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王的女兒,16歲的瑪蒂爾德公主是位十分聰明的女孩,性格開朗,與伊麗莎白感情很好,重要的是,她是一位明白事理、了解目前俄羅斯的態度對於奧地利有多麼重要的姑娘。
伊麗莎白皇後的計劃被傳送到聖彼得堡,梅特涅侯爵十分為難的回電:“尊敬的皇帝陛下親啟:皇後的計劃是極好的,隻是新沙皇亞曆山大三世愛著他的表妹黑森公主艾麗西亞,我想他們應該很快就會訂婚了。”
伊麗莎白皇後則道:“這不就是說,還沒有訂婚,更不要說結婚了。梅特涅伯爵,發揮你的無比強大的能力,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吧——讓亞曆山大三世權杖上的鑽石光彩同樣照耀著維也納吧。”
梅特涅侯爵毫無疑問是讚同皇後的想法的,奧地利與俄羅斯聯姻對奧地利有益無害,尤其在哈布斯堡的親王成為意大利國王,以及戰勝了普魯士之後,俄羅斯的態度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三個月後,聖彼得堡與維也納同一天宣布,沙皇亞曆山大三世與奧地利的瑪蒂爾德公主訂婚,婚期定在隔年的5月。
英國立即感到不安起來,同樣感到不安的,還有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
————————
特別篇:維克托親王的監軍日記
****
11月13日,晴
今天難得的天氣很好,陽光也不錯,如果不是外麵站滿了穿著厚厚大衣的士兵,我真懷疑這簡直是個春天了。
今天發生了一件可以說是震驚世界的事情:奧地利對普魯士宣戰了。同時宣戰的還有巴伐利亞、漢諾威、薩克森和黑森等幾個國家。
對於開戰的原因,很顯然是因為打下了石勒蘇益格-荷爾斯坦地區的分贓不均,普魯士想要全部,可是弗蘭茨是絕對不會同意的,我也不會同意——我離開了維也納溫暖的大床,不是為了來到寒冷的丹麥鍛煉身體的抗寒能力的。
士兵們不太高興,因為他們在丹麥待了幾個月之後,都非常想回到奧地利本土。可是軍官們是很高興的,因為他們明白,打仗越多,升職就越快。
對我來說,如果我所在的部隊得到更多的機會取得勝利,那麼對於我個人來說,也是資本。
弗蘭茨因為不能親自帶兵打仗而總感到悶悶不樂,我比他自由多了。
我喜歡勝利,我想如今的奧地利沒有理由不會取得勝利。
****
11月20日,晴
似乎隻有晴天我才有精神寫上那麼一點日記。
前幾天,留在石勒蘇益格地區的漢諾威軍隊以及薩克森軍隊,跟普魯士的留駐軍隊打了一仗,普魯士部隊損失慘重,2萬多人的軍隊受傷1000餘人,被俘解禁1000人,被迫退回了普魯士境內。
瑞恩斯坦決定讓漢諾威人負責消滅這支部隊,薩克森士兵們則跟奧地利士兵聯合行動,經由漢堡,從易北河向下遊進發,目標是普魯士境內,拖住盡可能多的普魯士軍隊,以緩解奧地利主力軍隊的壓力。
我對我們的人數有點擔心,奧地利在丹麥隻有9000人,加上薩克森的6000人,也隻不過才1萬5千人,對擁有15萬常備軍、20萬後備軍的普魯士來說,我方的實力很微弱……
所以前幾天我沒能睡好覺,瑞恩斯坦說我應該回到維也納,可是我認為,留在北方更能體現我的勇敢。
****
12月24日,陰
我討厭歐洲北部的天氣,我喜歡意大利的溫暖,我開始有點懷疑自己為什麼要辛辛苦苦的隨軍行動。
近一個月來,奧地利-薩克森的1萬5千人一直沒有離開漢諾威境內,,蓋因天氣實在惡劣。漢諾威人盡可能的讓這1萬5千人都有住的地方和大衣,並且在聖誕節還提供了一頓不錯的晚餐。
士兵們盡管還是擺脫不了寒冷,可總比在易北河北岸追擊敵人來的輕鬆快活。
