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國曆史1
大禹治水
上古時代,洪水給人類造成巨大的威脅。那時候,草木橫生,河道不暢,連綿的大雨一下,水患跟著就來了。隻見咆哮的洪峰奔騰而下,排山倒海般撲向下遊,洶湧的洪水衝破堤壩,一下子便衝毀了房屋,淹沒了莊稼。人們無處可逃,許多人葬身魚腹。洪峰過後,到處是白茫茫的一片,躲在高處僥幸逃脫的人群,眼巴巴地等待洪水退下。好不容易盼到洪水消退,原野一片荒蕪,地裏顆粒無收,人們吃啥?澇災過後,饑荒跟著來到人間。唉,哪一年遇上洪澇不是餓殍遍野呀!
人們決不會向自然災害屈服,一直與洪水奮戰。到了公元前23世紀,一場轟轟烈烈的治水大戰展開了。當時的天子堯,委派鯀率領百姓治理水患。
鯀用“水來土掩”的老法,帶領百姓修河堤,築堤防。可是,這辦法收效甚微。洪水像脫了韁的野馬奔騰直下,勢不可擋。河堤無法使它就範,反倒被它衝垮。
鯀想不出更好的辦法,率領百姓繼續修築堤防。偏偏那幾年水患不斷,年年的辛勞都化為烏有。鯀辛辛苦苦治水9載,中原的水災依然不斷。
天子堯見鯀誤了治水大事,下令將他處死,隨後命鯀的兒子禹繼承父業,繼續治理水患。
父親的失敗使禹明白了一點:用“堵”的老法子治水不行,需要另外想辦法,才能完成父親的未竟事業。
好一個錚錚鐵骨的大禹,說幹就幹,他告別了新婚才4天的嬌妻,立即前去赴任。
到了災區,大禹找到父親的老幫手,虛心向他們請教。他也弄不懂,“水來土掩”不行,那該怎麼辦?
看著長時間不退的一片汪洋,大家紛紛議論開了,最後大家得出結論:洪水不退的原因是河道不暢。洪水沒辦法泄出去,怎能不泛濫成災!
總算找到了症結!看來要治理洪水,就必須要使河道通暢。大水迅速順著河道流入大海,就不會發生水患;洪水排不出去,越堵越糟。要治水,不能堵,而要疏導。
大禹把自己的想法對大夥兒一說,眾人立即議論開了。好多人直搖頭,唉,要疏通河道,這可比登天還難哪!
要製服洪水,再難也得幹!大禹帶著一批鐵漢,登荒山,爬野嶺,進沼澤,下河川,四處勘察地形和水道。是呀,不探明情況,怎能製訂出疏導洪水的方案!
幾年時間過去了,中原地區的地形和河流情況終於查清,大禹一聲令下,開天辟地以來第一次大規模治水的工程開始了。
治水工程按計劃進行著。大禹將中原一帶劃為九個大州,規定每州出3萬民工。27萬人的治水大軍,在九州大地上熱火朝天地向洪水宣戰。
大禹手持木鍤和人們一起挖河,手上長滿硬繭;為治水四處奔波,腳底的硬繭成了厚腳墊,吃的是野菜粗糧,穿的是破衣爛衫,天當帷幕地當床,終年奔忙在治水第一線。哪裏最苦,大禹便出現在哪裏,什麼地方出現了險情,大禹聞訊後就立即前往。
由於長期浸泡在水中,大禹的腳趾甲全都脫落了,他忍著疼痛,堅持在治水的第一線;汙泥粘住了他腿上的汗毛,還得不停地在泥中走動,汗毛都被拔光;長年忍饑挨餓,卻處處為百姓做出榜樣,大禹瘦得隻剩下骨頭架,就連大腿上都沒有一塊肉。大禹吃的苦,受的累,大家看在眼裏,疼在心頭。部下勸他注意休息,他搖搖頭依然拚命地幹。治水大軍深為他們首領的作為感動,全都奮不顧身地奮戰在治水第一線。
在緊張的治水期間,大禹曾經三次路過自己的家門。第一次經過自己的家門口時,他妻子剛剛生下兒子啟。聽到兒子的哭聲,大禹百感交集,他真想回家待上一兩天,照看一下自己的妻子,親親自己的親生骨肉,可是,洪水猛如虎,不能讓廣大百姓受災受難,為了災區的百姓,他一狠心掉頭離家而去。
他第二次路過家門時,妻子聞訊抱著孩子站在家門口等候。大禹過來了,妻子朝他招手,兒子用稚嫩的嗓子喊爸爸。大禹停下了腳步,深情地朝妻兒看了看,忽然扭過頭,大踏步地領著治水大軍往前走。救水如救火,他怎能因兒女私情而撇下處於水深火熱中的百姓而不顧!
