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周文王到野外打獵,看到一位須發俱白的老人在釣魚。周文王走近一看,老人釣魚的魚鉤離開水麵有三尺高,而且魚鉤是直的,上麵沒有魚餌。這可真是怪事,周文王不禁和老人攀談起來。
這老人叫薑尚,學識淵博,心懷壯誌。他用無餌的直鉤釣魚,就是要引起周文王的注意。談到話頭上,薑尚便分析了天下的形勢。薑尚的話,句句說在周文王的心坎上,周文王大喜過望,邀請薑尚輔佐自己治理國家。
薑尚來到城裏,當上了國師,因為治國有功,又升為國相。他對內努力發展生產,增強國家的實力,對外攻打商國的同盟,削弱商朝的力量。可惜的是,周文王沒有看到商朝滅亡便離開了人世,滅商的重任落到了周武王的身上。
周文王去世後的第四年春天,周武王領兵向商發起進攻。周的兵力有300輛兵車,士兵四萬多,另外還有擁護周武王的各部落軍隊,所有的部隊會合在一起浩浩蕩蕩向商的都城朝歌進發。大軍沒有遇到什麼抵抗,來到了離朝歌隻有70裏的牧野。
發起總攻前,周武王在牧野舉行了誓師大會。消息傳到朝歌時,紂王正和妲己在鹿台嬉戲,聽到臣下的報告,有如當頭挨了一悶棍。這時候,商朝的大部分軍隊在東方攻擊東夷,形勢緊迫,想把大軍調回來也來不及。
紂王愣了一會兒,下令將大批奴隸、俘虜編入軍隊,商軍的力量還是夠強大的,共約70萬人。紂王一聲令下,商軍立即出發,前去抵擋周軍。
相比之下,兩軍實力懸殊,周軍和各諸侯軍,加起來也隻有7萬人左右,要想擊潰商朝70萬大軍,確實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沒想到周軍一發起進攻,商軍便紛紛倒戈,未經激戰,商軍便作鳥獸散。紂王知道大勢已去,率領殘兵敗將逃回朝歌,進了城一查看,紂王立即呆住了,隨他出征的有70萬人,現在身邊的官兵隻有100名左右,紂王知道敗局已定,來到鹿台大吃一頓,隨後放了一把火,紂王終於在烈火中化為焦屍。統治中原長達600多年的商朝,至此宣告滅亡,替代商朝統治天下的,是周武王開創的周朝。
烽火戲諸侯
一個朝代到了末世,在位的往往是昏君,西周王朝也是如此。
周幽王繼位後的第二年,鎬京一帶發生強烈地震,一時間山搖地動,房屋倒塌無數,就連巍峨的岐山,也因地震而引起山體塌方。隨後又遇上了大旱,涇水、渭水、洛水全都幹涸。
災情發生後,饑民嗷嗷待哺,幽王隻顧享樂,置百姓的生死於不顧。
幽王年輕時,娶了申侯的女兒為妻,申侯的女兒生了個兒子,名叫宜臼。幽王繼位後,宜臼作為嫡長子理所當然地被立為太子。宮中有個美女叫褒姒,長得像個天仙似的,幽王十分寵愛她,將她視為掌上明珠,褒姒也生了個兒子,名叫伯服。幽王愛屋及烏,特別寵愛小兒子,他想廢了宜臼改立伯服為太子,但是於周朝的禮法不符。想立伯服為太子,必須先害死宜臼。
有一天,宜臼正在花園裏遊玩,迎麵撲來隻斑斕大虎,幸虧宜臼身手矯健,躲過了猛虎凶狠的一撲。宜臼拔起腳來拚命地跑,總算躲過這場喪命之災。
花園裏有老虎,豈非咄咄怪事!原來幽王想害死宜臼,看到他在花園裏,便讓人將籠子裏的老虎放出來,想讓老虎把宜臼吃了,名正言順地將伯服立為太子,沒想到宜臼行動敏捷,身子一閃躲過了撲來的猛虎,宜臼沒有死,幽王的如意算盤便落了空。
經過這場劫難,太子宜臼時時有所戒備,幽王一下子也想不出除掉宜臼的辦法。宜臼知道待在京城最終難逃一死,於幽王五年偷偷溜出京城,一陣風似的逃到外祖父申侯那裏去了。
宜臼跑了,總算稱了幽王的心。三年以後,幽王廢了王後和太子,立伯服為太子,褒姒為王後。
這麼一來,幽王以為褒姒會露出笑臉,奇怪的是,褒姒依然無動於衷,仍然和過去一樣,始終沒有露出一絲笑容。
褒姒自從進了王宮,一直像個冰美人,幽王想盡了辦法,希望博得褒姒一笑。美人若是開了笑臉,豈不像燦爛的鮮花!幽王想出的所有辦法都是枉費心機,褒姒始終是那副心不在焉的神態。
褒姒的身世也夠苦的,幽王對此卻一無所知。
褒姒的母親本是後宮裏的一名宮女,15歲時被人誘騙生下了個私生子,宮女非常害怕,生育以後便將孩子棄之郊外。有對夫妻觸犯了宣王,宣王要將他倆抓來斬首,這對夫婦事前得到了消息,連夜逃往褒國。他倆經過郊外,聽到有嬰兒的啼哭聲,跑上前去一看,原來是個被人遺棄的女嬰,好心的夫妻把孩子抱了起來,帶到褒國去撫養。女孩到了十多歲,長得如花似玉,這時宣王已死,幽王登上了王位。
褒國有位貴族得罪了幽王,幽王大發雷霆,褒國國王為了搭救這位貴族,認領了這位美貌的少女,褒王將褒姒作為自己的女兒獻給幽王,來替褒國的那位貴族贖罪。幽王見了褒姒,頓時像掉了魂似的,從此便迷上了這個姑娘,把她當作心肝寶貝。褒姒進宮以後一直暗暗哀歎自己的命苦,如今進了王宮就像鳥兒關進了牢籠,她的身世這麼悲慘,哪能會高興起來!