漢堡的國王陛下是個有點無趣的人,他是英國女王的表弟,所以他很傾向英國親戚,這也是好的。皇兄似乎是答應會把引起爭端的石勒蘇益格-荷爾斯坦地區仍然交給丹麥來治理,這樣,丹麥國王的漢諾威表兄就會很滿意,英國女王也會很滿意。不滿意的大概就隻有普魯士一家了。
如果能看到普魯士國王和那個強橫的首相垂頭喪氣的樣子,我還是很樂意辛苦一下的。
聽說伊麗莎白拍了勞軍慰問團去普魯士境內的主力部隊進行聖誕特別演出,我對皇後沒想到我感到十分難過。
好在瑞恩斯坦實在是個很會找樂趣的家夥,這個聖誕節我沒有在母親身邊,著實享受了母親決不允許的一些樂趣。
——我感到之前的20年似乎都浪費了,真是有點氣餒啊。瑞恩斯坦也算是我的表兄了,他對於玩樂經驗豐富,如果不是親眼見到的話,很難相信他居然是位能力非凡的指揮官。
****
1月1日,陰
新年了,伊麗莎白和皇兄從維也納送來的聖誕禮物和新年禮物終於到達了漢堡,其中也有給瑞恩斯坦的禮物。我的皇嫂對這位表兄十分寵愛,據說有一度曾經傳出過皇後與司穆伯爵的緋聞,母親很是生氣。弗蘭茨倒是不在意的,因為他了解瑞恩斯坦這個人。從本質上來說,瑞恩斯坦太聰明,太明白“默默喜歡皇後”與“試圖同皇後有實質接觸”這其中的分別。
愛戀一個人如果變成殺身之禍,那就不好玩了。
所以兩人之間的緋聞很快就不了了之。
我曾經問過瑞恩斯坦“你愛皇後到什麼地步”,回答是“如果皇後想要我的人頭,我會毫不猶豫的雙手奉上”。當然這太顯然是空洞的假設了。皇後是不會想要瑞恩斯坦的命的。
普魯士的全國總動員據說成效頗大,10萬後備役已經編整完畢,開赴戰場,加上原有的14萬現役軍隊,總人數達到了24萬之多。
這是極其龐大的數字,普魯士幾乎動員了國內所有軍力,我不敢相信,如果奧地利軍隊無法取得勝利……該多麼可怕!
奧地利會遭到那位強硬首相的殘酷報複,這是絕對的。
在武器上,奧地利不像在上意大利對撒丁的時候,擁有武器上的先進性了,這又讓我忐忑了起來。
不過我們有從美國回來的、經受過戰爭洗禮的大批軍官們,這一點是絕對優勢。
互相拉分的結果,就是我仍然是不安的。
****
2月9日,晴
漢諾威國王決定增加派遣的軍隊人數,再次投入了2萬人。加入了漢諾威2萬6千人的部隊,使我們出發的軍隊人數上升到4萬人之多。這總算是一支像樣的部隊了。
士兵們操著各地方言口音的德語互相交流。漢諾威的軍官們素質很高,這與漢諾威接近普魯士的教育方針有關,很多軍官都曾經在普魯士軍校中受過訓練,我們的亞曆克斯?馮?瑞恩子爵就是漢諾威人,可惜他現在在主力部隊中。
漢諾威士兵早聽說奧地利皇後十分器重這位漢諾威軍官,他們認為皇後陛下平易近人,可親可敬,實在是當之無愧的皇後。
聽到這種說法,我也是很欣慰的。
我們開始沿著易北河向下遊進發,一路上遭遇到不多的幾隻小股普魯士部隊,都很迅速的被消滅了。我想如果普魯士人把軍隊全都拆開來,那消滅起來會是很快的。
在易北河中遊的奧斯特堡,我軍遭遇到一支3萬餘人的軍隊,這是半個軍團的兵力,據說是緊急集合,準備投入到柏林的防禦戰上的。
瑞恩斯坦這時候雙眼會變得很亮,他說:“讓我們打個漂亮仗吧。”
這是他一貫的作風,他很喜歡去打那些人數低於我方軍隊的戰役,因為他喜歡勝利的快感。
當然沒有不喜歡勝利。
瑞恩斯坦相當追求“無損完勝”,當然說沒有損失是不可能的,指揮官們都追求用最小損失換來最大收益,而瑞恩斯坦大概是其中最討厭產生傷亡人數的指揮官了。
他對傷亡人數的苛求到了變態的地步,每次戰鬥之後,傷亡最大的連隊會受到嚴厲的批評。軍官和士兵們都因為指揮官的仁慈而涕淚交淋,萬分感動。而沒有人會想到,瑞恩斯坦僅僅是因為“我方傷亡數字越小雙方傷亡比例就會越好看”這個無恥的想法而做出令士兵和下屬感動的發言的。
瑞恩斯坦喜歡以優勢兵力絞殺敵軍,4萬人對3萬餘人當然不好算是實力懸殊,於是他就很不高興,念念不忘要降低傷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