過了好多年,大禹第三次路過自己的家門口。等候在路邊的妻子看到大禹一臉憔悴,眼窩深陷,難過得直落淚:孩子看到了他,一頭紮進了他的懷中。大禹一邊撫摸著兒子的腦袋,一邊對妻子說,為了天下的百姓不再遭受水災,不治理好洪水決不回家!妻子理解丈夫的心思,堅定地點了點頭。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大禹疏通了中原的九條主要河道,讓洪水流入大海,又治理了主要河道的支流,讓河水暢通無阻地流進大河。治水工程終於完成了,四處橫流的洪水終於被製服了。
製服洪水以後,百姓開始重建家園,別說是風調雨順的年頭五穀豐登,就是遇上了洪水也不會哀鴻遍野。
大禹征得了帝舜的同意,讓益和後稷做自己的助手。在益的指導下,各部落的人們到山林中捕野獸,到河裏捕魚蝦,還讓大家鑿井喝井水,免得再喝汙濁的積水生病受害。後稷善於耕種,把種植的經驗傳授給大家,農業生產從此得到飛速發展,中原一帶到處五穀飄香。
帝舜對大禹十分信任,指定他為自己的繼承人。17年以後,帝舜與世長辭,大禹繼承帝舜做了部落聯盟的領袖。
武王伐紂
商紂王是帝乙的兒子,名字叫辛,他是商朝的最後一位國君,史書稱他為帝辛。“紂”是暴虐無道的意思,稱他為“紂王”可見後人對他的憎恨。
紂王殘暴無道的行為,可真是擢發難數。
紂王即位後,大修離宮別館,宮殿的房屋用黃金做梁柱,用玉石做門,他還在宮內建造了一座高達十丈、富麗堂皇的鹿台。這鹿台比夏桀的瑤台還要闊氣。他還在宮內建造了一座酒池,裏麵裝滿了醇酒,那酒池可真大,據說能在酒池裏行船呢;又在酒池旁豎起了許多根柱子,柱子上掛著一條條烤得香噴噴的熟肉,遠遠看去如同肉的林子,所以稱它為“肉林”。
紂王在討伐蘇氏時得到一名美女,她的名字叫妲己。妲己長得貌如天仙,紂王一見到她就像被攝了魂兒。妲己不僅長得妖嬈,而且極有心計,紂王對她言聽計從,妲己便乘機幹預朝政。據現有的文字記載,妲已是中國曆史上幹政的第一位婦人。
有美酒,有豔婦,紂王沉溺於醇酒婦人之中。他讓樂師創作了許多纏綿的樂曲,讓宮女排練好優美的舞蹈,經常帶著妲己,一麵飲酒作樂,一麵欣賞歌舞。有一次他還想出了新花樣,命一些男女赤裸著身子在肉林裏追逐。
紂王有三公,他們是鬼侯、鄂侯和西伯昌(即周文王)。鬼侯為了討取紂王的歡心,把自己的女兒獻給了紂王。這位姑娘不會奉承獻媚,惹得紂王一肚子不高興,有次鬼侯的女兒沒有依順紂王,紂王一怒之下將她殺死。殺死了鬼侯的女兒還不解恨,紂王又將鬼侯抓來剁為肉醬。
鬼侯無辜被殺,鄂侯為鬼侯鳴冤叫屈,紂王惱羞成怒,命人將鄂侯殺死。紂王還覺得不解恨,讓人將鄂侯的肉割下來曬成肉幹。
兔死狐悲,周文王不寒而栗,他在私處說了幾句不滿的話,並暗自哀歎。不料這事被人告發,紂王馬上派人將周文王抓起來拘禁在羑裏。為了嚴懲周文王,他又將周文王的長子伯邑考抓到商都作為人質,沒過多久,便將伯邑考活活煮死做成肉羹,並將這人肉羹送到周文王麵前,逼迫他吃下去。周文王為了保住性命報仇,強壓悲憤勉強從命。紂王幸災樂禍地對臣下說:“有人說西伯是聖人,全是一派胡言亂語,他吃了親生兒子的肉,竟然辨別不出滋味!”
周文王的臣子為了營救主人,給紂王獻上了許多美女和珍寶。紂王認為西伯是個平庸之輩,收下了禮物將周文王釋放了。
連三公都受到這樣的殘殺虐待,一般平民的性命在紂王的眼中連豬狗都不如。有位老人在冷天裏赤腳過河,紂王對此感到奇怪,他命人將老人的腿砍下來,看看老人的腿為何不怕寒冷。有一天紂王看到一位孕婦,紂王又起了好奇心,他命人將孕婦的肚子剖開,看看嬰兒在孕婦的肚子裏是什麼樣子。紂王的種種暴行,令人談虎色變。為了鎮壓臣民的反抗,紂王製定了嚴刑峻法。最為殘忍的一種酷刑,叫做“炮烙”。施刑時在一根橫放著的銅柱上塗上油脂,下麵架上炭火,讓受刑者在滾燙的銅柱上行走,忍受不住燙烙就落入火中燒死。
周文王逃出了虎口,回到了老家岐山周原。他在自己的領地廣施仁政,深得民眾擁戴。一些諸侯痛恨紂王的暴政,紛紛倒向周文王一邊。
紂王有三個忠心耿耿的大臣,他們便是微子、箕子、比幹。微子見天下惟危,紂王執迷不悟,便遠走高飛隱居他鄉。箕子佯為瘋癲,借助彈琴抒發自己的悲苦,紂王對此十分惱怒,將箕子囚禁起來。比幹實在看不下去了,進宮向紂王直諫,紂王見比幹嘮叨不休,勃然大怒,大聲吼道:“別人都說聖人的心有七竅,我倒要看看是不是真的如此!”紂王殺死比幹,親自剖開他的胸膛察看。
紂王濫殺大臣,弄得臣下人人自危,許多人為了避禍,投向周文王那裏。周文王得到許多諸侯的擁護,力量一天天強大,可是缺少一位能統籌全局的帥才。他時時留心在意,要找到一個能主持大局的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