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成就1(2 / 3)

對於表現新思想的書籍,教會控製得特別嚴。早在哥白尼留學意大利的時候,教皇亞曆山大六世就重新頒布了“聖諭”,禁止印行未經教會審查的書籍,發現可疑的書籍一律焚毀。

哥白尼估計到,這樣的懲罰完全可能降臨到他的頭上。在沒有做好一切準備之前,哥白尼不想做無謂的犧牲。況且,他還有一些理論需要更精確的數據來證明,又怎麼能夠冒險呢?晚年獲得少女真愛

在哥白尼的故鄉托倫市,有一個遠房親戚馬切伊·希林。他是一名貴族後裔,也是文藝複興時代最傑出的設計和雕刻幣章圖案的巨匠之一。

最重要的是,他和哥白尼是從小相伴的好友,他們小時候經常一起去河邊看輪船,釣魚,抓泥鰍。

童年的時候,哥白尼家中突然遭遇變故,父母雙亡。不幸的小哥白尼不得不跟隨舅舅離開了托倫,他和希林也就從那個時候開始,分離兩地。

但是兩個要好的夥伴還是保持著書信的往來,時常聯係。哪怕是留學,哪怕是戰爭,也都未能切斷他們之間深厚的友誼。

從希林的信中,哥白尼知道了家鄉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托倫,這個美麗的城市變得更加發達了。

1525年,哥白尼因為貨幣改革問題,回了一次家鄉。

他在波屬普魯士貴族代表大會上,侃侃而談地闡述了自己對於當時貨幣狀況的觀點,不知有多少人被他的才華所傾倒。

在貨幣改革的問題上,哥白尼和希林簡直是一拍即合,那就是要使貨幣改革的虛與實結合起來。

從此以後,兩個人的關係變得更加密切了,哥白尼常在希林家做客暢談。

來到希林家豪華的宅第,就看見小洋樓的大門的廊簷下鑲嵌著一枚精致的家族族徽。那金黃的圓環環繞著碧綠的三葉常青藤,在太陽光的輝映下,反射著清新而奪目的光華。

“好漂亮的族徽呀!是你鐫刻的吧!”

哥白尼興趣廣泛,性格豪放,看見那代表生命的常青藤被表示團結的圓環所環抱的族徽,禁不住稱讚起來。

“圖案是祖上流傳下來的,搬來時我重新製作的。”希林介紹道。

他們走進客廳,就見到了美麗的安娜·希林,她是希林的女兒。這是一個中等個頭,擁有一副小巧玲的身軀,頗為優雅的女孩。

金黃色的鬈發,高高地在安娜·希林的腦後盤著髻。那光潤的鴨蛋臉上,嵌著一對宛若深潭般藍色的眼眸,在長長睫毛的點綴下,給人以幽深、夢幻般的聯想。

那微翹的鼻子,秀氣的櫻唇以及尖尖的下巴,都充滿了女性的魅力。她是惹人注目的,顯得端莊而頗有風度。

可是奇怪的是,安娜都已經25歲了,還是不肯嫁人。父親希林每次和他說起這件事情的時候,安娜都是躲躲閃閃,加以回避。

實際上,托倫市的年輕小夥子並不少,去追安娜的更是組成了一個加強連,但是誰也打動不了這位美麗小姐的芳心。

在安娜青春的心中,藏著一個誰也不知道的秘密:她喜歡上的,恰恰就是和父親同輩的好友哥白尼。

因為母親早逝,安娜又不敢把自己的這個想法告訴父親,所以誰也不知道這個年輕小姑娘的心意。

一開始的時候,安娜並不認識哥白尼,每一次哥白尼或其他男人來訪的時候,安娜都是回避到閨房裏。

漸漸地哥白尼成了她家裏的常客,她被哥白尼身上那種內在的男性魅力所吸引,更為他的德行和才學而傾倒。

安娜對哥白尼簡直崇拜到了極點。哥白尼就像是琴弦一般,撥動了她沉寂了多年的心。

第一次見到哥白尼的時候,安娜就為哥白尼淵博的知識、儒雅的談吐和高貴的氣質所傾倒。安娜知道,她內心深深地愛上了這位優雅的紳士。

每一次父親和哥白尼聚在一起談論宗教,談論貨幣,談論天文地理的時候,安娜總是喜歡站在一邊,靜靜地聆聽。

雖然政治經濟類充滿知識性的話題,很難引起女人的興趣,可安娜就是愛聽。

也許他們談話的內容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隻要能夠看見哥白尼,聽到他圓潤而響亮的聲音就足夠了。

安娜從未體驗過愛情,直到見了哥白尼,她才覺得眼前一亮。

每當哥白尼看她時,她就感到一陣戰栗,有時琢磨了幾天的話,在與他交談時自己總感覺前言不搭後語。

“這是怎麼了,就像是中了魔,是不是一見鍾情呢?”

安娜對哥白尼鍾情不已,但是哥白尼對安娜卻沒有什麼感覺。也許是由於年長一輩,也許是由於神甫的身份,也許是淵博的學識,總之在開始的時候,哥白尼對安娜這個女子並未注意。

隻是有時無意中發現這個女子眼中優雅的氣質,她對天文學的關注,以及對他日益增多的關心,才使他對安娜發生了好感。

“哥白尼,你現在也是德高望重的名人了,怎麼不考慮成家呢?”

希林作為哥白尼的老朋友,對於他的生活還是十分關心的。

“這說的是什麼話,我可是一名神職人員。”哥白尼脫口回答說。

希林不置可否地說道:

“神職人員怎麼了,現在的神職人員你又不是不知道,娶妻生子那是常事。再者說,你隻是一個普通神甫,神甫會對你的要求不會那麼嚴格的。”

哥白尼的思想還是比較傳統的,他再一次拒絕了好友的善意,說:

“那也不行,我年紀都這麼大了,哪裏還能夠再想這方麵的事情?!你的好意我心領了。”

希林著看哥白尼,關心地說:

“是呀,一眨眼我們年紀都大了。兄弟,你的生活怎麼辦呢?你平時工作那麼忙,年輕的時候無所謂,可是現在我們都老了,沒有一個人照顧自己,怎麼能度過晚年呢?”

哥白尼心中一歎,他已經是一個50多歲的老人了,當然也希望在孤寂的生活中,有人陪伴他說說話,進行交流;也願意有人來照顧他的生活,讓他有多一點的時間來從事天文研究。

哥白尼說道:

“哎!並非我不想雇用一個人,而是想要找到一個信得過的人,難呀!”

是的,哥白尼並非不想找一個人照顧自己,他最關心的是人選問題。哥白尼現在從事的《天體運行論》,對於教會來說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存在,如果傭人不是信得過的人,那麼一旦這本書的手稿被流傳出去,對於哥白尼來說,可就是人生末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