不是奧地利的問題。即使撒丁王國不存在了,那也不會是奧地利的領地,而是意大利的。閣下應該能分清這其中的區別。”

“雷赫貝格先生,您刻意忽略了費迪南德一世乃是奧地利皇帝陛下的弟弟的事實,並且,你我都明白,意大利目前仍然需要奧地利的支持。退一步說,就算撒丁不會成為奧地利的問題,那麼倫巴第呢?威尼斯呢?”俾斯麥露出誌在必得的神色:“倫巴第雖然租借給了法國,但是租金之高昂,拿破侖三世早就心懷不滿了;而且,法國皇帝從來沒有放棄過得到撒丁王國的薩伏伊和尼斯地區,法國一日沒有得到兩個地區,就一日不會放棄支持撒丁。這樣,無論是從撒丁還是倫巴第的角度來看,法國應該是奧地利目前最大的敵人。”這個分析確實是沒錯的。如果曆史上普魯士沒有打敗奧地利,取得德意誌邦聯的領導地位,那麼奧地利很有可能就會取代普魯士,與法國打上那麼一仗——當然這個推測很有可能不會實現,奧地利皇帝弗蘭茨基本上來說很不願意開戰,而且仍然是德意誌邦聯第一大國的奧地利,未必會跟法國鬧到必須要開戰的地步。

隻有野心勃勃一路擴張的普魯士,才會凶神惡煞的想要推倒法國這個歐洲強國。

“閣下,您這個揣測過於無端了。”雷赫貝格當然不能公開承認,“如果普魯士能夠把西裏西亞的格拉茨省交給奧地利,那麼奧地利會考慮將石勒蘇益格-荷爾斯坦都交給普魯士。”

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當然也拒絕了這個提議。

“那麼……這樣,”雷赫貝格又道:“石勒蘇益格歸普魯士,荷爾斯坦則歸奧地利。奧地利可以與普魯士結成防禦同盟,共同維持兩個公國的穩定。如果奧地利能夠幫助意大利順利統一意大利全境——除了羅馬——那麼奧地利再將荷爾斯坦交給普魯士。”實際上這個提議是在表明了對目前所有分割方案的不同意——奧地利也想占領石勒蘇益格-荷爾斯坦兩公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