幽王不知底細,隻想逗褒姒露出笑容,好多種辦法試過了,褒姒始終不開笑臉。昏庸的幽王出了一道賞格:誰能想出辦法來博得褒姒一笑,便賞給誰千金。
朝中有個專會拍馬的臣子,名叫虢石父,他有一肚子的鬼主意,專討幽王的歡心。幽王的賞格一下,虢石父便獻上一計:“大王何不帶王後到驪山烽火台,命令士兵把烽火點起來,諸侯們看到烽火,一個個都會領兵趕來,王後見了他們匆匆趕來的狼狽相,一定會笑個不停。”
烽火台是緊急報警用的,用來防備敵人的進犯,萬一敵人的軍隊來了,便將烽火點燃,各方諸侯看到了烽火示警,便立即領兵前來相救。由於長期沒有敵人侵猶,烽火台已多年沒有使用。
幽王聽了大喜,連連拍手稱妙,為了博得褒姒一笑,他竟然導演了一出以軍國大事戲弄諸侯的鬧劇。
幽王果真帶著褒姒來到驪山,擺下酒宴飲酒作樂。酒酣之時,幽王命駐守的官員點燃烽火。烽火可不能隨便亂點,駐守的將領愣在當場,幽王又斷喝一聲,官兵們隻得遵命行事。
遠方的諸侯們看到了烽火,以為發生了緊急軍情,一個個點起人馬,急匆匆地向驪山趕去。各路諸侯領兵到來驪山下,隻聽到陣陣悠揚的樂曲聲。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各路諸侯一個個目瞪口呆。
褒姒看到諸侯們驚愕的模樣,禁不住笑了笑。幽王一直在留意褒姒,發現她笑起來比平日更加嬌媚。幽王心花怒放,三魂六魄都附在了褒姒身上,直到侍從悄悄問他如何發落各路諸侯,他才從迷戀中清醒過來。
他笑眯眯地對趕來救援的各路諸侯說:“今天我一時高興,和王後到這兒來散散心,這兒沒什麼事,你們都領兵回去吧。”
聽了幽王的話,各路諸侯全都氣壞了,這個昏君,竟然拿烽火台開心!
過了不久,申國聯合了北方的少數民族犬戎向周發起了進攻。申侯的女兒和外孫被廢,他要報仇雪恨,正好犬戎要向南方擴張,申侯便聯合犬戎一起行動。
進犯周朝的大軍浩浩蕩蕩地向南進發,幽王得到了消息趕緊讓烽火台點燃烽火,進犯的敵軍愈攻愈猛,周軍即將抵擋不住。好長時間過去了,怎麼不見援救的諸侯軍隊?原來,各路諸侯看到了烽火,以為又是幽王戲耍他們,所以全都按兵不動,沒有一支軍隊前來援救。
犬戎大軍終於攻破關隘,潮水般衝入鎬京宮中,幽王和太子伯服被殺,褒姒被擄入犬戎。
直到這時各諸侯才如夢方醒,急忙領兵趕來相救,可惜他們來遲了一步,犬戎軍擄掠了一番已經撤出。
各路諸侯擊退了犬戎軍,共議另立天子,他們一致擁立原先的太子宜臼為國君,他就是周平王。
諸侯軍撤走以後,犬戎軍又來進犯。這時西部的大部分領土已被犬戎占領,鎬京常常受到犬戎的威脅,周平王無力抵抗敵軍,隻好於公元前770年將都城遷到洛邑。
自周初至幽王,都城在鎬京,由於鎬京在西部,所以將平王東遷之前稱西周,由於洛邑在東邊,所以將平王東遷後的周朝稱東周。
春秋五霸之一——齊桓公
齊襄公在當太子時,曾經與堂弟無知打鬥,結下了仇。後來,無知伺機殺死齊襄公,自立為齊君。齊襄公的弟弟們唯恐受牽連,紛紛逃到別國避難。公子糾由於母親是魯國國君的女兒,就躲到魯國去了,管仲和召忽跟著輔佐他。公子小白則躲到了莒國,鮑叔牙跟著輔佐他。
一天,無知到雍林(齊國的一個封邑)去遊玩,遭到與他有宿怨的雍林人的襲擊而身亡。事後,雍林人告訴齊國大夫們說:“無知犯上作亂,謀弑襄公後自立為國君,我們殺死了他,請你們在諸位公子中再挑選一位,立他為國君,我們決不反對。”
公子小白從小就與大夫高傒關係很好。無知死後,高傒便和國懿仲首先秘密通知公子小白盡快回國繼位。魯國國君聽說無知已死的消息後,也趕忙派兵護送公子糾回齊國繼位,與此同時,又派管仲帶領士兵在莒國至齊國的要道上設下埋伏,進行攔截。當公子小白一行人來到埋伏地點時,管仲一箭射去,正中小白身上的衣帶鉤。小白急中生智,馬上倒下裝死。管仲不知有詐,立即派人飛馳報捷。魯國護送公子糾的一行人聽說公子小白死了,前進的速度頓時慢了下來。哪知六天之後,公子小白早已先期趕到齊國,被高傒等人擁立為國君了。這就是齊桓公。